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病,具体原因尚不确切。兄弟二人同患DCM尤为少见。自2003年我院诊治兄弟二人同患DCM,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弟弟,35岁,工人,主因“气短、夜间不能平卧1周”于2003年12月就诊。  相似文献   

2.
胡大一  吴彦 《新医学》2006,37(3):150-151
1引言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点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在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男性多于女性(2.5:1).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以左室,双室或右心室扩大,是儿童青少年致死的主要原因,之猝死率很高,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占心衰病因50%以上,美国现有心力衰竭约500万人次每年新的诊断55万心衰患者。其5年所有活率低于30%,故本文重点介绍DCM近年来诊治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护士长:现在开始护理查房,请责任护士报告简要病情。责任护士:患者,男,55岁,住院号858。患者自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心慌、气短,尤以活动后加重,但稍休息可缓解,于入院前一周胸闷、心慌、气短加重,以至休息也不能缓解并伴纳差、尿少。于1988年1月25日入院。查体:T36.5℃、P106次/分,R24次/分,Bp15.996/10.664KP_α,神志清,面色苍白,咽部轻度充血,颈静脉充盈,心尖搏动弥散,叩诊心浊音界扩大,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Ⅲ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肋下二指、剑下五指,质中等,边缘略钝,有触痛。双下肢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其病因可以是特发性、家族/遗传、病毒和(或)免疫性、酒精/中毒性,或是已知心血管的心肌功能损伤程度不能以负荷状态或缺血损害程度来解释(即特异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震华 《新医学》2000,31(7):394-395
1 引言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初期症状不明显,以后症状进行性加重,终末期心力衰竭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猝死率高,是心血管疾病常见致死原因之一。2 诊 断2.1 临床表现及体征 本病初发年龄常在35岁至45岁,比冠心病发病年龄略早。一些病人可在体检时因心脏增大而偶然被发现患有本病。大多数病人初发症状为气急和水肿。疾病发展快者可在1年至2年内死亡,发展慢者可存活20年以上。约有一半以上病人可同时出现心律失常。一些病人可出现栓塞症状,常见为脑栓塞。 体征主要为心率加快,心尖搏动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9例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和护理,探讨了一些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缓了病人的病情发展,增强了病人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张振荣  曹黎红 《临床荟萃》1996,11(7):292-293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居心肌病之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心内膜心肌活检术(EMB)虽能提供特异性病理改变的根据,但因阳性率低,可出现伪迹,技术原因等均不尽如人意。且国内又主要用于心肌炎的诊断,故DCM仍采用排他性诊断。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按罗得诚标准收住的DCM中,择其在心衰纠正后X线示心脏明显缩小(横径缩小>1.5cm)或恢复正常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志贤 《临床荟萃》1993,8(12):540-541
1969年开发的Verapamil(异搏定,VP)及70年代相继问世的Nifedipine(硝苯吡啶,NF),Diltiazem(硫氮唑酮,DT)等Ca~(2+)拮抗剂(CCB),起初在临床上以治疗心绞痛而应用,其后适应症扩大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脑血管病、雷诺氏现象等治疗,目前正在探讨对心肌梗塞后心肌细胞以及脑细胞的保护、预防心肌梗塞再发、支气管喘息、增强抗癌效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吴向明  钱斌 《临床荟萃》1996,11(1):20-21
扩张型心肌病(Dilal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占70~80%),儿童及老年亦可罹患,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基本特征。由于本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病史又较隐匿,临床极易误诊。顾裕民等统计国内474例DCM平均误诊率为34.2%。本文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个人实践,分析DCM容易误诊的常见病、少见病,从中得到启发,把握误诊对策,提高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分级为Ⅲ或Ⅳ级)接受静注心房利尿钠因子(ANF)3次治疗,剂量为50、100和200μg,每次注射间隔15分钟。第3次注射后20分钟,其中4例又静注ANF100μg一次,随后静滴ANF20μg/分30分钟。 静注ANF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出现同剂量有关的降低,但约15分钟后血压即回升至原来水平,在静滴期间血压降低不明显。在静注较大剂量后,末梢血管阻力减少和心输出量增加均较为显著。在所有各次静注后和在静滴期间,平均及舒张期肺动脉压和心率同基值相比均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护士长 心肌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三种。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居多。而近年来,心肌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啬,且可发生猝死。因此,我们应充分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诊断、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正>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是心肌病的主要类型,占整个心肌病的70%~80%,也是除冠心病、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本文就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31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严重心律失常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非严重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69.47±7.65 mm & 61.92±4.80 mm,(31.37+5.73)% & (39.50±6.26)%],P<0.01;(2)房颤组的左房内径较非房颤组显著增大,(49.00±3.11 mm & 39.88±2.36 mm),(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并且呈多样化,对出现严重心律失常、ST-T异常等改变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特发性病,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病人的生命已可延长,但要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尚需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协同在位率下降而大部分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需经健康教育,由病人自身完成。本文从辅助治疗和生存质量教育两方面对扩张型心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试行效果经对照表明:文中所述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可伴有或不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芬兰儿童的发病率达2.6/10万。根据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肌病分类,DCM属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混合性心肌病的亚型。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则将心肌病分为5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讨论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对近年来某些新药,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在扩张型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9.
按WHO的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随机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人均有典型低动力型血流动力学特征和心力衰竭体征。该组病人均采用短期培养制备自体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在治疗前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标志,以此作为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的指标。资料表明其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3、CD_4百分率明显增加,CD_8百分率明显降低,CD_4/CD_8比值增高,提示DCM存在着T细胞免疫调节障碍。当以LAK细胞回输治疗后,病人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_3、CD_4减少,而CD_8则增加,CD_4/CD_8比值下降。说明机体时整体免疫功能得到了调整,细胞免疫得以改善,从而减少了心肌的破坏程度,并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特发性心肌病,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病人的生命已可延长,但要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尚需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协同,而大部分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需经健康教育,由病人自身完成。本文从辅助治疗和生存质量教育两方面对扩张型心肌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试行效果经对照表明:文中所述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