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部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主客体配比对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3.85 h,包合温度30.06℃,HP-β-CD与石菖蒲挥发油投料比8.69∶1。挥发油包合率79.74%,包合物得率87.47%,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2.266 mg·g~(-1)。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前后GC-MS图谱的整体相似度高。结论:IR和GC-MS分析包合物结果证明包合物制备成功,石菖蒲挥发油在包合前后成分变化不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法,仅用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考察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HP-β-CD与川芎油的投料质量比8g·g-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h;包合物含油率及挥发油包合率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法适用于优化旋转蒸发器制备川芎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挥发油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环糊精包合技术常用于改善挥发油的稳定性并利于制剂。目前中药挥发油的包合材料多选用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常为包合物的得率及含油率等。包合材料的选择在挥发油包合研究中少有报道。该文以薄荷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薄荷醇为模型药物,以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进行包合,对包合物平衡常数(K)、增溶倍数进行考察,并结合IR,DSC,TG等分析手段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在0~1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K=3 188.62L·mol~(-1);在0~12.5 mmol·L~(-1)时,薄荷醇的溶解度随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K=818.73 L·mol~(-1);超过12.5mmol·L~(-1)后,随着β-CD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表明薄荷醇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挥发油多组分包合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靖  董诚明  张铁军  廖茂梁 《中成药》2007,29(2):211-214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降香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得率、油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优选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降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30,HP-β-CD的包合浓度为10%(g/100 mL),包合温度30℃。结论:确定了降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豆蔻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豆蔻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包合物开展显微鉴定,采用UV、GC-MS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豆蔻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8 (mL·g-1),包合时间3.0 h,包合温度为 35℃.UV法验证了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油已被包合,GC-MS法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流程短,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2,包合温度45℃,包合时间为3h,挥发油的包合率为66.71%,包合物的收得率为90.07%。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HP-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行气那尼花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行气那尼花颗粒挥发油β-CD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应用XRD,DSC,IR,UV及TLC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1∶1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h,挥发油包合率达96.84%.表征试验证实,挥发油β-CD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行气那尼花挥发油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智仁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以油与HP-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指标,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益智仁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优包合工艺为益智仁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重量比为1∶8(mL/g),包合时间2.0h,包合温度为35℃;挥发油性质在包合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结论:该包合工艺稳定,省时节能,适合益智仁挥发油的包合,为益智仁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新方法——内切式匀浆法,为包合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薄荷挥发油为模型药,对比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球磨法和内切式匀浆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优缺点,采用内切式匀浆法,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薄荷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显微镜成像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包合前后的薄荷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薄荷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1∶10,β-CD与水的比例1∶3,包合时间5 min,转速3 000 r·min~(-1);平均包合率96.97%(RSD 1.0%);TLC,显微镜成像法及FT-IR均证明薄荷挥发油包合物已形成;GC-MS结果表明包合前后薄荷挥发油的成分略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基本一致。结论:内切式匀浆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高、省时、节能、成本低、操作简便,且工艺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是包合物制备的潜在最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莲心碱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莲心碱HP-β-CD包合物体外溶出性质。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45 min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考察HP-β-CD与莲心碱投料比、搅拌时间、包合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应用显微电镜扫描法、差示量热扫描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莲心碱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HP-β-CD用量为莲心碱投料量的4.5倍,搅拌时间为3.7 h,包合温度为52℃。表征鉴定结果显示莲心碱HP-β-CD包合物已形成。结论本研究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稳定可行,能显著提高莲心碱的溶出度,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蛇床子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UV技术、显微鉴定、GC-MS技术对包合物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蛇床子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1∶8,包合时间2.0h,包合温度40℃.采用紫外光谱法验证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表明油已被包合,GC-MS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提取、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临床制剂的合理使用和包合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乙醇-水共溶剂孵育-冻干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CUR和CUR-HP-β-CD包合物对不同肿瘤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株He La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细胞)处理不同时间(24 h和48 h)后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CUR-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CUR与HP-β-CD的摩尔比1∶3,溶剂比(无水乙醇-水)1∶9,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2 h;CUR包合率42.2%,其冻干品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MTT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UR和CUR-HP-β-CD包合物能明显降低He La细胞和Hep G2细胞的活性,且二者的半抑制浓度接近,说明CUR-HP-β-CD包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优选的包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很好地保留了CUR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赵红红  阎克里  刘焕蓉 《中草药》2015,46(12):1768-1773
