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多位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40章,约50万字。全书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涵盖的内容不仅有血栓形成机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关系的基础理论,还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总结,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索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通过PubMed检索2013~2017年发表的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的文献,运用BICOMB和图形聚类工具gCLUTO对文献进行关键字词篇矩阵、双向聚类分析,形成主题词聚类曲线图、主题词聚类矩阵及主题词聚类树状图。结果共4 083篇文献纳入分析,抽取出现频次63次的主题词33个,聚类分析获得7个研究热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性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研究、抗凝药物应用合理性管理、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的相关研究。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抗凝药物的应用,但护理方面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塞症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组动态变化的整体。近几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Wells评分系统、D二聚体、肺通气灌注扫描、CT、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基于对以上检查方法的诊断思路和策略的深入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将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正>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多位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40章,约50万字。全书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涵盖的  相似文献   

5.
《实用骨科杂志》2014,(2):136-136
<正>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多位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40章,约50万字。全书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涵盖的  相似文献   

6.
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时最紧迫的目标是预防肺栓塞、降低死亡率,其次是局限血栓范围、减轻症状、预防复发性静脉血栓事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应该即刻开始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使用或逐渐过渡到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维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复发,但存在出血的风险,因而应根据静脉血栓复发和出血的风险,进行抗凝治疗时限的临床抉择。例如无诱因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的静脉血栓复发风险较高。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风险较高的病例选择短期抗凝治疗;对无诱因的静脉血栓复发病例或有确认长期存在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如癌症、抗凝血酶缺乏等,选择长期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也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美国血液病学会于2018年发布了《2018静脉血栓栓塞管理指南: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提出了30条推荐意见。笔者基于现有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儿童血栓性疾病治疗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重点对指南给出的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推荐意见进行解读,以期相关领域的医务人员能更好的理解和遵循指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电子护理文书录入系统、医院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系统,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2018年开始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结果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率从2018年的88.00%提高到2020年的99.88%;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从0.28%提高至0.44%,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由2.90%提高到3.95%(均P<0.01);全院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从0.07%下降至0.06%,骨科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由0.17%下降至0.03%(P<0.05,P<0.01)。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促进静脉血栓护理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和品质同质化,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风险评估、指南应用、药物管理、诊断及复发评估,为进一步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对19例确诊有下肢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设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下肢静脉血栓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静脉血栓患者中34.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使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4倍,且随着年龄增长呈指数增加,故老龄可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11—2023-02手术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术后住院期间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经过预防性抗凝治疗后未出现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观察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同时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常被认为是一种病理过程的不同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D-二聚体、血气分析、心电图、胸片、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每种诊断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 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 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 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 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腿肌肉静脉是最常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部位,其可单独发生血栓或伴有下肢近端DVT,单独发生于小腿肌肉静脉的血栓约占小腿DVT的41%~63%。但小腿肌肉静脉血栓(CMVT)的临床意义,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领域中仍是最具有争议的问题。CMVT如未得到适当的处理,血栓会向近端静脉发展,甚至导致肺栓塞(PE)。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对CMVT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对静脉血栓形成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使用抗凝治疗。但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和争议,在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未能形成广泛的共识和指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结果:在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1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长期卧床、制动和创伤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诱导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可能占有较高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血栓和栓塞症,其可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加剧患者的病情进展,影响预后,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但至今为止尚无指导临床用药的可靠实验室指标,也无统一的诊疗规范或措施。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从预防及治疗的角度,探讨临床上对IMN并发静脉血栓或栓塞的干预方法,并对IMN并发静脉血栓或栓塞治疗过程的监测指标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依据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技术,制订并实施腹膜癌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256例腹膜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结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4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3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肺栓塞1例;通过定期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14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规范化,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