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 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 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马鞍山地区腹泻监测人群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状况、血清学分布、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等特征。方法 对2010-2018年腹泻患者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从2 998例腹泻患者中检出非伤寒沙门菌腹泻263例(8.8%),其中2例为2种非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6-7月份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率较高,05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5.9%)(χ2=72.98,P<0.001);265株非伤寒沙门菌分为36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阿贡纳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的PFGE带型分布较集中,有菌株成簇存在的现象;测试菌株总耐药率为95.6%(66/69),多重耐药率为82.6%(57/69);测试菌株对AMP(79.7%)、STR(75.3%)和Sul(66.6%)耐药率较高,对AMI和AZI 完全敏感;发现2株ESBLs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前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而后者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结论 马鞍山地区优势血清型为阿贡纳沙门菌,与其他地区不同。阿贡纳沙门菌有成簇存在的情况,提示有既往暴发的可能。总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谨慎用药并加强对病例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7-2020年济南市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济南市腹泻患者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利用血清检测试剂盒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来自济南市各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的的90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分析,酶切电泳图谱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40株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氏菌可分为27个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总数的47.78%和17.78%。PFGE电泳后产生的带型具有多态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带型最为集中;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2.50%,多重耐药率达67.50%。结论 济南地区沙门氏菌具有血清型多样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抗生素的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济南地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5-2017年聊城地区主动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沙门氏菌的感染现状及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5-2017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41株沙门氏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 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7.16%,且不同年龄段分离率存在差异。分离的沙门氏菌共有8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别为18株和7株,为优势血清型;PFGE分析发现41株菌共产生了34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的PFGE带型比较相近,不同血清型的PFGE带型具有多态性,未发现菌株成簇存在现象。测试菌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3.17%,多重耐药率达68.29%,发现6株携带不同耐药基因类型的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聊城地区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血清型及遗传的多样性,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例及环境联合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7-2018年非伤寒沙门菌(NTS)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与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贵州省临床病例的191株非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191株非伤寒沙门菌分出18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45.5%,87/191)和肠炎沙门菌(29.3%,56/191)为主要血清型。对所测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菌株占96.8%(185/191),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0.0%。对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9%(15/191)和13.1%(25/191)。多重耐药率为84.3%(161/191),共有69种耐药谱,主要耐药谱型为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异恶唑+萘啶酸和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87株鼠伤寒沙门菌共分为60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PXX01.GZ0047(12.6%,11/87)。56株肠炎沙门菌共分为21种带型,优势型别为JEGX01.GZ0005(23.3%,13/56)。结论 贵州省NTS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带型总体呈多样性,部分带型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3-2014年贵阳市腹泻监测病例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别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特征,为贵阳市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阳市4家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的432份粪便标本,对其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PFGE分型。结果 432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检出沙门菌35株,检出率为8.10%(35/432),男女检出之比为1.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各季度间沙门菌检出率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5株沙门菌分成9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11株(占31.43%)和鼠伤寒沙门菌9株(占25.71%),其次克勒肯威尔沙门菌6株(占17.14%),斯坦利沙门菌3株,德尔卑沙门菌2株,阿贡纳沙门菌、婴儿沙门菌和病牛沙门菌血清型各1株,1株未分型。