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是监测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反应过程中底物浓度([s])和产物浓度([P])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曲线1和2所示。在自动分析中,不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SAA)还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AA)都能对反应线性进行实时监测,核查判断。如果在监测时间(实验读数间隔,简写TRI)内发现非线性(缩写NL)结果,会即刻报警以防来自试剂、样品或仪器各方面影响因素造成NL的不可靠结果混入正式报告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的流程常规进行核查,并分析实施效果。 结果:对5215例手术病人采取安全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未发生任何手术差错事故及纠纷。结论:通过实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应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手术安全核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提高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的依从性。方法通过分析本院医护人员在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通过宣传学习、明确责任、惩处有力等干预措施,保证手术过程中实施安全核查。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依从性及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依从性高于干预前,患者投诉及纠纷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均P 〈 0.05)。结论手术安全核查是保证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安全核查的依从性,降低了患者投诉及纠纷的发生率,确保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手术安全核查流程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晓霞  杜娟  敬洁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42-1743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方法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每一位手术患者都按照手术安全核查流程进行手术。结果实施手术安全核查流程以来,提高了手术患者安全系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未发生手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结论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JCI标准下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的实施措施与成效。方法 采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总结以往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因素,从接送患者及三方核查的各个核查环节,建立并细化一套完整、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及要求,进一步加强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管理。结果 将JCI标准运用在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进一步防范医疗工作中的差错,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卫生检验机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欣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4):431-432,445
为保证测量设备在有效期内的技术性能够始终保持、可信度始终维持.在ISO/IEC17025:2005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求进行测量设备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但具体的行业或具体的仪器设备应如何实施往往缺乏明确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卫生检验机构有着广泛的检测领域及多类别的仪器设备.在实施期间核查时面临着不知如何有效进行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参考多种有关准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卫生检验机构期间核查实施的一些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测量设备在有效期内的技术性能够始终保持、可信度始终维持.在ISO/IEC17025:2005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求进行测量设备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但具体的行业或具体的仪器设备应如何实施往往缺乏明确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卫生检验机构有着广泛的检测领域及多类别的仪器设备.在实施期间核查时面临着不知如何有效进行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参考多种有关准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卫生检验机构期间核查实施的一些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了解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安全核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描述性现象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名临床护士和10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可归纳为4个主题:护士认知不全(肯定重要性、容易忽略、形式单一);护士态度不同(影响工作效率、沟通障碍、缺乏引导能力、差错经历、制度要求);患者认知不高(认可重要性、缺乏意识、形式模糊);患者态度易受干扰(治疗风险性、知识缺乏、医护鼓励、就医经历)。结论 护士与患者肯定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重要性,但患者参与意识不高,对参与形式不明确,且参与态度的影响因素多;而护士对患者参与的形式认知不全,容易忽略邀请患者参与,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受临床情境影响较大。护理管理者应综合评估护士与患者对患者参与安全核查的认知与态度,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参与安全核查。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手术安全核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术核对是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人员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会引起错误手术发生,包括手术患者接错、手术错误或手术部位错误等,引发医疗差错事故^[1]。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认为,所有的错误手术都是可以且必须预防的^[2],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确保手术安全的管理基础。我院手术室自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实行安全核查新模式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使用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前后分组,使用前(对照组)40例,使用后(观察组)64例。汉化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并进行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每次实施心肺复苏后就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各项内容进行回顾分析,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使用前,胸外按压分数为85.71%,平均按压深度为(5.07±0.57)cm,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使用后,胸外按压分数为89.72%,平均按压深度为(5.35±0.43)cm,自主循环恢复率从32.50%提高到37.50%。结论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的使用有助于复苏团队高效运行,改善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中切缘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间60例喉部分切除的喉癌声门型病人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术前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喉裂开患侧声带、室带切除17例,行垂直半喉切除40例,行垂直半喉加额侧切除3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11例。术中在距肿瘤边缘3、5mm切缘处分别选多点切取组织600份标本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肿瘤切除后,距肿瘤3mm处切取的标本冷冻切片发现上切缘累及者2例,下切缘累及者1例,健侧声带前端累及者3例。距肿瘤5mm处切取的标本均无癌残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6,P〈0.05)。随访5年生存率为76.7%。