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瘤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断为抗NMDAR脑炎且合并或无合并卵巢畸胎瘤的3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合并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病毒感染样前驱症状及脑脊液淋巴细胞反应比例较低,脑脊液抗NMDAR抗体强阳性比例较高(3+~4+)。伴有畸胎瘤患者中复杂部分性癫发作常见,1例出现非惊厥性癫持续状态。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其中伴有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入院时的平均mRS评分、需要一线及二线免疫治疗联合控制的比例、首次出院后第1和18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mRS评分均低于无合并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且术后抗NMDAR脑炎的复发率更低。结论是否合并畸胎瘤对脑脊液抗NMDAR滴度及细胞学检测结果有所影响,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多数症状较轻,及时手术切除畸胎瘤有助于改善预后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血清抗NMDAR抗体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脑脊液及血清的抗NMDAR抗体滴度,头颅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复发情况。并于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血清抗NMDAR抗体滴度变化情况,随访时间为出院半年、1年、2年,如复发则立即检测抗体滴度,随访截至2017年12月底。结果本组抗NMDAR脑炎患者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男性[(21.5±17.4)岁比(34.6±18.4)岁,P=0.01],且疾病严重程度女性重于男性[中位mRS评分分别为女性4(1,5)分,男性2.5(1,5)分,P=0.002)]。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及脑脊液中抗体滴度呈显著正相关(血清:r=0.458,P=0.004;脑脊液:r=0.387,P=0.020)。抗NMDAR脑炎复发患者12例(22.2%),复发症状大多轻于首次发病[mRS 3.5(1,5)分比1(1,3)分,P=0.002]。54例患者中31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血清抗NMDAR抗体随访,复发组抗体滴度上升患者比例大于未复发组(66.67%比10.53%,P=0.002)。结论本组抗NMDAR脑炎患者女性与男性比较,发病年龄偏低,疾病严重程度偏重;抗NMDAR脑炎存在复发表现,复发症状大多症状较轻。血清抗NMDAR抗体滴度在复发组中更容易出现上升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4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14例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14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9.90±7.16)岁。85.71%患者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64.29%有癫痫发作。重症患者与普通患者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有4例患者接受了二线免疫治疗,治疗有效率78.57%(P<0.05),随访复发率为21.43%。其中重症患者组治疗总有效率40.00%。结论抗NMDAR脑炎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运动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进行免疫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对于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适时采用二线免疫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可能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疗效。方法3例经过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仍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抗NMDAR脑炎患儿后续给予环磷酰胺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用于评估3例患儿起病情况和随访预后。结果3例患儿经过一线免疫治疗4周后,仍有明显症状包括语言障碍、认知损害、意识障碍等。其中2例予环磷酰胺二线免疫治疗;还有1例先予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在治疗4周后,仍有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再予环磷酰胺治疗。经过环磷酰胺4~5个月治疗,3例患儿最终结局良好,智力、运动、语言功能大致恢复。在二线免疫治疗结束后6个月,3例患儿mRS评分均≤1分,提示预后良好。目前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29个月,无1例复发,无1例合并肿瘤。结论环磷酰胺对于一线免疫治疗失败的儿童抗NMDAR脑炎患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抗NMADR脑炎抗体滴度测定的临床意义,观察抗体滴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32例确诊的抗NMADR脑炎患儿,给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脑电图(EEG)和头颅磁共振(MRI)等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并随访观察1年。结果儿童抗NMDAR脑炎多以精神行为异常及反复癫痫发作起病,早期不易识别。病情高峰期进展较快。需要及早进行MRI、EEG、血清及脑脊液(CSF)抗体检测,尽早明确诊断及免疫治疗,抗体阳性组与抗体强阳性组比较,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NMDAR脑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抗NMDA受体抗体的滴度水平高低有相关性,抗体滴度越高,疾病越严重。抗体的反复升高,是病情复发高危因素。抗体滴度是抗NMDA脑炎重要观察指标,对诊断及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与抗NMDAR抗体在诊断该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2例各种病因的脑炎、脑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转染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同时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8%(9/32)的临床诊断脑炎病例组患者血清或脑脊液抗NMDAR抗体为阳性.脑脊液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清,其中5例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伴有血脑屏障破坏.这些患者均未发现肿瘤,临床上以发热、精神异常、癫痫、肌张力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突出,并有头颅MRI与脑电图异常,早期免疫治疗有效.结论 脑脊液及血清中抗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抗NMDAR脑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Hu抗体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抗NMDAR、抗Hu抗体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女,9岁。以发热、头痛起病,随后出现惊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头颅MRI示右侧颞叶为主区域受累,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数周后患者再发头痛,并出现情绪异常、上肢震颤,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抗NMDAR抗体IgG 1∶10,抗Hu抗体IgG(+),最终诊断为AE(抗NMDAR、抗Hu双阳)。给予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震颤消失,头痛缓解。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合并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尽早完善相关抗体检测并及时复查有助于诊断,早期免疫治疗或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强对抗NMDAR脑炎的认识。方法对90例临床疑似脑炎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NMDAR-IgG检测,分析确诊为抗NMDAR脑炎的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抗NMDAR脑炎患者男女比例为6:14,中位年龄24岁,首发症状及主要精神症状多有不同。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有12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IgG抗体均阳性,其他8例仅在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抗NMDAR-IgG抗体。5例盆腔检查异常,其中1例病理确诊为成熟囊性畸胎瘤。6例患者脑电图异常,7例头颅MRI异常。除1例患者未接受免疫治疗死亡外,其余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3例未伴畸胎瘤的患者用二线免疫治疗后复检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IgG抗体水平下降。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中年轻女性发病率较高。二线免疫治疗可能对不伴有畸胎瘤患者的疗效更好。CSF中的抗NMDAR-IgG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清,同时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与脑脊液抗体滴度的关联。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8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首次脑脊液标本送检回报的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分为低抗体滴度组(抗体滴度1∶10、1∶32)与高抗体滴度组(抗体滴度1∶100、1∶320), 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特征、预后的差异。结果 38例患者中低抗体滴度组14例, 高抗体滴度组24例。