经XbaⅠ酶切后11株肠炎沙门菌分成8种PFGE型,优势型为JEGX01.CN0007;9株鼠伤寒沙门菌分成9种PFGE型,总体型别呈多样性分布。结论 贵阳市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型别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成都市人源沙门菌的基因组特征, 为监测与预防沙门菌感染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35株成都市人源沙门菌(分离自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测序数据,进行血清型预测、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毒力因子注释及分布分析。结果 35株沙门菌分离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共预测到5种血清型,包括15株I 4,[5],12:i:-沙门菌(13株为ST34、2株为新ST型)、12株鼠伤寒沙门菌(ST19)、5株肠炎沙门菌(ST11)、2株德比沙门菌(ST40)与1株火鸡沙门菌(ST463)。35株沙门菌分离株共预测到10类42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其中氨基糖苷类aac(6')-Iaa携带率为100%(35/35)。I 4,[5],12:i:-沙门菌的耐药基因、质粒及插入序列数目及种类多于其他血清型菌株。I 4,[5],12:i:-、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数目大于其他血清型菌株。部分鼠伤寒沙门菌有更高的毒力质粒、质粒编码菌毛和血清抗性毒力因子分布。结论 成都市人源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毒力因子分布差异明显,值得在转录组、蛋白组进一步探究其耐药与毒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2014年临床常见沙门菌耐药特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分离的8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选取不同菌株来源、血清型和耐药谱的51株沙门菌,按照美国PulseNet标准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84株菌分为20种血清型,沙门菌前3位血清型构成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占42.86%(36/84)、肠炎沙门菌占15.48%(13/84)、斯坦利沙门菌占8.33%(7/84)。本次分离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达84.21%以上,对于环丙沙星与氯霉素的敏感性在66.67%以上,对于甲氧苄啶与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在50.88%以上,但仍存在多株多重耐药现象。51株沙门菌经过聚类分析可分为 42个PFGE型,表现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沙门菌耐药谱与 PFGE分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佛山及其周边地区水禽沙门菌感染的血清型分布特征,为防控水禽沙门菌病与制定公共卫生安全措施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本试验对发病水禽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特性鉴定、PCR方法鉴定获得30株水禽沙门菌,以玻片凝集反应法作血清型鉴定。结果 30株水禽沙门菌的血清型含4(B、D、C1、E1 )个群别7种血清型,B群有25株沙门菌分离株,包括19株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3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hi)、2株印第安纳沙门菌(S.Indiana)、1株斯坦利沙门菌(S.Stanley);D群有肠炎沙门菌(S.Enteritidis)1株;C1群有2株波茨坦沙门菌(S.Potsdam);E1群有2株明斯特沙门菌(S.Muenster)。结论 30株水禽沙门菌分离株均为人兽共患血清型,其中B群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对于水禽感染沙门菌病的防控,应优先考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技术与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11-2013年分离自我省5个哨点医院的72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72株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90.3%),其中耐3~5种的为6株(8.3%),耐6~8种的为34株(47.2%),耐9~10种的为10株(13.9%)。7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45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5.6%~100%。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龙岩市沙门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变迁情况,为沙门菌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1-2017年间收集的分离自人体与食品样本的239株沙门菌进行复核鉴定,并用PCR方法检测invA、sopB、sifA、sscA、sseE、spvB、spvC、spvR、pefA等9个沙门菌毒力基因的片段。结果 龙岩市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62.3%(149/239),属于SPI1的invA、sopB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属于SPI2的sseE、sscA、sif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9.2%、95.0%、85.4%,毒力质粒基因spvC检出率71.1%,pefA、spvB、spvR检出率均为46.4%。并且其携带数量也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显著增加;肠炎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携带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以检出全部9种毒力基因为主,占83.5%(76/91);鼠伤寒沙门菌以invA、sopB、sseE、sscA、sifA阳性,spvB、spvR、pefA阴性结果多见,占77.6%(45/58)。人体与食品样本来源的沙门菌所携带毒力基因数量没有差异。结论 龙岩市沙门菌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毒力较强,质粒毒力基因随着时间的进程而累积,人源性与食源性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必须加强人、禽、畜沙门菌病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近期临床分离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及血清型相同菌株的基因溯源情况。方法 应用血清凝集法检测沙门菌的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毒力基因,PFGE法检测基因同源性并进行溯源。结果 43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分别占(39.5%/29.6%)。43株菌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萘啶酸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5%/39.5%/37.2%/30.2%),43株菌均携带InvA和InvE毒力基因,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低,肠炎沙门菌基因同源性较高。结论 本次安徽地区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他血清型散在分布。对常规抗生素呈较高的耐药性,分离菌株均携带毒力基因对人体具有致病性。本地区流行的鼠伤寒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不同的基因克隆株,亲缘关系较远。