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在肥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代谢减重手术是重度肥胖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作为现阶段最流行的减重手术,其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袖状胃手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争议较大,本文现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袖状胃手术对胃食管反流病影响的相关文献及袖状胃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情况及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GERD的影响。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113例肥胖患者接受LSG,其中男21例,女92例;平均(30±8)岁。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进行评估,评分≥12则诊断为GERD。结果:术前符合GERD的患者共12例,患病率为10.6%(12/113)。随访12个月,9例RDQ评分12分,缓解率为75%(9/12)。LSG术后GERD新发率为29.7%(30/101),其中66.7%(20/30)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50%(10/20)症状可缓解;未服用药物者,90%(9/10)症状明显改善。LSG术后12个月,新发GERD率为10.9%(11/101)。结论:肥胖患者GERD患病率显著增高,行LSG术后症状多可明显改善。LSG术后有新发GERD的风险,患者症状多可有效缓解,但仍有少部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4)
近端胃切除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和胃底区域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方式,能够保留更多的胃功能并使病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由于胃上部切除后破坏了胃食管结合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所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是该术式降低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种类多样,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具有重要价值。一旦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可采用手术、介入以及药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尽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和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手术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的恶化或新发,其机制是多因素的,由手术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损伤、食管裂孔疝、袖状胃的形状等互相引发。此外,减重手术同时是否对食管裂孔疝进行修补也存在争议。本文对胃袖状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6)
目的:分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行袖状胃切除术61例。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GERD Q评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胃镜检查。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时多余体重减轻为42.65%,总体重减轻为11.69%;6个月时多余体重减轻为96.38%,总体重减轻为28.81%。术前存在GERD的病人14例(23%)。按BMI分级,Ⅰ°肥胖GERD的发生率为15.4%,Ⅱ°肥胖19.0%。Ⅲ°肥胖29.6%。术后1个月时35.7%缓解,6个月时64.3%缓解。未缓解的病人GERD Q评分也无明显升高。术后新发GERD在1个月时为59.6%,6个月时为34.0%。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会出现新发GERD病人。术前存在GERD的病人不应成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接受LSG术后发生胃漏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1男性,33岁,BMI 34.68 kg/m~2,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肥胖症及胃间质瘤,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为第15例LSG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胃漏;病例2为女性,28岁,BMI 53.65 kg/m~2,术前诊断为代谢综合征及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为第30例LSG患者,术后第8天患者出院,第22天发生胃漏。采用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胃瘘口冲洗及肠内营养,并予以黎氏管腹腔冲洗引流,2例胃漏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3 d及17 d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治愈。结论: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胃瘘口冲洗及肠内营养、黎氏管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可有效控制腹腔感染,提高胃漏治愈率,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2.
13.
正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作为一种限制型的减重手术,目前已逐渐被国内医患所接受。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其减重与代谢恢复效果与胃转流术相似,而且操作简单,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但如发生胃漏则较难处理[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治疗1例LSG术后迟发性胃漏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24岁,为行减重手术于2015-01-23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LFDSG)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腔镜、腹壁疝外科收治的60例符合减重手术适应证的肥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SG组(30例)和LFDSG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人术后减重和抗反流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的BMI和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组相比,LFDSG组GERD症状缓解评分(8~13分及14~18分)分布以及术后12个月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残余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FDSG组治疗后抗反流有效率显著高于LSG组[28例(93.3%) vs. 21例(70.0%),P<0.05]。LFDSG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LSG组病人住院期间1例发生并发症,出院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LFDSG治疗肥胖合并GERD的效果较好,可达到抗反流与减重的双重目的,有效防治GER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LsG手术、并获得至少1年术后随访的57例病态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的术后管理.并通过随访了解其术后额外体质量减轻百分率(EWL%)和术前合并症的缓解情况。结果除1例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腹,其余5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2.0±15.2)min,术中出血(132.3±45.6)ml。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出血2例。其中1例经输血和止血药等保守治疗止血,另1例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止血。全组患者术后3、6和12月,EWL%分别为(54.9±13.8)%、(79.0±23.6)%和(106.9±25.1)%,且术前合并症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结论LSG对肥胖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近侧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对54例采用开腹手术,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术;83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行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体重较术前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低于残胃组[(9.99±4.69)vs.(15.09±7.98),P〈0.01]、[(9.39±4.58)vs.(14.30±7.87),P〈0.01],管状胃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低于残胃组[(13.25%vs.53.70%),P〈0.01]、[(10.84%vs.48.15%),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近侧胃切除术管状胃-食管吻合安全,可靠,可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影响机制及LSG联合胃底折叠术对肥胖伴GERD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国内外LSG与GERD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LSG联合胃底折叠术与GERD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LSG对GERD的影响结论不一,但有证据表明,单独LSG可能会恶化原有GERD或新发生GERD,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破坏、His角的钝化、胃内压的升高、袖状胃形状等因素造成。当前已有LSG联合胃底折叠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肥胖伴GERD,短期随访结果发现能达到减重与抗反流的双重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研究和更长时间随访来评估其长期疗效。结论 LSG后存在恶化原有GERD或新发GERD的风险。LSG联合胃底折叠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弥补了单独LSG对GERD不利影响的同时,还达到了同LSG相似的降低体质量的效果,为肥胖伴GERD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肥胖症及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随之兴起的减重手术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其中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具有技术简单、减重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胃漏是LSG术后最为棘手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具有治疗周期长、花费成本高的特点。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治疗方案仍富争议,国内外研究提出了多种解释及相关处理策略,本文现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