与高抗体滴度组比较, 低抗体滴度组患者中头痛发生率明显更高, 言语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更高, 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前驱症状如发热、呼吸系统症状、生活事件等, 其他常见临床表现如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运动障碍、意识水平下降等, 以及是否入住ICU、是否气管插管、入住ICU时长、症状出现至明确诊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头颅MRI、脑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后恢复至mRS评分0~1分所用时间、随访时mRS评分等方面, 在2组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类型脑炎合并畸胎瘤患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抗NMDAR脑炎合并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前驱症状,且临床过程中均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低通气、不自主运动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2例出现记忆力下降,另外1例正常。3例均接受畸胎瘤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均提示成熟型畸胎瘤。3例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呈阳性,随访3~12个月,1例遗留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2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均未出现症状及肿瘤复发。结论合并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患者,早期给予畸胎瘤切除术并联合免疫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复发性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57例抗NMDAR抗体脑炎中10例复发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免疫治疗。结果 10例(19%)复发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27.5岁,10例共复发14次,其中2例复发2~3次,平均复发间隔时间7.1个月(1~19月)。复发时最常见症状为癫痫(8/14)和精神行为异常(8/14),其中1例次复发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眩晕、行走不稳和复视。复发时13例次行抗NMDAR抗体检测,脑脊液抗体阳性率100%(13/13),血清抗体阳性率69%(9/13)。13例次复发再次给予免疫治疗仍有效,1例次拒绝治疗,出院后平均随访18.9月,3例完全恢复正常,4例遗留轻微后遗症,3例遗留较明显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结论抗NMDAR脑炎复发时可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症状,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有助诊断,积极免疫治疗仍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8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以及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出院及随访6个月时m RS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m RS与有无意识障碍、颅内压和入住ICU的时间显著相关(P=0.009,P=0.029,P=0.037),随访6个月时的m RS与有无意识障碍、血清抗NMDAR抗体效价和脑脊液白细胞数显著相关(P=0.046,P=0.013,P=0.0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升高是出院时m RS评分 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16;P=0.027),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加是随访6个月时m RS评分 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29;P=0.044)。结论:颅内压和脑脊液白细胞数是抗NMDAR脑炎的预后相关因素。应对早期颅内压及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期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5-01-01—2018-12-31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抗NMDAR抗体滴度、寡克隆区带等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潺潺  李婷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3):214-216+222
目的 了解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分型、疗效和预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武汉同济医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收集抗NMDAR脑炎确诊患者。抗体检测方法均采用转染细胞免疫荧光法(CBA),将抗NMDAR脑炎分为三种亚型,急性期治疗方案首选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0.4 g·kg-1·d-1,5 d)、血浆置换治疗,二线治疗方案为环磷酰胺,随访方法为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结果 32例患者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现畸胎瘤等肿瘤。32例患者采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方案; 对疗效不佳的23例患者又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没有患者行血浆转换; 9例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12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0~2分)转归为24例。结论 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案后大部分抗NMDAR脑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将其分为轻症组(NIHSS<8分,n=182)、重症组(NIHSS≥8分,n=84);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pelin-13水平差异;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根据出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将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58)、预后良好组(n=208),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价对临床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伴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79例,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分为Willis动脉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差组;对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衡量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Willis环开放患者37例,未开放患者42例,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代偿差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能够预测90d临床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抗体检测意义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炎病人35例及对照组30例,分析临床资料,采用转染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其血清及脑脊液抗NMDAR机体结果抗NMDAR抗体检测仅1例边缘叶脑炎患者结果阳性,该患者腑脊液细胞数增多、蛋白轻度升高、脑电图见双侧慢波、其余检查无异常。精神症状及意识水平障碍明显,免疫治疗有效。结论抗NMDAR脑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怀疑该病时需行抗NMDAR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免疫参数特征,探讨脑脊液指标在诊断及指导治疗该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3例确诊为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脑脊液常规、生化及IgG指数、24 h鞘内IgG合成率、寡克隆区带和血脑屏障破坏情况,并对脑脊液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增高的比例分别为49.2%和30.2%;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IgG指数增高、寡克隆区带阳性和血脑屏障破坏的比例分别为33.3%、28.6%、28.6%和34.9%。38例(60.3%)脑脊液白细胞升高或寡克隆区带阳性。抗NMDAR脑炎发病1个月脑脊液异常仅为白细胞升高而无寡克隆区带阳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发病1个月者(P0.05);而发病1个月鞘内IgG合成异常患者的比例率显著低于发病1个月患者(P0.05)。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检测时的病程时间呈负相关(r=-0.284,P0.05),而脑脊液蛋白水平与检测时的病程时间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抗NMDAR脑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但中国人群中抗NMDAR脑炎患者出现脑脊液异常的比例不高。病程早期脑脊液异常表现以白细胞增多为主,病程中后期以鞘内IgG合成增加、出现寡克隆区带为主,提示抗NMDAR脑炎在不同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脑脊液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的肿瘤干预方法对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案,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男女比例为1:1.8,平均发病年龄38.4±18.3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钝,其中3例患者合并肿瘤。大部分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的m RS较前改善(P0.001)。结论早期免疫治疗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总体效果良好,但治疗总疗程目前暂不明确,如发现合并肿瘤,及时干预对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 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 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