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完成74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完成72例),CBT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18次CBT。用PANSS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8、12、24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①第8、12周末,两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减分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12、24周末时,ITAQ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周末时治疗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t=-1.792;P0.05)。③PANSS变化值受ITAQ总分变化值的影响(B=0.423,P=0.001;B=0.156,P=0.004)。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明显有助于患者自知力的恢复,自知力的恢复可促进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因素。方法:46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及1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分析影响患者自知力的因素。结果:首发组年龄、病程及本次住院时间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及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ITAQ总分首发组明显低于慢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ITAQ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ITAQ评分变化值为因变量,首发组PANSS中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分变化值、住院时间及治疗前的自知力进入回归模型(P0.05或P0.001);慢性组中患者治疗前的自知力及PANSS中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变化值进入回归模型(P均0.01)。结论:控制临床症状是改善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能有助于首发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时间长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影响。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连续入组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6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测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采用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61(35~97)天,出院时ITAQ评分(11.1±5.8)分。PANSS各分量表、总评分及住院天数与ITAQ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住院1年以上是自知力的危险因素(B=-0.403,-0.232,-2.979,P0.05),住院天数对ITAQ的解释度仅为1.9%。结论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主要受精神症状影响,住院时间长短对自知力的影响不大,适度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对自知力恢复可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住院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帕利哌酮治疗,研究组服用帕利哌酮基础上联合社交训练治疗,均干预2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及ITA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在帕利哌酮治疗基础上可以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的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2— 8 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和康养病区住院的 130 例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分别实 施常规治疗护理和联合团体绘画治疗。在干预前和干预 4 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测量问卷(ITAQ)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 能和对疾病的自知力情况。结果 共 125 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研究组 63 例、对照组 62 例。两组患 者干预前 PANSS 各分量表、SDSS 和 IT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 症状分量表、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ITAQ 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 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自 知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的现状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了解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方法对纳入的3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然观察,按是否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分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副反应量表(TESS)及健康状况量表(SF-36)分别测评精神症状、自知力、药物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合并组PANSS总评分、兴奋因子、认知因子评分高于未合并组(P0.05);出院时合并组PANSS阳性因子、认知因子评分仍高于未合并组(P0.05);ITAQ、SF-36精神心理维度评分低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冲动攻击行为有效,但不影响总体症状改善,且对生活质量和自知力可能有负面影响,故使用前应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单一服用利培酮的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药物治疗同时开展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则继续予药物治疗。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分别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FI)、自知力、治疗态度问卷(ITAQ)量表进行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恢复情况的疗效评定。结果实际完成88例,脱落4例,研究组治疗后PANSS、SSPF、ITAQ总分值及各因子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后PANSS、SSPF、ITAQ评分值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内观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自知力受损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7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贝克认知自知力量表(BCI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评定,分析患者认知自知力受损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同时对37名正常对照组进行BCIS评定。结果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BCIS的自我肯定(SC)评分高于对照组(t=2.051,P0.05),且SC评分与SANS评分呈负相关(r=-0.465,P0.05),自省能力(SR)评分与SAPS评分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自知力受损,且阳性症状越重者,其自省能力越弱,阴性症状越重者,自我肯定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减少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剂量对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服用奥氮平或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减量组37例和维持组38例。减量组在6个月内逐步减少利培酮或奥氮平剂量50%,维持组维持基线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卡尔加里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CDR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分别于基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减量组和维持组分别有1例(2.7%)和2例(5.3%)复发脱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PANSS总评分、ITAQ、RSESE、PSP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6个月、12个月时减量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及PANSS总评分低于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减量组的PSP评分高于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个月内缓慢减少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服用的利培酮或奥氮平剂量,并没有增加复发率,反而会减轻阴性症状及副反应,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药物加认知行为护理治疗组(研究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133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住院条件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每周5次、连续7周的利伯曼精神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住院的药物治疗及护理。两组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评定。两组PANSS及ITAQ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PANSS阳性症状分上时间效应显著(F=22.980,P0.001)。在PANSS阴性症状上组间效应(F=6.932,P=0.009)及时间效应(F=12.485,P0.001)均显著。在PANSS一般病理症状上时间效应显著(F=25.786,P0.001)。ITAQ组间效应(F=4.461,P=0.037)、时间效应(F=56.622,P0.001)及交互效应(F=6.609,P=0.002)均显著。结论:利伯曼精神康复训练能更好地帮助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阴性症状及提高自知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8月在石河子绿洲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单一治疗,观察组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加拿大Stellate-64导无纸数字化脑电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s)P300检测,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或0.01),观察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靶刺激潜伏期P3和N2均较治疗前短,对照组靶刺激潜伏期P3较治疗前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P300靶刺激波幅P3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300靶刺激潜伏期N2和P3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用奥氮平与奥氮平联合认知治疗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但联合治疗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个乡镇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并分别实施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或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6个月。患者入组时、入组后3及6个月给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定;比较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总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时两组ITAQ总分较基线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P0.05)。结论: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研究组)和利培酮(对照组)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显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66.7%,两组疗效相仿.两组治疗2周末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而轻,锥体外系反应(E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奥氮平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康复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入选样本84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干预组接受支持性心理干预和社区日间康复干预6个月,对照组按社区常规随访6月。12个月末采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量表(MRSS)、自知力与态度问卷调查(ITAQ)、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估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入组时PANSS、MRSS以及IT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SS总分及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较对照组下降,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行为因子分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能更好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对促进其康复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在专科医院就诊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组,46例)实施18个月个体化康复方案(规范化治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6、12、18个月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结果与在社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组,48例)比较。结果:两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与异常行为评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RSS总分、依赖性、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分具有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P0.05或P0.01)。两组ITAQ中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具有交互作用(P均0.05)。两组ADL评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干预18个月时两组服药时间和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案管理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郭玮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214-2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ITAQ量表评定自知力,并分析依从性与服药意愿.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与入组时比较,PANSS总分、ITAQ评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与第4周末比较,ITAQ总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服药依从率与愿意服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情景摄像回放治疗方法对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于治疗2周和6周时,研究组给予观看入院时拍摄的医生面诊及患者发病情景的录像带,对照组则观看娱乐新闻类录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6周观看录像后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BPRS评分降低及ITAQ评分升高,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1或P〈0.001)。研究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显著(P〈0.01或P〈0.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和焦虑抑郁因子分降低明显(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情景和症状摄像回放辅助传统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自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