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79年3月至1982年4月,从成都地区143份猪鼻咽拭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16株。  相似文献   

4.
1980年洛阳地区首次发生有肾损害出血热,经血清学、病原学证实,其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病例按户分布者甚多。兹将有血清学、病原学依据的十户家庭暴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起家庭聚集性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无症状鼠类的尿、粪以及唾液经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绝大部分病例呈散在性分布。 2 0 0 3年 2月份 ,在我省某地发生一起家庭聚集性流行性出血热 ,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病例1 1病例 1患者 ,男 ,5 2岁 ,住某市近郊。 2 0 0 3年 2月 12日突然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 3 9℃ )、头痛、全身酸痛、腰痛、倦怠并伴有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在当地药店坐诊医师对症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 ,并出现尿少、尿红、黑便及鼻衄 ,于 2月 15日就诊住入市某医院。体温 3 7 5℃ ,脉搏 82次 /分 ,呼吸 2 0次 /分 ,血…  相似文献   

6.
1987年10月11日至11月15日,四川省万县新田区的一所乡级中学学生中发生了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爆发流行,病例11人,无一例死亡。为了解引起本次爆发流行的因素,在爆发流行期间和流行后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调查对象:对所报的11例EHF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调查方法见参考文献,并对其中在场的8各病人采取了双份血标本。在流行后对同住校的健康学生72名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1993年3~11月间一起由开发荒地、苇塘、兴建开发区、导致野鼠入室,增加了与人群的接触机会而引起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的爆发流行的调查,提醒人们在开荒建设中应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人为的造成流行性出血热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1985年夏季小兴安岭林区黑河额泥河水库附近爆发一起EHF,8月份调查证实,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花鼠。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33%。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丰县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江苏省大丰县卫生防疫站224100杨仲生,袁履太1988~1994年,大丰县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1098例,为探讨其流行规律,控制其疫情蔓延,故作调查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根据县卫生防疫站1988~1994年的传染...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我省混合型疫区羊肺681份、羊血清563份的EHF病毒抗原、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用EHF标准毒株感染仔羊后,检查羊组织未发现其特异性荧光颗粒。选择羊可疑组织行小白鼠脑内EHFV分离,结果未分离到EHFV抗原。实验结果证明羊做为EFHV的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为引起有关部门对流行性出血热(EHF)防治工作的重视,我县对1987、88两年期间的85例病人,进行了经济损失情况调查。简报如下: 一、资料来源:聆听病人及其家属的陈述,询问病人单位领导和邻近居民,查阅诊治费及交通费  相似文献   

16.
蔡正华  陈志军  杨海 《职业与健康》2006,22(13):1003-1004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类型,为减少发病、控制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人间疫情、野外及居民区环境进行EHF的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带毒率、病毒抗原型别及人群免疫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①常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至来年的1月病例最为集中,11月为高峰期。发病以农民、学生等为主,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②鼠间监测:鼠平均密度2.16%,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揭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EHF抗体阳性率7.10%,未检出EHF抗原。黑线姬鼠密度为0.64%(46/7200),血清阳性率17.39%;褐家鼠密度为0.67%(48/7200),血清阳性率6.25%。提示鼠间有EHF发生,灭鼠是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措施。结论结合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指数、EHF发病情况等,西安地区EHF疫区存在姬鼠型、混合型,防治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防鼠、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26日-12月5日,驻陕某部相继出现3例以高热、头痛、全身乏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验和临床诊断,确诊为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现将疫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在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发现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主要症状有高热,发病6~7天后出现"三红"症状。采集EHF病人发病初期和10天以后的双份血清,首例在恢复期被确诊,效价为1:1280。第2例发病2周后仍为1:20,属临床确诊。第3例在1:80被确诊。密切接触者49人份血清中,发现2人有抗体,抗体阳性率达4.08%,此2人来自非EHF疫区,本地租住3个月以上。疫区鼠密度高达33%~34%(鼠笼法),粉迹法达23.16%。采集鼠肺、鼠血清各23份,检测发现在6只褐家鼠中带有EHF抗原或抗体。前山疫区的鼠类EHF总阳性率达17.6%(6/34),证实为本地感染。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口岸一艘疫船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流行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一艘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爆发流行疫船的暴发流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认为该船长期存在的严重鼠患和防制不利是引起此次EHF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国境口岸内预防EHF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珠海市首发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曾焕金,邹帅洲,陈键强,黄炳球1995年3月11、20和25日在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先后发现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3例,经省、市卫生防疫站联合调查和疫源检索,证实为本地感染,属家型EHF。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