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科学实验验证了经络学说,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并对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存在形态、发现途径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内视是发现经络的另一途径,中医理论是内视的真实写照,经络研究涉及的物质更微观,研究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著述颇丰,《本草纲目》之外,尚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等书。他的研究,除本草和临床运用外,还广泛涉及其它学科的内容,其中对内丹术研究就是例证之一。他力僻服食“水银”等外丹以求长生之谬说,而肯定了内丹术之健身作用。这一思想在《奇经八脉考》中体现最巨切,明确提出“内景遂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论点。这里,“内”是指体内:“景”是景象、现象:“遂道”是指经络通路;“惟”是只有:“观”是对体外的观看,是外视;“返观”是从把对体外的观看返回到对自我的观看,是内视:“返观者”是内视的人:“照察”是视察、洞察。意思是说:人体内经络的景象,只有自我内视的人,才能洞察感知到,经络以气机的形式被感知是任何精密仪器所无法检测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入手,通过内视入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应该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因此,中国的儒、释、道、医、武等各宗各派无不把“内视”作为养生的关键途径。古人内视的习惯源于对自身体内资源的珍惜,养生者“内视”的对象包括:丹田、气血、经络、穴位、脏腑等。孔子…  相似文献   

4.
陈力 《中国气功》2001,(1):12-13
中医经络理论与气功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互为渗透,互为补充、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探讨经络与气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经络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气功的实践和临床应用。气功的修炼,在经络学说形成之初,已在社会上相当流行。现代实验也证明:气功入静可诱发循经感传现象。经络的发现离不开气功。练功者,通过练功,激发和活跃了体内的经气,结合返观、内视,便可体察“经络”之存在。气功的修炼与经络活动有密切关系,传统的周天功,就是通过修炼以疏导贯通全身经络的功法。完成此功,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可使人健康长寿。在练功中意使发气,气行经中,意不离气,气不离经,意气经三者结合为一体,方能产生强大的功力,取得满意的祛病强身之效果。气功修炼的过程,也就是疏通经络气血的过程,疏通经络的程度越高,气功的功力也就越深,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也就越佳。在临床上经络与气功紧密结合,如意气针灸,意气合一针法。气功针法等。练功中的气感与针刺得气都可以疏通经络中的气血,保持阴阳平衡。气功与经络相互关系的研究,不仅在其本身,而且对中医、气功的其它理论的探讨,如气的本质、气化理论、整体观、天人相应观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公开发表有关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微循环有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对经络的实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针灸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调节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微循环状态,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腧穴特异性的特点。鉴于当前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期待今后增加设计严谨、大样本、广泛开展的多中心联合实验予以规范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经络实质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经络的理解及古代经络的形成来分析经络实质研究,认为经络实质问题可以简化为穴位的实质问题.也就是经穴一脏腑相关问题。从穴位主治作用入手,明确针刺穴位是通过什么途径起治疗作用的,最终确定经穴与脏腑的联系途径即真正意义上的经络。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2005年6月~2013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发表的有关经络特异性的文献,从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现代科学技术3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肯定了经络特异性的存在,但目前的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北中医》1979,(1):47-53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下乡医疗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1114例患者观察和研究了有关经络感传的以下几个问题:(1)针刺激发经络感传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穴位特异性研究小结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络的实质研究是针灸科研道路上至今未解之迷。自建国以来,国家从七五、八五至九五科研计划给予了经络研究大力的投入和支持。虽然有了一些可喜的科研成果,但距离揭示经络实质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经络实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的途径——穴位的特性、特异性研究就纳入了针灸科研工作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10.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便对于经络实质展开了系统的有计划地研究,迄今为止,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及假说不计其数,但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参考了国内近五十年经络实质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医学研究以及其他假说的角度,对经络实质的假说进行了总结,并对经络实质至今未有突破性见解这一现象分析了原因,且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认为,经络实质应为多系统与多功能相整合的立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物质结构,更是一种功能结构,并且经络实质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为当前经络实质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电磁驻波叠加作为经络系统的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长琳 《针刺研究》1995,20(4):52-62
本文从有机体内相干态电磁场的研究出发,指出中国古人所发现的经络系统主体部分原来是一个非均匀的内电场分布,而这一非均匀的内电场来源于电磁驻波的叠加。换言之,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电磁驻波叠加所形成的肉眼不可见的三维干涉图。并从腧穴和经络上电导测量、腧穴的大小和形状、经络的形状、腧穴和经络位置的可变性、针灸中的广泛存在的全息现象、电导测量数据的统计自相似性、针感和得气问题、针感的传速。脏器病变与相应穴位上的电导能力的改变、经络腧穴分布和解剖学关系等关键问题上,提出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抓住特色、抓住重点、继续攀登──评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实施情况季钟朴经络研究的攀登计划实施以来将近两年,在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展是显著的。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经络脏腑相关联系规律和联系途径的研究取得较显著的进展。1.1对心包...  相似文献   

13.
成书于汉代的《阴符经》说:“天机在目”,隐约地传达了古代养生家对目光内视是多么重视。经络存想就是把目光转向体内,巡视经络循行的路线,寻找体内的经气淤阻和经气虚弱之处,以意导气调之。一旦精通了此道,在诊断自身健康状况方面,任何人都无法与你相比。一旦发觉了问题,便可用内功、中草药、推拿等治疗手法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经络学说思维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物理化学角度都没有发现经络实质结构。本课题从经络可以用逻辑思维模型阐述的观点出发,运用数学方法,系统地对《内经》等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经络与穴位、脏腑、气血、病症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的合理性和内在规律。经络思维模型的研究采用了与其他经络研究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为正确解释经络学说、正确认识经络现象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对经络的认识与探讨是针灸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本文从古典传统经络认识及现代经络研究入手,总结了古人对经络组成、循行、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论述和分析了现代经络研究的相关内容。最后,就当前经络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经络研究应采用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经络实质的揭秘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动态信息对经络研究及临床诊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孺  刘颂豪 《新中医》2004,36(12):57-58
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经络循行线路及穴位的物理特性是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研究发现了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抗、低流阻、高导声等特性,并有不少经穴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异常反应的报道。钟新淮发现了疾病状态下的“经络口”处(即经穴开口于皮肤表面的孙络、浮络)出现“变阻”现象,在该点施以电脉冲则对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张栋等观察到在低电压下某些穴位可以产生电振荡现象,该现象与疾病和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了我国30年来经络研究的进展概况。其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肯定了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的存在;2.以多种指标检测和显示了经络的循行路线;3.对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与针灸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针灸经络研究的历史并结合其研究现状,提出针灸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及心理三条途径发挥调整作用;介绍中医学(包括针灸学)理论的一些特点,即蕴涵整体理念、重视时间因素和强调环境条件,以及这些原则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就针灸经络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循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二者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本文总结了近10年经络与微循环的相关文献,从结构形态、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入手,对经络与微循环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