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新生儿科因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的新生儿50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0例。分别比较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和对照组在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TNF-α分别为(43.8±13.6、28.9±15.7 ng/ml;26.8±15.1、25.9±14.7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t=2.9,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TNF-α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P0.05);对比对照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IL-1β分别为(19.5±5.4、12.8±3.4μg/ml;7.3±4.7、7.4±5.1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P0.05;t=3.9,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IL-1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P0.05);将对照组出生1 d及出生后7 d血清中IL-1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P0.05)。结论 TNF-α和IL-1β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程变化,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早期TNF-α和IL-1β明显增高,疾病后期TNF-α和IL-1β明显降低,TNF-α和IL-1β对于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性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 Ephalopa-thy,HIE)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窒息生产史的49例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23例及重度窒息组26例,进一步将发展为HIE的新生儿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同时选12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检测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水平。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P<0.05);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含量比较,中、重度HIE组较轻度HIE组明显升高,重度HIE组较中度HIE组明显升高(P<0.05);HIE各分组于出生第3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升高,出生第7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能较早地反映新生儿缺氧脑损伤程度,可先于临床表现较早指导临床诊疗,对早期指导诊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清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清 IL- 6水平的动态变化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方法 ,检测 41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及 11例正常新生儿生后 0、 3、 7d血清 IL- 6的水平。结果 ,41例围生期窒息新生儿中 2 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 ,其中轻度 12例 ,中度 8例 ,重度 6例。对照组血清 IL- 6的水平生后 1w内无明显变化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血清 IL- 6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生后第 3天达高峰 ,第 7天下降 ,较 0 d水平低 ,随着 HIE程度的加重 ,IL- 6水平呈上升趋势。IL- 6参与 HIE的发病过程 ,血清 IL- 6水平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参附注射液,每日1 ml/kg和静脉滴入(5%GS20 ml稀释),疗程7 d,常规治疗组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7 d。另选择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9天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HIE患儿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而参附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在第1天和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9天参附注射液组血清NSE和HMGB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学检测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渭南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97例,均于生后12~24h内,分别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尿酸含量,并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将新生儿分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结果 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清尿酸、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与轻度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与血清尿酸、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6、0.592、0.614、0.615、0.668和0.775,均P<0.05),其中与α-羟丁酸脱氢酶相关性最强;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呈负相关(r=-0.757;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心肌酶增高,其中α-羟丁酸脱氢酶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对判断缺氧程度、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俊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01-390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内皮素、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6例窒息新生儿,分为3组,对照组20例,轻度窒息20例,重度窒息26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3、7日检测内皮素、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组内皮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内皮素在第3日进一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其他两组,并于出生后第3、7日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重度窒息组血小板计数减少、MPV和P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仅PDW增高,出生后第7日窒息组的MPV和PDW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液中内皮素、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参数在出生后第1、3、7日呈动态变化,与正常新生儿比较明显不同,可为临床治疗新生窒息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RP、CK、CK-MB、LDH及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相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患儿组,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病程检测各组出生后3 h、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间点的CRP、CK、CK-MB、LDH及NSE水平变化。结果 患儿组CRP、CK、CK-MB、LDH及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其CRP、CK、CK-MB、LDH及NSE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E组于出生后3 h、第3天、第7天的血清CRP、CK、CK-MB、LDH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明显下降,出生后第7天上述数据低于出生后3 h、第3天,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经14 d治疗后,HIE治疗有效组的CRP、CK、CK-MB、LDH及NSE水平低于无效组(P <0.05)。结论 CRP、CK、CK-MB、LDH及NSE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脑血流异常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及2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生后第1d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血流速度多减少,RI增高;生后第3d脑病患儿的脑血流速度较正常儿增加,RI降低;升后第7d脑病患儿与正常组比较差别不显著.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脑血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本研究拟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01-12-2018-01-30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10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85名作为对照组。