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其与缺血耐受间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分别预缺血1、2、5、10min。2天后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l区HSP70的表达,相同的预缺血分组间隔2天再次给予20min的全脑缺血,5天后观察海马CAl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预缺血1min组未见HSP70表达,2min组少量表达,5min组大量表达,10min组表达减少。预缺血1min组和10min组再缺血后CAl区锥体细胞大量坏死,2min组和5min组坏死细胞较少。结论:HSP70是脑缺血敏感的应激标志,与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有关,在一定的缺血时间窗内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及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只蒙古沙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前脑缺血再灌注(I/R)组、脑缺血预处理(IP)组,放线菌酮+脑缺血预处理(Cycloheximide+IP)组,每组25只。后3组参照Kirino法制备前脑缺血动物模型,Kitagawa法制备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再灌注后1、2、3d取各组动物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再灌注后3、4、5、6、7d用4-PTT旱路迷宫法对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定,各取均值。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沙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P<0.05),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HSP70表达量增加(P<0.05),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与I/R组比较,IP组中沙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增加(P<0.05),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回降(P<0.05),HSP70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P<0.05),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P<0.05);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蒙古沙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前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川芎嗪+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20只动物.参照Kirino法制备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术后第3~7日对沙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进行评定(4-PTT旱路迷宫法),HE染色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HSP70的表达,TUNE1法标记神经细胞凋亡数,各取均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后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HSP70表达水平增加,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川芎嗪联合组中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存活神经元密度增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回降、HSP70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且上述改变在川芎嗪联合组中更加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进一步改善前脑缺血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协同增强HSP70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组大鼠经15分钟短暂缺血(PC),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后(n=15-16),造成MCAO;单纯MCAO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单纯PC组只经15分钟短暂缺血;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小时,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TTC染色测量梗塞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干湿法测量脑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PC-24h,PC-72h和PC-168h组与MCAO组相比较,脑梗塞范围、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梗塞周边区脑组织的 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PC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单纯PC组HSP70表达增加,永久性MCAO后24小时,各组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无显差异。结论: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引起脑梗塞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在再灌注后1-7天;PC后引起HSP70蛋白表达的改变与缺血 耐受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HSP70对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海马缺血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时的组织学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后7 d处死取脑;B组:全脑缺血3 min,7 d后处死取脑;C组:全脑缺血6 min,2 d后处死取脑;D组:全脑缺血6 min,7 d后处死取脑;E组:3 min缺血预处理后3 d,再缺血6 min,2 d后处死取脑;F组:3 min缺血预处理后3 d,再缺血6 min,7 d后处死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HSP70染色强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光镜下A、B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缺血性损伤,D组神经元大量坏死,C、E、F组神经元部分坏死,A组与C组、D组,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9.6,q=4.766~12.447,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未经预处理的A、C、D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HSP70表达,预处理的E、F组大鼠在整个海马区均可见HSP70表达,C组与E组、D组与F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210.8,q=8.277~32.133,P<0.01).结论 在脑缺血耐受中,缺血预处理对第二次致死性缺血表现出保护作用.在这个过程中,HSP70基因的表达上调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影响及对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光镜观察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情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额叶HSP70蛋白表达。结果 :沙鼠脑缺血后HSP70蛋白仅在再灌后 1d有少量表达 (P <0 .0 1) ;缺血神经细胞在再灌后第 7d大多出现损伤改变 ;热休克预处理能增加沙鼠脑缺血再灌后各期HSP70蛋白表达 (P <0 .0 1) ,明显减轻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P <0 .0 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能通过增加HSP70蛋白表达 ,减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脑组织HSP70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6h后HSP70表达开始增高,24h达高峰,持续升高至第3天,其C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鼠脑缺血早期可诱导海马CA1区HSP70表达和合成增加,表明HSP70参与了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 min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GAP-43的动态变化及三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①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 ②GAP-43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海马GAP-43表达在再灌注后24 h时开始增高,7 d达高峰,至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GAP-4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再次严重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诺迪康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诺迪康胶囊大、小剂量组,每组15只.诺迪康治疗组分别按0.672 g/kg(大剂量)和0.336 g/kg(小剂量),术前连续4周每天早晚两次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分别灌以10 mL/kg的生理盐水.