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灌肠患者行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16例灌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灌肠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则行改良灌肠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肠道准备质量以及清洁灌肠所需次数.结果:实验组灌肠所需次数、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肠道准备质量良好为56例(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2.41%),P<0.05].结论:对灌肠患者行改良灌肠法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灌肠次数、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灌肠是临床上解除便秘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达到治疗目的。但笔者在为便秘患者进行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时,发现有些患者害怕灌肠,因为他们觉得肛管较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和常规清洁灌肠法通便,观察两种方法排便效果患者反应。结果观察40例患者中35例有效,总有效率87.5%,4例患者发生灌肠液外流现象,对照组40例患者中26例有效,总有效率65%,23例患者发生灌肠液外流现象,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老年患者便秘,排便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对患者心理伤害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用开塞露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通便法。观察两组排便效果。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2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21例患者中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和常规清洁灌肠法通便,观察2种方法排便效果病人反应。结果观察40例患者中35例有效,总有效率87.5%,4例病人发生灌肠液外流现象,对照组40例患者中26例有效,总有效率65%,23例病人发生灌肠液外流现象,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老年患者便秘,排便效果好,病人依从性好,对病人心理伤害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用开塞露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通便法,观察两组排便效果。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2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21例患者中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能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将改良式保留灌肠法运用于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果:痊愈72例,好转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结论:通过采取维持灌肠液温度的恒定、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减少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变换灌肠后的卧床体位等措施,可有效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达到消炎收敛的治疗效果。但因药物在肠腔中停留的时间有别,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有效面积不同,因而治疗的效果也有差异。我科2003年3月-2006年3月对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内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9例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实施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教科书提供的清洁灌肠法。结果改良清洁灌肠法在肠道清洁效果及减少患者的灌肠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灌肠法。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安全、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改良开塞露灌肠在老年便秘病人中的疗效.方法 将88例住院伴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法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便成功率为70%,对照组排便成功率为34%.结论 开塞露改良灌肠治疗老年病人便秘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一次性50ml注射器接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抽吸开塞露)给病人灌肠并与传统灌肠方法比较。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式灌肠方法和传统灌肠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灌肠时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减轻了病人灌肠后强烈排便感,灌肠液外流现象明显降低,灌肠后排便效果好。结论改良式灌肠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对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2年5月-2005年12月住院卧床病人发生便秘患者127例,受伤距入院时间不超过两天,无合并胸、腹、盆腔脏器损伤,既往无便秘史,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病人灌肠后排便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灌肠法后病人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简易、科学、有效,值得在护理领域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