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一种较好进路。方法:采用经犬齿窝进路和扩大自然窦口的方法对双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治疗。结果:经3个月至2年的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自然窦口无闭锁。结论:采用双进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变,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一种较好进路。方法 :采用经犬齿窝进路和扩大自然窦口的方法对双侧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治疗。结果 :经 3个月至 2年的术后随访 ,无 1例复发 ,自然窦口无闭锁。结论 :采用双进路治疗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 ,视野清楚 ,操作方便 ,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安玉松  鲁俊东  杨利忠 《河北医学》2011,(11):1497-1500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CT扫描检查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7例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分析CT扫描对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1.68%)高于男性所占比例(38.32%)(P〈0.05),107例患者中有104例病变仅累及一侧上颌窦。临床症状以回吸血涕最多见(89例),CT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9.06%,特异性为97.27%。结论:上颌窦霉菌性病变有明显的临床特征。CT具特征性的表现,能准确反映鼻窦霉菌感染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因此CT扫描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颌窦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上颌窦癌患者49例,分别应用单纯放疗、单纯手术、综合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在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术前放疗+手术组、手术+术后放疗组、化疗+放疗组分别为28.6%、44.4%、55.6%、58.8%、42.9%。结论: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上颌窦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上颌窦出血性病变的内窥镜检查过程中,出血有碍镜检。通过76晚间焦结果,表明出血多在检查出血性息肉、出血坏死性息肉、毛细血管瘤时,而且病变大多阻塞窦口,采取止血或缓解出血的方法,可较顺利地完成检和活检。在上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一种对某些较复杂的上颌窦占位病变手术进路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下经犬齿窝和中鼻道联合进路的方法切除上颌窦占位病变.结果经随访1年以上,无1例复发,上颌窦自然口无封闭.结论采用双进路切除上颌窦占位病变,视野清晰,手术快捷,肿瘤切除彻底,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对某些较复杂的上颌窦占位病变手术进路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内窥镜下经犬齿窝和中鼻道联合进路的方法切除上颌窦占位病变。结果经随访1年以上,无1例复发,上颌窦自然口无封闭。结论采用双进路切除上颌窦占位病变,视野清晰,手术快捷,肿瘤切除彻底,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82例采用不同途径寻找上颌窦开口并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开口方式与处理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发现窦口开发率为84.22%(574/682例),闭锁率为16.88%(106/682)。结论:上颌窦口的处理方法是鼻内窥镜手术重要步骤,也是影响疗效与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寻找和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利用不同途径寻找到上颌窦开口后,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扩大或不扩大开口,在不引起并发症的前提下,使扩大的窦口直径>1cm。结果 51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术后6个月的随访,窦口开放率为86.2%(444/515例),闭锁率为13.8%(71/515例)。结论 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术中正确处理窦口及术后定期随访是保证窦口长期开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早期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上颌窦出血坏死性鼻肉早期病变如局限于上颌窦内,鼻腔内无肿物,易忽略而延误诊断,帮须研究早期病变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早期病变20例的发病机理、手术方法及早期病变的诊断。结果:肿物作后在即停止,术后随访3个月 ̄5年,鼻出血停止,病变无复发。结论:对反复鼻出血尤其是单侧鼻出血,鼻腔内无出血部位,影像学提示上颌窦密度增高者,应及时行上颌窦探查术以能确诊。  相似文献   

14.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颌窦曲菌病的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12例上颌窦曲菌病人采用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结果:所有病人经上述方法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8月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上颌窥曲菌病效果确切,但首先必须去除鼻腔阻塞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利用微波热凝治疗上颌窦息肉及囊肿的疗效。方法:对67例上颌窦息肉及囊肿患者行鼻内镜下微波辅助鼻窦手术,在30°7、0°鼻内窥镜引导下,利用微波辐射器可随意弯曲的特点,将微波探头经扩大的上颌窦口伸入窦内热凝窦内息肉和囊肿,彻底清除病变。需扩大上颌窦口者同时用微波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治愈率86.6%。结论:此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内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3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患者完整随访4~12个月,无复发,无鼻腔干燥、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术眼的溢泪,经眼科会诊考虑泪总管阻塞,给予置管处理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可保留鼻腔正常结构、减小手术创伤、彻底清理上颌窦腔内病变,降低手术复发率,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灶的一种可靠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窦曲霉菌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上颌窦曲霉菌病患者行内窥镜下窦内清除术 (ESS)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行ESS术 ,9例行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症状消失 ,内窥镜下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 ;随访 1~ 2年无复发。结论 :ESS是治疗上颌窦曲霉菌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粘液囊肿7例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上颌窦粘液囊肿X线表现的认识及其X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 1999年间 ,本院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粘液囊肿 7例。结果  7例共 8个窦腔含有 8个囊肿 ,双侧同时发生重例。所有囊肿均显示为向腔内突出的半圆形软组织阴影 ,其边缘光滑锐利 ,并上颌窦腔透光度降低 ;4例囊肿伴有窦腔扩大 ,局部窦壁骨质吸收变薄 ;3例 4个窦腔窦壁骨质及粘膜有增生 ;1例上颌窦息肉在术前误诊为上颌窦囊肿。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上颌窦粘液囊肿的基本检查方法 ,且能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