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一种嗅神经的支持细胞,它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和嗅中枢,作为一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PNS)雪旺氏细胞特性的特殊细胞类型,它位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过渡区,其功能极为活跃,嗅鞘细胞移植能降解有关抑制轴突再生分子,分泌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因子,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移植物包括组织移植和营养支持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可作为支架桥接损伤间隙,使新生和损伤的轴突沿适当的方向生长,并可刺激有助于轴突生长的蛋白质释放。细胞移植可在脊髓损伤的多个方面起作用,如替代受损细胞如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泌促进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轻继发损伤,在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引导神经再生,酶解胶质瘢痕,去除细胞碎片,调节免疫反应,修复脊髓中的非神经组织如血管等。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造成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严重丧失。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以往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导致神经元丢失及轴突断裂,同时也影响着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B、C、D组分别在损伤后立即、24h、7d移植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的第三代BMSCs,A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BMSCs移植后24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结果移植后1周,各组移植的BMSCs基本位于硬脊膜下,移植后2—4周,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D组损伤脊髓内BMSCs数量明显多于B、C组。结论(1)移植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2)在脊髓损伤后7d移植BMSCs较损伤后立即或1d后移植更利于BMSCs在损伤区的聚集。  相似文献   

5.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对SCI病理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SCI过程可分为:1)急性损伤。主要是创伤本身对神经元造成的细胞坏死、轴突断裂等。2)继发性损伤。造成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和凋亡,这一病理过程对SCI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I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的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采用细胞移植治疗SCI的主要目的在于逆转不利于SCI轴突功能恢复的病理过程,从而减少脊髓功能丧失并促进其功能恢复。包括:1)促进再生。移植物可充填损伤部位并形成细胞桥,从而为损…  相似文献   

6.
细胞移植与脊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没有能提供断裂轴突有效再生的微环境而使SCI不能痊愈,给伤者留下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人们从外周神经移植后轴突完全再生的成功经验中发现: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之所以能完全再生,主要是由于神经轴突的髓鞘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神经膜细胞)能有效地增殖形成引导通道,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分子,促使轴突有效再生,功能恢复。而在CNS,与SC功能相近的少突胶质细胞却无此类功能,其增生迁…  相似文献   

7.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细胞移植来促进变性神经元的再生和抑制胶质瘢痕形成,达到修复受损的神经通路和突触连接。细胞移植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大体分为神经细胞和非神经细胞移植,移植物包括周围神经源性神经元、嗅鞘细胞、活化巨噬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胚胎干细胞以及转基因细胞等。这些实验方法已经陆续开始应用于临床,给曾经被认为完全不可治愈的SCI带来了希望。1SCI的机制和治疗策略SCI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原发性损害:SCI早期,局部脊髓组织的挫伤导致细胞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不同移植途径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第3代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按不同途径移植.A组:脊髓损伤后行第四脑室注射移植;B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蛛网膜下注射移植;C组:脊髓损伤后行损伤区远端蛛网膜下注射移植;D组:脊髓损伤后行股静脉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心的聚集情况.结果 移植后24 h:除B组外脊髓损伤区未发现红色荧光;移植后1周,A、C组移植的BMSCs开始向脊髓损伤区迁移;移植后2周,除D组外,各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移植后3-4周,脊髓损伤区BMSCs数量减少,B组减少速度更快.结论 经第4脑室、硬脊膜下移植的BMSCs能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经静脉移植的BMSCs极少迁移到损伤脊髓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采用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CI)常常造成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尿便失禁、甚至完全瘫痪,导致灾难性后果。人们曾一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不可修复的,但不断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只是再生的条件十分复杂。SCI的修复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其中包括神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移植用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引起了广泛关注。BM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主要有单独移植、联合支架移植、联合细胞移植、联合药物移植及转基因干细胞移植等。该文就BMSC生物学特性、BM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进化论的观点评价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1世纪伊始,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成功使一些学者认为利用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神经疾病的其他疾病。脊髓损伤也在其中。这种想法看似顺理成章,但恰恰忽略了这样一个根本而且重要的事实: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是原始的成神经节细胞病变,而其他疾病如脊髓损伤所涉及的是高级的高度发育的运动神经元如贝茨细胞。  相似文献   

12.
对应用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在实验性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上,对雪旺细胞(SCs)、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研究从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到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移植修复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动物实验显示,OECs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粘附分子,具有细胞粘附及促轴突再生的功能。OECs移植用于治疗成年动物脊髓损伤能维持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促进下行传导通路纤维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OECs还能穿过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瘢痕环境.为受损轴突提供有利于其迁移、生长的支架.成为神经再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改善脊髓损伤轴突髓鞘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死亡及轴突脱髓鞘改变严重影响了残留神绛纤维的功能发挥.减少少突胶质细胞丢失、促进脱髓鞘轴突再髓鞘化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脊髓损伤局部残留轴突再髓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神经功能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本文总结了脊髓损伤后轴突脱髓鞘改变,少突胶质细胞死亡等病理过程,进而阐明了其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的重要意义.最后文章还介绍了改善轴突髓鞘化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和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在脊髓内的分化情况并观察记录大鼠行为学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血清诱导分化可见大量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特征的分化细胞,与施万细胞共培养则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两种细胞共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后,施万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且其分化方向和成熟程度可以被多种环境因子所调控。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和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AxCA-BDNF)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明胶海绵填充组(A组),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应用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脊髓半切洞损伤损伤AxCA-BDN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后应用胚胎脊髓和AxCA-BDN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组(D组)。手术后1、3、7、14、28d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TUNEL)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B、C、D四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图像分析发现,各组凋亡细胞核为A>B>C>D;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顺序为D>C>B>A,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有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大鼠胚胎脊髓和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的生物活性及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 取Wistar大鼠的第3代BMSCs消化后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CM.DiI标记,另一组正常细胞不标记,测定生长曲线.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将CM.DiI标记的BMSCs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结果 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成功率1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曲线基本吻合;移植后24 h,脊髓损伤区未见标记细胞,移植后1周,标记的BMSCs开始迁移到损伤区硬脊膜下,移植后2~3周.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移植后4周,仍有标记细胞聚集在脊髓损伤中心.结论 (1)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的生物活性保持正常;(2)CM-Dil标记的BMSCs移植后能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CM-Dil在活体内至少能维持4周  相似文献   

17.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导致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至今仍少有补救措施。近年来,利用胚胎脊髓(fetalspinalcord,FSC)组织移植修复SCI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仅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扼要综述。1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脊髓损伤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和科研关注的焦点,其中细胞移植治疗是脊髓损伤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细胞移植在治疗脊髓损伤中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各国均把截瘫作为一项难题与研究重点。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自身产生新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替换”,然而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已改变了这些观点,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是有可能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作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0):1875-1879
脊髓损伤后形成的抑制环境以及丧失的轴突连接都将阻碍受损神经的再生,而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途径使受损细胞得到修复,并有可能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文献,本综述总结了这种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优点和缺点,并介绍了关于细胞移植中的移植时间、移植方式、细胞优化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脊髓再生细胞治疗的未来探索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