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决定头颈癌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CT、MRI和超声(US)检查。触诊的准确率低,结果不可靠。CT及MRT可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淋巴结及隐匿转移,但其花费昂贵,难以重复应用。US具有花费低、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能发现小淋巴结,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方法:19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经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肿大的颈淋巴结34个,记录淋巴结的长短径之比,再对其中16个淋巴结内有血流者,测量Vmax和Vmin值,并计算RJ值,其后患者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解剖出肿大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最后作各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有癌转移的淋巴结组与无癌转移的淋巴结组间RJ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淋巴结长短径  相似文献   

3.
[英]/Yusa H…∥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9,57(1).-41~48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决定头颈癌患者预后和选择 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触诊、 CT、MRI和超声(US)检查.触诊的准确率低,结果 不可靠.CT及MRI可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淋巴结 及隐匿转移,但其花费昂贵,难以重复应用.US具 有花费低、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能发现小淋巴结,诊 断出颈部转移淋巴结. 在超声检查方面,过去已提出过多种判别指标, 例如最大、最小直径,形状,内部回声特点,有无回声 门.这些参数对于确定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价值, 但作为单一指标使用均有缺陷.一些学者提出综合 利用多种参数,但对其可靠性尚缺乏前瞻性研究. 作者在本研究中建立了口腔颌面部鳞癌颈淋巴结转 移的超声诊断标准,并对所得标准的可靠性进行了 验证. 回顾性研究对41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进 行颈部超声检查,原发灶部位分别是舌18例,牙龈 10例,上颌窦6例,口底和咽各2例,下唇、颊粘膜和 舌下腺各1例.颈清前2周进行多方位颈部超声检 查,选取最大、最小直径,形态参数,边缘特征,内部 回声类型和程度,有无回声门作为评价指标,然后与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资料以SPSS软件进 行统计学分析,包括非配对t检验、Fisher准确概率 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对106个与超声检查相关的淋巴结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相应公式: Y代表预测值,以0.5作为判断转移与否的标 准.λ亦代表预测值,转移为正值,非转移为负值. X1代表回声门,0-存在,1-不存在.X2代表内部 回声类型,0-均匀,1-不均匀.X3代表最小直径 的实际预测值(mm). 39个转移淋巴结中,32个λ为正值,Y>0.5. 67个非转移淋巴结中,62个λ为负值,Y<0.5.在λ =0水平,106个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 确性分别为82.1%、92.5%和88.7%,误诊12个淋 巴结(7个转移,5个未转移).在-1≤λ<1的预测范 围,转移与非转移之间存在交叉.18个在此范围的 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各半.平均最小直径为6.1 mm和5.8 mm,内部回声均匀,无回声门.当限定88 个在-1≤λ<1范围以外的淋巴结后,18个淋巴结的 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96.6%. 前瞻性研究为了验证所得公式的准确性,对 38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进行前瞻 性评价.测定所有超声指标后,代入公式,计算λ 值.23例患者进行颈清扫术,共获得254个淋巴结 标本.术后病理证实,30个淋巴结发生转移,224个 淋巴结呈阴性.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 性分别为82%、91%和88%.17个淋巴结的预测值 在-1≤λ<1之间,6个阳性,11个阴性.超声检查 示,转移淋巴结的平均最小直径为10.7 mm,67%内 部回声不均,96%无回声门.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 最小直径为5.3 mm,98%内部回声均匀,67%有回 声门. 作者认为,该公式对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 一个可靠的标准,因为以往尚无敏感性与特异性均 超过75%的参数.但是对于预测值在-1≤λ<1范 围内的淋巴结,其判断价值有限,需结合其它检查方 法作出决定. [郑家伟摘邱蔚六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颈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CL)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2001-2011年国内外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榆确定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转移的文献共42篇.筛选出文献12篇,记录数据,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disc 1.4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项研究的患者共793例,最后合并的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可信区间:0.81 ~0.90)和0.99(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 对于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准确率高,可以判定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孙睿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5):388-390,378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占口腔癌的90%以上。在过去的20年中,虽然人们使用了各种治疗方法,但是口腔鳞癌的5年存活率并没有提高,仍徘徊在50%~70%间。究其原因主要考虑是局部复发、食道和肺部转移或者在口腔其他部位产生第二原发肿瘤。因此,多数人认为如果能够理解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对于改善肿瘤的预后和提高治疗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16例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病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资料、生存时间、生存率及颈部淋巴结各分区的转移规律.结果 16例病例有6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37.5%,Ⅰ区转移4例,Ⅱ区转移1例,Ⅲ区转移2例,其中1例Ⅰ区及Ⅲ区均有转移,Ⅳ区及Ⅴ...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口腔及口咽部鳞状细胞癌(SCC)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进行了细微局部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目的在于探讨:进展期SCC的扩散机制,捷径(fast track)侵犯的证据和发生率;各种淋巴结转移表现对预后的影响;术前发现转移灶的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 口腔及口咽部SCC患者154名均为未接受术前放疗和化疗的初次受术者。肿瘤分期(AJCC):T_1 21%、T_2 32%、T_3 8%、T_4 38%。术前检查示31%病例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与颈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组织的MMP-2 mRNA的表达;对10个正常淋巴结、4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335个淋巴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MMP-2 mRNA的表达率为40.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67%(P<0.05);47例患者中角蛋白阳性23例,阳性率为48.9%(23/47);以淋巴结微转移阳性、阴性分组,阳性组MMP-2 mRNA的表达率为84.2%,阴性组MMP-2 mRNA的表达率为25.0%,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MMP-2的表达与颈淋巴结微转移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低位(Ⅳ区和Ⅴ区)转移的临床规律,为舌癌颈部淋巴结低位区域的清扫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同期或二期行全颈(Ⅰ~Ⅴ区)淋巴结清扫患者203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分析原发舌鳞状细胞癌颈部低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和预后。结果 在203例患者中,Ⅳ区和Ⅴ区转移率分别为14.78%和4.93%,男性较女性更易出现Ⅳ区转移(P=0.04),不吸烟较吸烟更易出现V区转移(P=0.046);Ⅲ区和Ⅳ区的淋巴结状态与Ⅴ区转移风险明显相关(P=0.001);Ⅲ区包膜外侵犯患者发生Ⅳ区(P=0.014)和V区(P=0.026)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发生低位淋巴结(Ⅳ/Ⅴ)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70%,是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0 1)。结论 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绝大部分转移发生于Ⅰ~Ⅲ区,低位淋巴结转移比率较低,对于cN0患者和Ⅰ~Ⅱ区淋巴结转移但无包膜外侵犯的cN+患者,Ⅴ区淋巴结可以选择观察。  相似文献   

10.