结论 在喉癌病人手术中,多点切取切缘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指导喉部分切除,可以保证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和重建病人喉的功能。手术切除范围至少应以包括距肿瘤边界5mm以内的癌旁组织作为安全切缘的参考标准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徐爱华 《护理学报》2004,11(10):56-5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责任护士实施量化考核的效果。方法量化考核住院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落实、病历书写质控、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5个方面。结果量化考核实施前后责任护士考核平均成绩经t检验,P<0.01,病人满意度、护理病历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病房管理分别经字2检验,P<0.01或<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量化考核后,责任护士考核的平均成绩、病人满意度、护理病历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病房管理合格率5个方面均提高。结论对责任护士进行量化考核,有效提高责任护士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使护理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Check in/check out is a research-based intervention that has been used to support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tha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cross settings. Ut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check in/check out within an alternative educational setting was assessed by interviewing five stakeholders regard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applicability, as well as effectiveness of the check in/check out intervention. Analysis using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revealed three themes of successes, two themes of challenges, as well as themes related to ideal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of implementation, mentors, and participants. Each of these themes are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from stakeholder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Basic life support guideline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commend a sequential breathing and carotid pulse check allowing up to 10 s for each assessment. Life support providers are sometimes taught to do a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breathing and pulse check for up to 10 s.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assessment improves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We recruited 119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SIM-Man was used to develop 10 simulated cases scenarios. To assess performance, 89 participants did 10 simultaneous assessments followed by 10 sequential assessments, and 29 participants did the assessment techniques in reverse order. The primary outcome of the study was the number of correct diagnoses made with each assessment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more correct diagnoses with a sequential assessment; 48.2% (569 out of 1180) compared to 33.5% (395 out of 1180) for the simultaneous method. Only 26.3% (n=31) had more than five accurate diagnoses with a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compared to 44.1% (n=52) for sequential assessments. Those performing sequential assessment achieved a median score of 5/10 correct diagnoses compared to a median score of 2.5/10 for the simultaneous method (Wilcoxon Z=-4.63, p<0.001). Sensitivity for the pulse check was 99% for both assessments; specificity was 48.9% for a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and 61.9% for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For breathing check,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were also higher with the latter method (sensitivity 99.6%, specificity 70.6% and accuracy 88%) CONCLUSION: A sequential assessment of breathing and pulse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as greater diagnostic accuracy in simulated cas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5.
高频超声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腹部检查中的适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351例常规探头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人,或临床高度怀疑有病变的病人,并初步确定该病灶与体表距离,再用高频探头检查,其所得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CT或MR I结果对照,并与常规检查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病灶位于距体表15~55mm者239例,高频组显示率为90%,常规组为65%;高频组临床符合率为83%,常规组为57%。结论高频超声在适用范围内能明显提高病变显示率和图像质量,相应地提高临床符合率,是常规检查的理想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经纤维支气管镜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统计钳检、刷检、冲洗及针吸活检4种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检出率。结果:确诊的320例肺癌患者镜下分为4型:增生型、浸润型、外压型、正常型。钳检、刷检、冲洗及针吸活检的阳性率分别为81.2%、70.6%、60.9%、60.0%,联合后总阳性率为92.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不同取材方法对镜下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不同,4种取材方法中钳检的阳性率最高,联合运用多种取材方法可明显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本地区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为健康干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在杭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家单位7395名员工的体检资料,并作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50多种异常症状或疾病,发生率居前10位的是:高血脂、脂肪肝、结膜炎、咽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肝囊肿、胆囊息肉、胆囊壁毛糙、谷丙转氨酶增高.结论 现代人群疾病谱已发生明显变化,影响现代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活行为方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方月梅  谢玮娜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67-1067
在PET-CT检查过程中,良好、细致、优质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较为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PET-CT检查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检查过程中,始终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提高检查完成率.为此,我院设计了健康教育卡片应用于PET-CT检查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