脑缺血2 h再灌注后6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大剂量诺迪康胶囊能明显增强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HSP70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与缺血再灌注组、诺迪康小剂量组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结论 诺迪康胶囊能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海马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年Wistar大鼠160只按Pn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1 min组、脑缺血3 min组、脑缺血5 rain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2 h、1 d.2 d.3 d和7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应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神经元微观结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缺血1 rain及3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5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及缺血1 min组有少量神经元凋亡,缺血3 min及缺血5 min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在缺血后再灌注12 h即有表达,在1 d达高峰,持续至第3天开始下降.结论 老年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短暂的脑缺血即可造成老年大鼠脑组织的水肿和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增加,神经元的凋亡较脑水肿或AQP4表达对缺血更为敏感;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高峰出现得早,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神经细胞HSP70、GFAP变化。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 h、72 h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HSP70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蛋白和GFAP蛋白大脑皮质等部位的细胞上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随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上调大鼠神经细胞HSP70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对照组(25只)、安宫牛黄丸治疗组(25只),缺血组和治疗组再各分为12h、24h、3d、7d、14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治疗组大鼠给予安宫牛黄丸0.5g/2mL灌服,1天1次,直到各亚组时间点;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70蛋白含量.结果:安宫牛黄丸治疗组较缺血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减少(P<0.05),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于3天达最高峰,然后逐渐降低.在缺血再灌注3天后开始,安宫牛黄丸治疗组HSP70阳性细胞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显微镜下见HSP70细胞主要表达于缺血半暗带区.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神解毒方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 min后再灌注;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 min,3 d后给予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药物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作缺血再灌注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药物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缺血区HSP70表达与与缺血再灌注比较,P<0.01.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了解肌苷 (Inos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Inosine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Inosine注射液 (1 0 0mg/kg)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HSP 70mRNA表达。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 ,并逐渐增加 ,皮质区 1d达高峰 ,纹状体区 2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至 1 4d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 ;经Inosine治疗后 ,皮质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细胞减少 ,其中再灌注 1 2h~ 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2 38~1 1 .1 6 3,q =2 .4 5 1~ 7.2 0 0 ,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HSP 70mRNA的表达于 2h逐渐增加 ,皮质区 1 2h、纹状体区 1d达高峰 ,3d后逐渐降低 ,至 1 4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Inosine治疗组再灌注 1 2h~ 1 4d ,皮质区和纹状体区HSP 70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F =4 .5 73~ 1 0 .2 4 1 ,q =3.1 4 4~ 6 .992 ,P <0 .0 5 )。④结论 Inosine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 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 (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 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 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 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 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晓松  宋海星  刘静  杨拯  李鑫 《重庆医学》2012,41(29):3076-3078,3130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CIP)对Toll样受体4(TLR4)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TLR4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诱导脑缺血耐受(BI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第1次脑缺血20min作为预处理,72h后行持续2h的第2次局灶性脑缺血。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预处理(C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第1次脑缺血以假手术代替,假手术组两次均为假手术。第2次脑缺血后每组又分再灌注6、24、72h等3个时间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TLR4及GFAP的表达。结果 CIP组TLR4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MCAO组,而GFAP阳性细胞数则均高于同时间段的MCAO组(P<0.05)。TLR4、GFAP在CIP组及MCAO组的表达高峰均分别出现于再灌注后6、72h。结论短暂的CIP可能通过抑制TLR4炎症信号通路,明显激活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从而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预处理及其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预处理(Cereba l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沙土鼠预先给予2min×2次的脑缺血(间隔1天)几乎能完全防止再次较严重缺血(5min)所致的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即机体对短暂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加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IPC)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IT)现象及对中间丝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局灶脑缺血模型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C+MCAO/MCAO/SS+MCAO三组,分别给予10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PC)、PC+2h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假手术(SS)+2hMCAO,MCAO后24h处死,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estin表达。结果: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缺血预处理组(IPC+MCAO)明显高于单纯局灶缺血组(SS+MCAO),阳性细细胞呈棕褐色,清晰可辨,IPC+MCAO组nestin蛋白阳性细胞在缺血1d表达开始增多,3d达高峰,7d下降,MCAO组nestin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时相一致,但明显降低。结论:10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PC后1d,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高nestin表达,对缺血引起的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 PC与 MCAO间隔不同分为 1d,3 d,7d,14d,2 1d,2 8d 6个亚组 ,MCAO后 2 4h处死 ,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 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 1~ 2 8d给予 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 SS组 ( P<0 .0 1) ,其中 3 d组最明显 ;MCAO前 1~ 14d给予 PC者较 SS组梗死体积缩小 ( P<0 .0 5 ) ,尤以 3 d及 7d组明显 ,分别减小 5 3 .7%和49.9% ( P<0 .0 1) ;MCAO前 3 d给予 PC组脑含水量低于 SS组 ( P<0 .0 5 )。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 PC后 1d,其后 14d内给予 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 ,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至少可达 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