舌鳞状细胞癌位居口腔癌首位,颈淋巴结转移妨碍其治疗.颈淋巴结转移分为微转移和包膜外转移,前者与肿瘤预后较差相关,后者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更大.舌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多为Ⅰ~Ⅲ区,原发灶浸润深度对颈部隐匿性淋巴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与其病理分级、神经和血管侵犯、浸润深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估除需借助B超、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等影像学辅助检查技术外,还需借助细胞细针吸取活检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来确认.迄今有关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仍无定论,临床选择上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目前,舌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处理主要为颈淋巴结清扫和随访观察两种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解决其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量口腔鳞状细胞癌核DNA含量及细胞动力学,评价该法在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从40名原发口腔鳞癌患者取新鲜组织样品制备单细胞悬液,做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据肿瘤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12名舌癌及10名口底癌患者,B组为18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选择常用的临床及病理指标,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建立预测方程,为临床预测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口腔鳞癌患者,记录性别、年龄、发病部位、T分期、N分期、病程等6个临床指标;选择肿瘤细胞浸润深度、浸润方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肿瘤的粘附力、基底膜的连续性、血管生成、肿瘤增殖等病理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浸润深度、平均血管密度、VEGF和E—CD染色阳性细胞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预测方程:P=exp(-6.5689+1.5309XDEPTH+3.8116XMVD+2.8066XVEGF+5.5917XE—CD)/1+exp(-6.5689+1.5309XDEPTH+3.8116XMVD+2.8066XVEGF+5.5917XE—CD)。经回代分析,预测方程的准确性为95%。结论口腔鳞癌细胞的浸润深度、E-CD和VEGF的表达程度、肿瘤血管平均密度是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预测方程得出的概率值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预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预测转移的有效指标.方法 选择100例口腔鳞癌患者,记录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T分期、N分期等临床指标;选择肿瘤细胞浸润深度、浸润方式、病理分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肿瘤的粘附力、基底膜的连续性、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增殖等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这些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浸润深度、平均血管密度、VEGF、PCNA和E-CD染色阳性细胞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E-CD、PCNA和VEGF的表达程度、肿瘤血管平均密度是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术前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在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中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处理生成的全身表观弥散系数图.其中19例行常规MRI增强扫描,9例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全部病例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21例患者WB-DWI发现异常淋巴结139个,正常淋巴结11个,炎性淋巴结21个.转移淋巴结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0.78±0.07)下降,与正常(1.78±0.16)或炎性淋巴结(1.18±0.15)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MRI弥散加权技术在鉴别正常淋巴结、炎性淋巴结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方面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是肿瘤患者全身检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适宜应用于临床药物敏感实验的方法及敏感药物。方法应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原代培养技术和总蛋白染色法(SRB)法,获得敏感药物顺序。结果SRB法药敏实验结果:各药物的平均抑癌率依次为卡铂+氟尿嘧啶>卡铂>氟尿嘧啶>平阳霉素>甲氨蝶呤;药物的平均抑癌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SRB法所需时间短,价格便宜、操作简便,适合临床需要,值得推广;联合用药效果比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在施行颈清扫手术时,是否应该保留胸锁乳突肌,副神经和颈静脉,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为此作者对不同部位的口内鳞癌病人作了研究,并对他们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解剖学分析(以病理检查证实为准),以便为处理淋巴结的术式选择提供理沦根据。自1973年以来,作者研究了适于手术的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诊治指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道转移倾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为与国际接轨,统一国内诊治标准,便于学术交流,特制定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及其配体路易斯寡糖[sialyl Lewis(a)]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口腔鳞癌颈清扫术后标本38例E-Selectin及 sialyl Lewis(a)的表达情况,并与颈淋巴结转移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口腔癌原发灶组织中sialyl Lewis(a) 在颈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79%(15/19),高于无转移组(21%,4/1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Se- lectin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腔鳞癌细胞sialyl Lewis(a)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可能有关,似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MRI检查比较,评价PET/CT(integrated PET-CT system)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2011年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于术前2周内分别进行PET/CT、MRI检查.分别获取PET/CT影像和MRI影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法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方面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PET/CT、MRI判定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89.5%和73.7%(P<0.05);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8.6%(P>0.05);准确率分别为89.4%和76.6%(P<0.05).结论: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判定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判定中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