于出生后1d内及出生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所有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0、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数据对比。结果急性期患儿TNF-α、IL-10、IL-6、IL-8和IL-1β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例组急性期TNF-α、IL-10、IL-6、IL-8和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指标水平均以对照组最低,而且随病情程度加重,各项指标水平逐渐升高。恢复期虽然病例组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变化规律与急性期相似。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且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5 mRNA表达。方法:以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参照,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 mRNA水平,以lg cDNA/lg GAPDH比值代表其最终mRNA水平。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分别为0.72±0.19和1.12±0.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通气、换气等综合性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缺氧缺血症状逐步改善,生后第7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分别为1.02±0.22和2.02±0.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IE(重度)患儿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 mR-NA水平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外周血CD25 mRNA水平降低,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正常足月儿头颅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的分析,探讨后外侧豆状核与内囊后肢在T1加权上的信号强度改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其出生后3~12天内行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后外侧豆状核的信号强度高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信号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703,P<0.01).结论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中后外侧豆状核的信号强度高于或等于内囊后肢的信号强度时,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GM1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药物治疗7天后抽血检测血浆MDA及SOD浓度,并对GM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在生后1~3天、4~6天、7~10天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GM1治疗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②GM1治疗组生后4~6天、7~1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③GM1治疗组其血浆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GM1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情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ra(interleukin-γα,IL-1r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HIE组(32例)与正常对照组(24例)新生儿生后3 d及7 d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ra水平.结果 生后3 dHIE患儿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IL-1ra水平分别为(314.92±210.40)pg/ml、(96.17±197.89)pg/ml(P<0.01),生后7 d分别为(162.74±94.89)pg/ml、(99.25±196.79)pg/ml(P<0.01),且IL-1ra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 新生儿HIE患儿血清中IL-1ra水平变化与HIE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中IL-1ra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 ,均与生后第 1天、第 7天抽取股静脉血 ,检测血清镁值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 1天和第 7天血清镁水平 ,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 (P<0 .0 1 ) ,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 (P均 <0 .0 1 )。对比第 7天与第 1天血清镁水平 ,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 1天略有升高 ,差异无显著性 ,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 1天显著下降 ,差异显著 (P均 <0 .0 1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钠、血小板的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5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检测血清钠及血小板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情越重,血清钠及血小板计数越低,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血清钠、血小板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病情变化的指标;早期检测HIE患儿的血清钠、血小板计数并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对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IL-6和IL-18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54例同期在该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第3天和第7天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8水平的测定,并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的静脉血进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对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期的IL-6和IL-18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正常组新生儿相比,实验组患儿IL-6和IL-18水平在24 h、3天和7天时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儿脑血流速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以及搏动指数(PI)均明显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IL-6和IL-18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因此对新生儿进行IL-6和IL-18水平的检测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的变化以及经皮测胆的准确性.方法用抽血以及经皮测胆两种方法对59例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于出生第2天及第5天进行胆红素测定,并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出生第2天各组间胆红素值无显著性差异,出生第5天胆红素值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加重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测胆红素值轻度175.78±45.39;中度137.02±46.24;重度95.58±42.62.抽血测胆以及经皮测胆两种方法测得结果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出生第5天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胆红素值明显低于轻度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皮测胆是一种准确经济的测定胆红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烯醇化酶(NSE)和生长激素(GH)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2例H IE患儿和20例对照组新生儿生后3 d、12~14 d血清NSE和GH的水平,同时由专人对12~14 d的患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H IE患儿血清NSE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重,NSE越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H IE患儿生后3 d内血清G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轻度H IE组(P<0.05);生后10~14 d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生后3 d内(P<0.01);H IE患儿血清NSE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8,P<0.01),与NBNA呈负相关(r=-0.743,P<0.05);GH水平及动态变化与H IE预后(NBNA)呈正相关(r=0.423,P<0.05)。结论血清NSE、GH可作为判断H IE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