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40岁,已婚,因"发现右乳包块、乳头溢血2月"入院,查体:右乳扪及一大小约7.0cm×7.0cm包块,活动性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轻度压痛,无侵及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个月入我科治疗。体格检查:右乳乳头后方触及大小约6×5 cm肿块,质硬,固定,境界不清,表面欠光滑,且与表面皮肤形成粘连,右乳乳头内陷,右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乳腺彩超检查提示:右乳低回声光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考虑右乳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XXX,女,49岁,人院前4天体检时发现左乳一肿物,偶有轻微疼痛不适,可耐受,疼痛呈阵发性,可自行缓解,无发热及乳头溢液等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用动静脉环植入组织工程室进行体内组织工程内生性血管化的方法,内生性血管化是将动静脉环/束固定在组织工程室中,新生血管以动静脉环/束为轴从内向外使构建体血管化。动静脉环具有较强的诱导血管化的能力,联合特定的细胞生长环境,可将种子细胞构建成不同的有良好血管化的移植物。该法有望解决组织工程血管化不足的问题,并将组织工...  相似文献   

5.
巨大化生性胸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52岁.发热、咳嗽10天.查体:左胸中、下部呼吸音减弱.胸部强化CT示左侧心影旁椭圆形巨大软组织影,突向左下方生长达左后肋膈窦水平,上极有一纵行血管蒂与上纵隔相连(图1),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区(图2).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6.
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组在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上沿多胚层分化产生异源性成分的乳腺癌,临床十分罕见,现总结我们收治的7例MBC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探讨MBC的临床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7.
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化治疗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一个新的策略。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多种抗血管化制剂取得了满意的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化治疗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一个新的策略。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多种抗血管化制剂取得了满意的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9.
瘢痕疙瘩(Keloid,下简称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下简称HS)是美容、整形外科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由瘢痕增生及挛缩而产生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在临床中也时常遇到。人们对这种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病因尚未弄清,因此,临床疗效还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乳腺化生性癌(MB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单发MBC与74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患者(7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病灶超声表现。结果 37个MBC病灶中,32个呈低回声、5个呈囊实性回声;9个呈规则椭圆形,28个形态不规则;14个边缘光整,13个内见点状强回声微钙化,2个后方回声衰减;35个肿瘤均呈平行生长;CDFI示29个为AdlerⅡ或Ⅲ级血流。MBC与IC-NST患者之间,Ki-67表达、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就诊原因、自觉肿物生长迅速与否、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最大径、回声、形态、边缘、方位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肿瘤微钙化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BC临床及超声表现均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皮肤创伤愈合和增生性瘢痕一直是临床试图攻克的难点,已建立了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用于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但是,由于动物与人在皮肤结构上差异较大,选择理想的动物模型极为困难。本文就目前常用的皮肤创伤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瘢痕(scar)从病理学上可分为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以病理性瘢痕最多见[1],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HS是由创伤、炎性反应等引起,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失控和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2-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的病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的方法,对MBC的病因、治疗等进行综述。结果家族史、乳腺癌易感蛋白1/2(BRCA1/2)基因突变、雌雄激素水平不平衡等众多因素是导致MBC发生的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MBC患者中具有可行性。放疗可以控制MBC的局部复发,化疗可能对远期生存率有益。MBC的内分泌治疗原则不能完全等同于女性乳腺癌(female breast cancer,FBC)。结论 MBC的危险因素众多,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均可使MBC患者获益,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4.
皮肤创伤的修复是一个高度协调、复杂的愈合过程,涉及因素众多,修复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加之胶原纤维形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形成了增生性瘢痕。虽然瘢痕愈合可恢复皮肤屏障结构的完整性,但瘢痕的挛缩、畸形不仅影响美观,降低皮肤功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有研究表明,miRNA和细胞自噬参与调控纤维化疾病和创伤修复中成纤维细胞,两者可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控增生性瘢痕的形成。通过分析、总结miRNA在瘢痕组织中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如何调控修复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胶原代谢及ECM的合成等,实现在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的平台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男性乳腺癌在临床上少见,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腺癌,与乳腺癌家族史、BRCA2基因突变及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以手术、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为主的多种治疗手段在治疗中综合应用,使该病疗效明显提高。现就男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免疫治疗是继传统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方法,其作为一种乳腺癌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笔者就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检索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作综述。结果虽然乳腺癌骨转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甚多,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包括普通X线平片检查、骨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扫描、正电子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病理学活检及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的基因研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①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基因变化及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②研究基因变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治疗对基因变化的影响;③探讨基因变化的细胞与临近的正常细胞及宿主环境(激素及生长因子等)之间的相互关系;④寻找逆转或抑制这些...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侵袭转移、复发及部分对化疗药物耐受等方面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生和分化潜能,可能与乳腺癌复发、治疗失败等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从乳腺癌干细胞的标志物及意义,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或烧伤创面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组织学特点为大量Fb增生,ECM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尽管人们对增生性瘢痕形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原因尚不清楚.Matsumura等[1]观察到,皮肤有圆锥体结构的部位就会发生增生性瘢痕,无此结构的部位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