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作用;门静脉预输注供者凋亡骨髓细胞延长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关系;建立同种大鼠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心、肺联合移植治疗艾森门格综合征四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Wistar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3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组,每组15只.用Lewis大鼠股骨与胫骨培养制成的MSC进行干预治疗,MSC组植入人胰岛细胞和MSC,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胰岛联合移植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3组:(1)糖尿病组,不进行任何移植;(2)胰岛移植组,在无菌操作下将10μl纯化后的200个胰岛移植于受者的左肾包膜下;(3)胰岛+MSC移植组,除与胰岛移植组进行相同的移植外,还在胰岛移植前3、2、0d经受者尾静脉分别注射1×106个MSC.移植后,连续监测非空腹血糖至第30 d;第14和28 d对移植部位的左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集外周血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c1/Tc2细胞的比值、初始和记忆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及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度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胰岛移植组比较,胰岛+MSC移植组血糖明显降低,移植部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TH1和Tc1细胞明显下降,TH2和Tc2细胞升高,TH1/TH2和Tc1/Tc2细胞比值显著下降;初始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下调;DC成熟度降低,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能力下降.结论 MSC与胰岛联合移植可通过对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胰岛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从而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保护移植胰岛,提高糖尿病移植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分联合移植组(10只)、单独移植组(1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将2×105个子鼠:胰腺干细胞与800个胰岛和单纯800个胰岛移植至糖尿病大鼠模型左肾包膜下,定期监测各组大鼠血糖情况及留取血浆ELISA测胰岛素含量,观察胰岛存活时间.结果 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示存在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estin阳性细胞含量占74.1%.联合移植组大鼠均于术后第3天起血糖开始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术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5.4±0.6)mmol/L],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509.8±16.6)ng/L],胰岛存活时间(18.2±2.4)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术后1周内降至正常[(6.1±0.9)mmol/L],胰岛存活时间(14.4±2.1)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可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5.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胰岛β细胞无法再生,也不能进行异种移植,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方法。已有研究证实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能够被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也有研究显示了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可诱导非胰岛分泌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提示PDX-1在改善胰岛β细胞再生和促进胰岛细胞恢复中有着巨大潜能。本文就当前PDX-1基因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分泌细胞能力的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损伤的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6 d后剥离胰腺提取胰腺组织提取液,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18 d,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RT-PCR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诱导后细胞在高糖作用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结果:经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由梭形变成多边、不规则形,且逐渐聚集成岛状.免疫荧光检测诱导细胞的胰岛素表达呈阳性,RT-PCR检测诱导细胞表达胰岛素1(Ins1)、胰岛素2(Ins2)、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神经源素3(Ngn3)、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同源框蛋白(Isl-1)及脑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等胰岛相关基因,且具备高糖诱导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功能.结论:在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且具有表达胰岛相关基因和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的深入研究,使其在诱导移植器官免疫耐受及免疫修复方面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结果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率、延长移植皮肤及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移植肾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再造可用于移植的胰岛细胞或组织成为可能,同时基于包囊等技术的辅助免疫调控方式为解决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了方案,这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人类胰腺发育过程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系、干细胞体外胰向分化系统的建立以及免疫调控技术在多能干细胞(PSC)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前列腺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率,并通过油红染色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应用C57小鼠源性前列腺癌株RM-1(2×10~6/只)制成C57BL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应用FC方案(氟达拉滨30mg/m~2,-d~(1-5);环磷酰胺300mg/m~2,-d~(1-3))对非对照组小鼠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时间。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率为84.29%,油红染色证实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然分化的脂肪细胞存在。与对照组相比,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P=0.047),并明显延长了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的生存时间(P=0.00001)。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延长了受体小鼠的生存时间,预示了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抑癌基因载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机制.方法 : 24只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B(D-hanks液)、C(间充质干细胞)3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LT、Tbil)和病理变化及Sry基因和白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0.05);移植术后1周各组血清ALT、Tbil均较正常值增高(P<0.05),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0天A、B组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60天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经门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脏中逐渐分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肝细胞,可能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导致大鼠长期存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供者的肝细胞和脾细胞输注对同一供者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经尿静脉给BALB/c小鼠糖尿病模型注射供者(猪)的肝细胞和脾细胞,腹腔内注射途径进行猪胰岛细胞移植。移植后测定受者的血糖变化,观察小鼠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同时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胰岛细胞移植前输注肝细胞,脾细胞以及肝细胞和脾细胞混合悬液者,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延长,其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较低,以肝细胞和脾细胞联合输注者为著。