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炜 《放射学实践》2007,22(5):509-510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相关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CT、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的3项主要CT表现为: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变的显示及诊断率。方法:25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再进行轴位、矢状及冠状面重建,分析比较几种重建方法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显示效果。结果:轴位重建清晰显示腰椎体后缘骨质缺损、游离骨块及合并相应水平椎间盘突出情况;矢状位重建是对轴位重建的良好补充,并可以较好显示相应水平硬膜囊受压情况;冠状位重建对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游离骨块也有一定帮助。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在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 对 5 2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病的 3项主要CT特征性表现 ,即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和凸向椎管内的骨突环碎片。结论 CT扫描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变是指在青少年时期,髓核组织经破裂的椎体终板突入椎体后缘松质骨内,造成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的局限性骨缺损,骨突环破裂,与椎体后缘分离的骨块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导致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的一种病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与椎间盘突出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撕脱性骨折等相混淆,作者就近年来收集的1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体软骨结节是由椎间盘内结构通过断裂的软骨板疝入到椎体而形成的,从广义上来分为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缘骨),腰椎许莫尔结节;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由于CT的广泛应用,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据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共87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椎椎间盘扫描,其中共发现有腰椎椎体软骨结节87例,发现率约10%,可见腰椎椎体软骨结节不是少见病,由于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对87例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LPMN的临床表现、CT特征。结果:典型的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17例;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7例;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18例;④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18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作用。方法回顾45例共48个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在椎管内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及与母椎的联系有一定特征,尤其软骨结节与母椎骨缺损同存、两者可匹配及髓核阶的出现率均为100%。结论初步认为本文提出的"匹配征"对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椎管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LPMN)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LPMN的CT表现为 :( 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 ,缺损区周围骨质硬化 ;( 2 )缺损区后突入椎管内的骨块 ;( 3 )在矢状位上见骨块“翘起”征 ,缺损区呈“V”形或类三角形 ;( 4 )椎管狭窄 ,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CT能明确诊断LPMN导致的椎管狭窄 ,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和平片对其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X线表现。结果:软骨结节表现为椎体后上或后下部局限性骨缺损或局部骨密度较低、椎体上缘或下缘后部轻度弧形凹陷或椎体后缘局限性缺如;软骨结节的骨性后壁表现为椎体后缘上部或下部后突或椎管内游离状骨块。结论:平片能显示多数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椎体后缘骨质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8例有腰腿疼痛症状及体征并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CT显示共61节腰椎间盘突m,中央型突出21节(34%),旁中央型28节(46%),椎间孔型12节(20%),以腰5/骶1节段突出最常见,约占51%。相成61节椎体表现为,骨质硬化32节(52%)、增生9节(15%)、骨质缺损并骨块20节(33%),均伴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合并后纵韧带骨化7例(18%),椎间盘突出轻度25节(41%)、重度36节(59%)。旁中央型突出和重度突出易导致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及椎间孔狭窄(P〈0.05)。结论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程度较重,均伴有骨质变化,软骨结节、后纵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41例共157个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灶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用CT对患者的腰2~骶1椎间隙行轴位薄层扫描,整理其临床与CT表现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57个病灶中大多数位于腰5、骶1椎体后上缘,与文献报道相反。CT的典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周围骨硬化边及后凸的骨壁。结论:本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4~骶1,CT为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CT是较好的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和其后骨块的形态及大小。软骨结节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且信号变化一致,是MRI的特征表现。本病可能是在椎体终板发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加上扭曲外力使椎间盘疝入椎体终板内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变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 96 3例有关资料。结果 :96 3例中 ,椎间盘变性膨出 96例 ;椎间盘突出 713例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5 2例 ;椎小关节病 94例 ;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 :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容积薄层扫描68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并行多断面重组(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并将轴位及多断面重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共75个病变,61例单发,7例多发。其中中央型25个,旁中央型46个,椎间孔型4个;伴椎管轻度狭窄39个,中度狭窄31个,重度狭窄5个。病灶在L5、S1椎体后上缘较其他部位更常见(76.0%)。MPR是对轴位的良好补充,可准确判断椎管内细节和椎管狭窄程度(r=0.927,P<0.001;k=0.885,P<0.001)。SSD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存在明显低估(r=0.505,P=0.02;k=0.234,P=0.087)。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病变,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及游离骨块和椎管内容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附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分析了10例较为少见的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典型的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对发生于椎体后上、下缘的软骨结节的发病机理做了探讨并比较了二者影像学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