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3.
4.
5.
患者女,50岁。因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d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病理为纤维腺瘤。2个月前又发现肿物,且生长迅速。查体见右乳皮肤浅表静脉扩张,肿物位于外上象限,直径约10cm,分叶状,光滑,活动,与皮肤和胸大肌无黏连,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见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强回声,部分无回声,实性部分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肿物2个月"于2011-07-01人本院.患者于2个月前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肿物,2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无任何不适症状,未接受治疗.患者已绝经1年.既往无创伤及放疗病史.查体:双侧乳房发育正常,左侧乳房外上象限距乳头约3 cm可触及2.0 cm× 1.5 cm大小肿物,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右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乙肝5项以及胸片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原发的骨肉瘤是骨外骨肉瘤,属恶性间叶性肿瘤,由肿瘤性骨母细胞产生骨样、骨基质或软骨样物质,位于软组织而与骨无关。乳腺骨肉瘤极为罕见。现将本院治疗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乳腺骨肉瘤(primary osteosarcoma of the breast,POB)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属于骨外骨肉瘤。POB发病率低,占乳腺恶性肿瘤的1%以下,占乳腺肉瘤的12.5%~17.0%[1]。由于该病罕见,且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因此准确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目前POB初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因其组织来源不同导致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POB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POB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70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 1个月 ,不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而就诊。体检 :右乳头上方有一质硬肿块 ,大小约 2 .5cm× 2 .0cm ,腋淋巴结未触及。于 2 0 0 1年 4月 10日行右乳腺肿块切除术 ,术中行冰冻切片 ,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恶性肿瘤 ,逐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可见乳腺皮下一质硬区 ,大小约 2 .5cm× 2 .0cm× 1.5cm ,切面灰白 ,实性 ,质硬 ,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骨肉瘤 ,腋淋巴结呈慢性炎症(0 / 13)。ER、PR、C erbB2 、AE1/AE3 均为阴性 ,Vimentin阳性。2 0 0 1年 5月 2 2日胸部CT检查 ,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4岁.2011-11- 28因“发现右乳包块6个月”收住我院肿瘤科.6个月前发现右乳外上象限有一肿块,约硬币大小,局部无红肿痛,未予重视,之后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近1个月来增大明显,有鸭蛋大小,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80岁。因右乳肿物5个月入院。乳腺钼靶片示:右乳巨大钙化。肿物约3.5cm×3.5cm。近2个月来,肿块生长较快。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乳腺表皮静脉曲张,外上象限皮肤隆起,内可触及7cm×7cm×7cm肿块,与皮肤粘连,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右乳腺恶性肿瘤。针刺活检未能成功。胸透、心电图和肝功能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72U/L(正常值为42~140U/L)。于2003年1月13日行右乳单纯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乳房内,边界欠清楚,质地坚硬,与胸壁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乳腺骨肉瘤(病理号26519)。经天津市肿…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女 ,70岁。发现右乳肿块 2 0余年 ,生长迅速 1年 ,于2 0 0 1年 3月 2 8日入院。查体 :右乳外限有一约 8cm× 7cm×7cm的肿块 ,不规则 ,质硬 ,边界清 ,与皮肤及胸肌无黏连 ,腋下及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增生乳管上皮细胞和纤维间质细胞 ,部分细胞增生明显。乳房钼靶片示右乳房外上象限巨大肿块 ,类似葫芦型 ,边界尚清 ,密度不均 ,内有斑片状钙化影 ,相应血管较对侧明显增粗 ,考虑为恶性肿瘤。于 4月 5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物呈分叶状 ,边界清楚 ,但未见包膜 ,切面呈灰白、灰红多色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 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