结论 移植前少量多次的供者肝细胞和脾细胞输注可以降低异种胰岛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他克莫司(FK506)和来氟米特(Lef)对异种胰岛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大鼠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观察移植后不用药对照组、单独应用FK506组、单独应用Lef组以及联合应用FK506和Lef组的胰岛存活情况;并于移植后第5d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和血清IL-2含量。结果 单独用药组与不用药对照组比较,胰岛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联合用药组又明显长于单独用药组。各用药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未用药组。结论 FK506与Lef通过抑制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阻止或延缓异种胰岛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DC)在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中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 2 0 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 5 0 0 μg/LGM CSF 2 0 0 μg/L白细胞介素4 (IL 4) ,从BALB/c受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 ,然后负载Wistar大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抗原。将两种DC回输至糖尿病小鼠体内 ,7d后分别将Wistar大鼠和SD大鼠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 ,监测移植物存活情况 ,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 ,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负载MHC抗原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体内胰岛迅速被排斥 ,负载MHC抗原未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胰岛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 ,但以SD大鼠作为供者的胰岛移植物迅速被排斥。耐受鼠的脾细胞对Wistar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微弱 ,而排斥鼠脾细胞则出现明显增殖反应。结论 未成熟DC预处理受者可诱导T细胞无能 ,并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猪Sertoli细胞(NPSCs)与大鼠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对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及其主要的机制.方法 将糖尿病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单纯移植组(n=6):单纯移植1500个胰岛当量(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至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2)分侧移植组(n=4):将1500个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同时将1×10~7个NPSCs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右肾包膜下;(3)混合移植组(n=6):将1500个IEQ的SD大鼠胰岛细胞和1×10~7个NPSCs混合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左肾包膜下.移植后每天监测各组的血糖水平,以了解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获取移植物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物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移植组、分侧移植组和混合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5.7±1.0)d、(5.3±0.5)d和(16.3±1.4)d,混合移植组存活时间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5).单纯移植组移植区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为CD3+T淋巴细胞;混合移植组移植区Bcl-2基因呈高表达;各组移植区HO-1基因均有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NPSCs与大鼠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可以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NPSCs抑制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促进Bcl-2基因高表达的局部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嗅鞘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嗅鞘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人嗅鞘细胞的相应标记抗原的阳性表达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人嗅鞘细胞的组织相容性和免疫耐受性。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结果 人嗅鞘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与移植免疫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标志:HLA-DR、B7-1(CD80)、B7-2(CD86)、CD40和CD40L均为阴性。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人嗅鞘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无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 人嗅鞘细胞可能是一种免疫缺陷细胞,在体外有诱导细胞移植免疫耐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鼠移植经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胞外段Fc融合蛋白(sIL-1RI-Ig)基因修饰的胰岛细胞对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d-sIL-1RI-Ig体外转染Balb/c小鼠的胰岛细胞,并将其移植给糖尿病C57BL/6小鼠,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检测移植局部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血糖水平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达(39±3)d,而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为(9±2)d(P<0.01).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胰岛素分泌量随糖负荷增加而升高,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的小鼠呈相似变化趋势(P>0.05).糖尿病小鼠移植转染sIL-1RI-Ig基因的胰岛细胞后,移植局部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和RANTES等水平明显下调;病理学观察发现移植局部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少于移植正常胰岛细胞的小鼠.结论 sIL-1RI-Ig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后,可通过表达sIL-1RI-Ig,阻断IL-1的作用,降低TNF-α、IFN-γ、RANTES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提高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耐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受体来源免疫缺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 DC)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免疫缺陷DC,负载Wistar大鼠MHC抗原。将上述DC通过尾静脉回输糖尿病小鼠体内(预处理组), 7d后分别将Wistar或SD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受体鼠肾包膜下。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检测T细胞增殖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胰岛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 0 5 ),而以SD大鼠胰岛细胞作为供体的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明显改变。免疫缺陷DC预处理受体鼠T细胞增殖反应微弱,且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负载异种MHC抗原的免疫缺陷型DC预处理受体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无能,以及TH1 /TH2细胞因子的低表达,从而有效地延长异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构建携带hIL-10基因的慢病毒和观察其在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为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胰岛细胞移植可为机体提供正常的胰岛组织细胞,替代体内已被疾病破坏的胰岛细胞,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达到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为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便如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移植为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他克莫司联合青藤碱抑制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的工作型与非工作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比较;心肌内心电图监测和诊断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心脏移植术后采用无创分子技术实时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的现状(学术交流);存活十年以上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三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