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振刚 《中国医药》2010,5(5):391-392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生理盐水20ml,10min内注入,再以(1~1.5)mg/min静脉滴注6h,再减量至0.5mg/min,同时予本药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1~1.5)mg/min静脉推注,随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53例(88.33%),病死率6.67%(4例);利多卡因组有效34例(56.67%),病死率13.33%(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6例,利多卡因组发生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AMI静脉溶栓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7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66例)不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病死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在AMI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预后,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塞部位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MI发病6h内的血钾含量,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梗塞部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梗塞部位组间血钾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血钾低于3.5mmol/L的以右室,前壁梗塞为主,低血钾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2.11%,结论:右室,前壁易发生低钾血症,低血钾症易发生心律失常,故AMI早期应及时补钾,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马树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33-34,36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新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料,其中新发房颤患者53例(AF组),未发生房颤者291例(NAF组),AF组按新发AF持续时间分为AF1组23例(心肌梗死24h内发生AF者),AF2组30例(心肌梗死24h后发生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CK—MB峰值、心功能(Killp分级)、死亡率以及NAF组和AFl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情况等因素的对比。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P〈0.01),AF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于NAF组(P〈0.01),AF组CK—MB峰值、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NAF组(P〈0.01),AF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NAF组高(P〈0.05),AF1组下壁AMI发生率高于NAF组和AF2组(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高于AF1组(P〈0.05)。结论高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面积及多支血管病变是AMI并新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相关,AMI并新发AF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应给予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5.
张晓东 《成都医药》2002,28(2):81-82
目的:观察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将我科1997年2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79名AMI病员分为潘南金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溶栓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潘南金组每日静滴潘南金500mL,从入院 d1连续静滴10d;对照组不用潘南金,其它治疗与潘南金组相同。结果:潘南金组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47.5%,P<0.01),但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潘南金用于AML治疗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更年期心律失常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前者使用更年康治疗,后者使用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联合疗法,治疗4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率68.9%、总有效率9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8.9%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P〈0.01),治疗后研究组24h心电早搏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乐克+普罗帕酮联合疗法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早期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AMI的方法,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总结其规律。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及肠溶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倍他乐克组患者住院后即先给予静脉注射倍他乐克5mg,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如收缩压〉90mmHg,心率〉50次/min,则每隔5min再静脉注射倍他乐克5mg,共3次。结果倍他乐克组心率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死亡率降低。结论大剂量倍他乐克是比较安全的,使用后血压和心率都较前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华薇  吴爱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99-1600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ASAⅠ-Ⅱ级妇科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格拉司琼组(B),各3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10ml;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结果:B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拉司琼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256例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每日应用比索洛尔片,不需调整剂量就达目标心率(55~65次/min)者为A组,未达目标心率者再随机分组于入院后第1天(B组)、第3天(C组)、第7天(D组),调整比索洛尔用量至目标心率。观察其住院期间及1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心梗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入院后心率早期(3 d内)控制达标(55~65次/mi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能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50例进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加用胺碘酮维持静脉滴注24 h,监测各组介入治疗后24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4 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6.0%,室速的发生率为16.0%,室颤的发生率为12.0%,病死率为8.0%;治疗组各项指标分别为36.0%、8.0%、4.0%、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能显著减少AMI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观察了倍他乐克注射液静脉注射后接着口服倍他乐克对hs-CRP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连续收住院的AMI患者分为两组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倍他乐克组对于发病24h内AMI患者首先用倍他乐克注射液15mg静脉注射(每隔2min注射5mg,共3次),如患者能耐受3次倍他乐克静脉注射,在注射结束后15min给倍他乐克口服,对照组未接受静脉及口服倍他乐克。并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心血管用药都没有明显差别。但血压和心率在倍他乐克组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倍他乐克治疗后hs-CRP明显降低(P<0.01)。室性心律失常得以控制。结论AMI24h应用倍他乐克可使血清hs-CRP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献报道用中成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抗心律失常等佐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葛根素注射液王福安,王锦乾,于学政,等[‘似硝酸甘油、极化液等常规药物治疗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治疗组24例在此基础上将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极化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2~4周。结果:治疗组的主要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心电图恢复比对照组快,副作用轻微。李淑梅,刘斌,陈海芬[’j的实验研究显示,葛根素注射液对AMI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方法:tsAH病人87例,男性5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35.12岁。随机分尼莫地平组(42例)与对照组(45例)。尼莫地平组于伤后24小时内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1mg/h,持续10~14天,以后口服尼莫地平1周,60mg、Tid。对照组用一般综合治疗3周。结果:尼莫地平组死亡率为22%,CVS发生率为24%,分别低于对照组33%与35%(P<0.05与<0.05)。结论:尼莫地平预防tsAH后的CVS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1例)尽快给予口服美托洛尔50mg,每隔6h给予1次,持续2d,后根据心率情况口服维持25~100mg·d-^1(目标心率55~60次·min^-1)。对照组(131例)按常规保守剂量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5~50mg·d^-1。其他治疗遵循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两组治疗30d。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心功能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足量口服美托洛尔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明显降低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者其恶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及休克发生率高于单纯心肌梗死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AMI,其非Q波型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Q波型心肌梗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其合并AMI者并发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AMI患者40例(AMI组)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对照组),并根据AMI后3d内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将AMI组分为两个亚组: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组,心肌梗死未合并心律失常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AMI组检测入院后第3天的CRP,对照组检测1次。结果:血清CRP在AMI组均升高,AMI合并心律失常组CRP高于AMI未合并心律失常组。结论:CRP水平对于AMI后病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疗程均为30个月。结果 治疗组11例患者中,靶目标剂量200mg/d者5例(占45.5%),倍他乐克剂量≥100mg/d者8例(占72.7%);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心胸比例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赖诺普利联合杏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全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9-1460
目的:观察赖诺普利联合杏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之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变化。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合并早期DN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杏丁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及赖诺普利2.5mg/d,晨起时顿服,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进行性升高。治疗2周后u-MA从137mg/24h下降至74mg/24h(P〈0.01)。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降低早期DN患者的u-MA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AMI患者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新发AF者33例(AF组),未发生AF者308例(NAF组),AF组依照AF发生时间分为AF1组13例(AMI发病24h内出现AF者),AF2组20例(AMI发病24h后现出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心功能、病死率及NAF组和AF1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69.7%vs52.9%,P〈0.01),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于NAF组(分别为57.6%VS39.9%、27.3%VS13.0%,均P〈0.01),AF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高于NAF组(63.6%YS31.8%、27.3%VS10.7%,均P〈0.01):AF1组下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NAF组和AF2(69.2%Vs40.9%和30.0%,均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显著高于AF1组(60.0%vs15.3%,P〈0.05)。结论高龄、高血病、糖尿病是AMI并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有关,AMI并发AF者预后更差,应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高茂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74-227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无B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耋早期三用蓓他乐克,对照组,未使用倍他乐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减少,恶性程度降低.平均消失天数提前(P〈0.001)。结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