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纤维化血清四项指标对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肝脏脂肪变性会削弱肝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诊断效能,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于LSM...  相似文献   

3.
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共48周,治疗前做好检查准备,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HBeAg阴转率为58.6%,HBV-DNA阴转率31.0%,ALT复常率58.6%;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6例,神经和精神症状23例,造血系统异常13例,消化道症状7例,脱发11例。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基本控制,提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密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观察了3例肾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肝穿刺组织进行HE、浸银染色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血清转氨酶仅轻度上升;汇管区广泛纤维化,毛细胆管及肝细胞内胆汁淤积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轻,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强表达。结论 肾移植术后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纤维化淤胆性肝炎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发生情况,为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和严重程度得分最高的症状为缺乏活力/乏力,困扰程度得分最高的症状为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躯体症状困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稍有不同,需重视患者的症状表现,做好症状管理。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北京及长春地区的正常人(均P<0.05);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P<0.05,P<0.01),影响特质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P<0.05,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水平较高,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其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及心理状况的评估,以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北京及长春地区的正常人(均P〈0.05);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P〈0.05,P〈0.01),影响特质焦虑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P〈0.05,P〈O.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水平较高,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其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及心理状况的评估,以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王向槐 《器官移植》2012,3(2):112-115,120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衰竭的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报道,美国急性肝衰竭成人患者的自然生存率约为45%,接受肝移植的比例仅占25%[1]。在我国,由于伦理、技术、经济等诸多原因,接受肝移植的患者比例更低。肝源紧缺、术后细胞因子失衡等问题限制  相似文献   

9.
王洪颜 《中国科学美容》2011,(21):139-139,158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乙肝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结果 118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具有沮丧与痛苦心理的患者人数最多,共112例,占94.92%。位居第2、3位的分别为被嫌弃或歧视110例(93.22%)及思念家庭100例(84.75%)。其他心理问题按人数多少依次为:孤独忧虑及抑郁、情绪急躁、焦躁不安、恐惧感以及绝望。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性别、年龄、家庭、经济水平、文化层次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影响,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O%)显效,17倒(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指数和FIB-4两种新型非创伤性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评分系统APRI和Forns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1例CHB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等。根据公式分别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照,根据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AUROCs)分别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Z检验评价四种评分系统的效率。结果APRI、Forns、S指数以及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027)、(0.716±0.028)、(0.745±0.026)和(0.781±0.025),其中FIB4指数以1.62为界值,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3%、85.8%、89.4%和51.2%,优于Forns指数(Z=3.28,P=0.001);而对S4(肝硬化)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035)、(0.792±0.028)、(0.863±0.024)和(0.832±0.025),其中S指数以1.06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7.9%、85.5%、59.4%和93.5%,诊断效率优于APRI和Forns(Z=6.74和3.21,P〈0.01)。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均简单易行,预测结果相对可靠,其中nB4和s指数对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预测效果优于APRI和Forns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血清HBV DNA、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HB患者(A组)和6例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规律抗病毒治疗48周CHB患者(B组)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并应用real time-PCR检测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分析A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以及两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相关性,分析B组患者HBV ccc DNA变化。结果肝细胞cccDNA及血清DNA水平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但HBV ccc DNA相关性更强(r=-0.465,P=0.008)。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不存在相关性(r =0.057, P =0.418)。B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较对照组(自A组中选取性别、年龄及HBV DNA无差异患者共12例)显著下降,其中3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细胞仍可检出HBV ccc DNA。结论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程度呈负相关,而血清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的程度。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才可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异常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OMA-IR、HOMA-β、糖脂代谢异常以及脂肪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结果HOMA-IR越高,肝脏弹性值(LSM)越高(F = 5.559、P = 0.005),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IR增大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OMA-β越差,LSM越高(t =-2.771、P = 0.029),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β降低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糖代谢状态越差,患者LSM、ALP、GGT水平越高,伴发脂肪肝的比例越高(F = 4.663、10.171、11.331、6.482,P = 0.033、0.002、0.001、0.039),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糖代谢的恶化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代谢异常组较脂代谢正常组及有脂肪肝组较无脂肪肝组肝功能指标、TBil、LSM水平亦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糖脂代谢状态的恶化可促进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逆转录酶缺乏校正活性,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大量核苷酸错配,故HBV在宿主体内表现为大量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而又有差别的病毒群体,这一群体称为准种,宿主体内的病毒准种在宿主免疫压力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因此HBV准种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耐药检测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HBV准种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5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时两周内的部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情况,分成肝功能正常、轻、中、重度损伤4组。肝功能异常者,在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后复测一次作为B组。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肝功能异常者的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进行趋势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5.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的肝功能异常组的自身前后对照P<0.001,也有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者显著高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越重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及Ⅳ型胶原(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A、LN、PⅢNP和CⅣ的含量,以肝组织活检作为“金标准”,评价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其用于鉴别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至低分别为HA(r =0.687)、PⅢNP(r =0.490)、CⅣ(r =0.406)和LN(r =0.392);自S2期开始,以上4项指标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0、S1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肝纤维化(S0~S1)和明显肝纤维化(S2~S4)两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指标预测明显肝纤维化时,AUC由高至低分别为HA(0.846)、PⅢNP(0.786)、CⅣ(0.747)和LN(0.638);敏感性分别为LN(Se =80.57%)、HA(Se =75.16%)、CⅣ(Se =73.38%)和PⅢNP(Se =69.54%),特异性分别为HA(Spe =90.25%)、PⅢNP(Spe =81.89%)、CⅣ(Spe =71.51%)和LN(Spe =65.50%),准确性分别为HA(83.18%)、PⅢNP(75.74%)、LN(68.46%)和CⅣ(62.53%)。4项指标联合检查,诊断的敏感性降低(Se =68.85%),特异性提高(Spe =92.96%),诊断准确率提高至86.44%。结论单个指标检查中,HA是诊断肝纤维化最有价值的一项,4项指标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3—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接受肝组织病理活检的CHB肝纤维化患者46例,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S0~1期15例,S2~3期20例,S4期11例三组,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和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IFN-γ和IL4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CHB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变化。结果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频率的比值、PBMCs中IFN-γ/IL-4mRNA、血清中IFN-γ/IL-4及肝内IFN-γ/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下降(χ2=36.259、40.822、26.321和31.852,P〈0.05)。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L-4比值与肝纤维分期均呈负相关(r=-0.616和-0.5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清IFN-γ/IL4比值是发生显著肝纤维化(S2-4)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OR=5.933,95%CI:1.324~26.586,P=0.02;OR=12.866,95%CI:1.746~94.788,P=0.01;OR=4.755,95%CI:1.034~21.862,P:0.04)。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随着肝纤维化进展,外周血及肝脏内均呈现Th2应答的极化现象,这可能是CHB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肝功能损害,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能量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多项研究认为,肝炎、肝硬化患者适量补充蛋白质,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