目的优化氧化分解白术挥发油(decomposed volatile oil from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DVOA)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荧光分光光度法评价制备工艺。以包合率和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HP-β-CD与DVOA质量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包合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显微成像法表征包合物,并进行稳定性测试,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DVOA包合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DVOA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其最佳包合条件为HP-β-CD与DVOA质量比为10: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2.0 h,平均包合率和含油率分别为73.32%和10.43%。包合前后DVOA的化学成分相同,包合过程只是对各组分的比例略有影响。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DVOA-HP-β-CD包合物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DVOA的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通络祛痛膏挥发油-HP-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通络祛痛膏挥发油,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并根据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用正交试验考察通络祛痛膏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用薄层色谱(TLC)和紫外(uv)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5;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 h;挥发油收率为43.86%,包合物收率为90.25%,综合评分为57.776;TLC、uv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该方法简单合理可行,通络祛痛膏挥发油经包合后,溶解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黑胡椒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分析挥发油化学组分,为固化黑胡椒挥发油粉末的内在品质评价、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黑胡椒油β-CD包合物,以黑胡椒油与β-CD的配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包合物含油率、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经显微观察和热重分析进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包合前后挥发油及经再次蒸馏原料油中组分的种类和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加6倍量β-CD于60℃包合4 h;包合物平均含油率11.56%,黑胡椒挥发油平均包合率75.32%,包合物平均收率86.13%。黑胡椒挥发油、包合物和经再次蒸馏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6,40,4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的构成基本一致,含量较高的6种成分总和占挥发油的70%以上;包合物和再次蒸馏后的黑胡椒挥发油新增和减失的成分比例均不到1%。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便可行,可供黑胡椒油固化粉末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纯胶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包合效果。方法:以包合率与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选取纯胶与β-CD为包合材料,采用高压均质机、磁力搅拌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超声波清洗器4种方法分别对羌活、连翘、辛夷挥发油进行包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包合工艺,包合物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红外光谱表征。结果:纯胶的包合率明显高于β-CD,包合物收率略低于β-CD。挥发油已被纯胶包合,红外谱图中纯胶包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相对于纯胶有向高频数迁移,表明纯胶包合物为一新生物相,且包合效果稳定。结论:以纯胶为包合材料,采用磁力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简单且包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回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艾叶挥发油与HP-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TLC)和红外(F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HP-β-CD为1:10;搅拌速度为1000 r/min;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 h;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3.1%,包合物收率为89.57%,TLC、FIR检测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愈溃胶囊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中药复方愈溃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并采用差示量热扫描法、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挥发油(mL)-β-CD(g)1∶10,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 h,表征分析显示挥发油被β-CD成功包合。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樟脑(camphor,CA),解决CA在巴布剂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易挥发损失的问题。方法采用恒温搅拌法制备CA的HP-β-CD包合物(CA-HP-β-CD),以CA包合率为指标优化了CA-HP-β-CD制备工艺,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扫描电镜(SEM)对CA-HP-β-CD进行药剂学性质的考察表征;然后,以CA与CA-HP-β-CD的形式投料,在巴布剂工业化生产线上制备成巴布剂样品,再测定其中CA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CA与HP-β-CD的物料比为1∶3,35℃条件下,以300 r/min搅拌4.0 h,采用恒温搅拌法制备的CA-HP-β-CD对CA的包合率为(68.57±1.26)%;DSC、UV与SEM扫描检测表明CA与HP-β-CD的相容性良好,CA能够被HP-β-CD充分包合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CA-HP-β-CD。以CA-HP-β-CD投料,经工业化生产线制备后,CA在巴布剂中的留存率(实际含量/投料量)为(80.13±1.05)%;而以CA投料,则留存率为(39.45±1.38)%,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结论将CA制备成HP-β-CD包合物,能够显著降低CA在巴布剂工业化制备过程的挥发损失,进而提高了CA的利用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为含有易挥发药物的巴布剂研发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新藤黄酸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饱和水溶液法,以L-精氨酸与新藤黄酸成盐助溶,制备新藤黄酸HP-β-CD包合物;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新藤黄酸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HPLC法测定新藤黄酸的量;以包合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优化的制备工艺为HP-β-CD与新藤黄酸质量配料比为10∶1、20℃包合5 h;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高;包合物冻干粉色泽均匀、粉末蓬松、溶解性好。结论工艺优化合理、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