而流行的肠炎沙门菌大部分来源于同一克隆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 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β-内酰胺耐药状况及其与ESBLs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3 株鼠伤寒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及ESBLs菌株其他18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耐药率;同时用PCR方法检测菌株ESBLs相关基因blaTEMblaCTX-MblaOXAblaSHV的携带情况,并对blaCTX-M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结果 两类不同来源菌株均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高,腹泻患者来源株对第三、四代头孢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中检出10株ESBLs阳性菌株,检出率16.39%(10/61),该类菌株全部为多重耐药。腹泻患者来源株blaTEMblaCTX-MblaOX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5.74%(34/61)、16.39%(10/61)和19.67%(12/61);健康人员来源株blaTEMblaOX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2.73%(5/22)和18.18%(4/22),未检出blaCTX-M基因,两类菌株均未检出blaSHV基因。10株blaCTX-M基因阳性株测序表明blaCTX-M-14基因型4株、blaCTX-M-15blaCTX-M-55基因型各3株。相关性分析表明blaTEM基因与氨苄西林耐药表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1, Ka=0.546),blaCTX-M基因与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表型高度一致(P<0.001, Ka=1.000),与头孢他定(P<0.001, Ka=0.626)和氨曲南(P<0.001, Ka=0.668)一致性较好。结论 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菌素及ESBLs耐药主要由blaCTX-M基因介导且ESBLs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12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PZA)的耐药水平和pncA基因的突变特征,为PZA耐药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9个耐药监测点的125株耐多药菌株,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进行PZA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通过PCR扩增pncA目的基因,分析耐多药菌株对PZA的耐药性及pnc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50株耐多药菌株对PZA耐药,PZA耐药率为40.0%(50/125)。男性患者PZA耐药率为39.0%(37/95),女性患者PZA耐药率为43.3%(1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3,P=0.669);15~25岁、26~45岁、46~60岁、61~80岁患者PZA耐药率分别为58.3%(7/12)、 32.7%(16/49)、39.5%(17/43)、 47.6%(10/21),PZA耐药率在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4,P=0.348);初治患者PZA耐药率为41.5%(21/65),复治患者PZA耐药率为38.3%(2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5)。30株PZA耐药菌株检出pncA基因突变,突变类型22种,突变检出率为60.0%(30/50);PZA耐药株的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60.0%(30/50)]高于PZA敏感株的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76,P=0.000)。结论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PZA耐药率较高,且 pncA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临床上应关注PZA的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不同基因型构成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2016年耐药监测组共收集106例MDR-TB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耐药检测。应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及非北京基因型菌株。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所有MDR-TB菌株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rrs、tlyA、eis、gidB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06株MDR-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3株78.3%(83/106),非北京基因型23株(21.7%,23/106)。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0株12.0%(10/83),非北京基因型0株0.0%(0/23)。10例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多药菌株中有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4/10),96例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全敏感的耐多药菌株中有2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6.7%(2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 P>0.05)。结论 宁波地区MDR-TB中北京基因型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目前已知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不能完全解释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简称MTBDRplus技术)对福州地区耐药结核杆菌的检测效果,并了解该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246株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以传统罗氏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MTBDRplus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检测效果,分析耐药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 与传统罗氏药敏试验相比较,MTBDRplus检测利福平(RIF)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灵敏度分别为91.7%(11/12)和83.3%(15/18),MTBDRplus检测RIF和INH耐药性特异度分别为99.6%(233/234)和95.2%(217/228)。12例rpoB基因存在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中,58.3%rpoB基因S531L突变;26例katG和inhA基因存在突变的结核分枝杆菌中,57.7%(15/26)katG基因315突变;存在C15T位点突变的菌株仅9.1%(1/11)为INH耐药菌株结论 MTBDRplus技术是一个敏感、特异的快速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福州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福州市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以rpoB S531L和katG S315T突变型为主。建议谨慎判断结核分枝杆菌inhA基因C15T位点突变引起的INH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