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腹部热敷、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2.
土垄大白蚁菌圃有明显镇咳、祛痰和抗菌作用,并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ANAE淋巴细胞比率。 相似文献
3.
按摩腹部治疗便秘40例卓巧红,张平利(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陆军疗养院,361002)便秘是临床常见症。一般治疗均予泻下通便药。笔者根据按摩腹部可加强胃肠功能,调畅气机而健脾助运,采用按摩腹部治疗便秘40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选择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早产儿腹胀的影响,方法对近两年住院的31例早产儿于生后24小时进行腹部按摩,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发现通过腹部按摩后早产儿比较能耐受胃肠喂养,从而满足营养方面的需求,在发生腹胀.吐奶等方面的机率会大大的减少。结论:腹部按摩能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的消化动力及及早排便,进而减少或减轻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按摩是一门古老的医术,目前在骨伤科方面的运用比较普遍,其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逊于骨伤疾病的疗效,为了推动腹部按摩的发展,介绍了腹部按摩的源流、机理,简述了操作方法,并附病例一则以示其用。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加腹部按摩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病程较长,一般均有2~3年病史,甚至长达10年以上。患者大便不一定干结,排便不规律,虽有便意,临厕久蹲努挣难下,肛门坠胀或肛内有阻塞感。多见于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子宫后屈、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疾病。笔者在1993年至1995年间以益气活血法加腹部按摩治疗20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口服益气活血剂。基本方:生黄芪30g,太子参、生山植、获警、炒白术各15g,摈榔、大腹皮、升麻、当归、桃仁泥各10g,谈发蓉12g。便秘者改生黄英为多黄蔑,加火麻仁159,支参259,熟军6g。每日1剂,二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腹部悬空牵引按摩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及疗效与方法,对1998年至2004年6月期间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在腹部悬空牵引按摩复位治疗。结果:108例患者中,治愈81例,好转20例,无效7例。优良率93.5%。结论:腹部悬空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食积发热,是当今小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热势多不太高,以低热为主,多伴有肚腹胀热,嗳气酸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睡眠不安,不近衣被,大便不畅诸症,经腹部按摩治疗,12例单纯性食积发热的患儿均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9.
罗文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50-50
目的为了探讨新生儿腹胀的病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将70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腹部+中脘穴按摩和早产儿常规护理,对照组只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腹胀有效率80.77%,对照组45.45%,排便量及排便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和中脘穴按摩,可促进早产儿肠蠕动功能及提高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胃食管反流,降低早产儿腹胀的发生率,缩短早产儿腹胀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腹部按摩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临床常见难治病,早在197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期状态,现代医学尚无公认的较好治疗方法。因本病临床以胃朊痞满、胃痛、纳呆、嘈杂、嗳气等为主症,大多数学者把该病认定为“胃痞”[1]。中医药治疗该病虽有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疗程长,对重度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尚不满意。近4年我们采用腹部按摩手法治疗CAG56例,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部按摩干预预防冠心病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2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腹部按摩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便秘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焦虑(... 相似文献
13.
探讨腹部按摩对妇科盆腔手术以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5 0 )与对照组 (n =5 0 ) ,实验组于术后 6小时 ,8小时各做腹部按摩一次 ,对照组按常规观察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腹胀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妇科盆腔手术后实施腹部按摩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肛门排气 相似文献
14.
王宪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12):89-90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通常是指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过久,连续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大便量少,硬,排出困难或无便意。老年习惯性便秘主要是生活、饮食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它不仅给老年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痛苦,还容易诱发心绞痛,心梗和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的生理性疾病,从而危及其健康和生命,损害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只是临时之举,长期依赖泻药只会逐渐加重便秘程度,生活调理才是根本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周秋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8):131-13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发生产后尿潴留42例的临床资料,并采取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全部尿潴留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通过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自行排尿通畅,症状体征消失。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穴位按摩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景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5):1507-1508
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是直接关系机体康复的重要环节。笔者 1995~ 1996年间用穴位按摩来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并与对照组对照 ,效果有明显差异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995年 3月~ 1996年 3月对 18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穴位组、对照组 ,其中男 76例 ,女 10 4例 ,年龄2 0~ 75岁。2 治疗方法两组均为前一日晚餐进流质 ,晚 8时行清洁灌肠 ,术前 12小时禁食 ,术前 4小时禁水。穴位按摩组 :术后次日对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股内等按摩 ,由轻到重至酸、麻、胀感为度。每个穴位 1~ 3分钟 ,至自主排气即停。对照组 :不使用辅助方…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便秘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和腹部按摩,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脑出血便秘即开始治疗,1次/d,连续10天。结果:观察组治疗脑出血后便秘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后便秘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在保证疗效更显著的基础上,相对更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