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应变力超声弹性成像(SUE)技术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效能。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SUE评估NAC前肿瘤的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记录肿瘤穿刺活检的免疫组化结果,术后病理参照Miller-Panye分级法评估病理反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NAC后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不同指标预测pCR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Z检验比较不同指标的AUC。结果高弹性评分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弹性应变率比值的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92±0.03,且与Ki-67(0.60±0.08)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弹性应变率比值与弹性评分(0.89±0.05)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 SUE评估乳腺癌硬度可预测NAC后pCR结局,在乳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F方案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行新辅助化疗和6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 和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7%和61.7%(均P<0.05);新辅助化疗组survivin的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47,P<0.05).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73.3%;化疗后部分缓解者survivin阳性率为18.2%,明显低于无效者的81.3%(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者Ki-67阳性率为47.7%,低于无效者的56.3%(P>0.05).结论 应用CTF方案新辅助化疗缓解率高,近期疗效明显.CTF化疗药物,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survivin表达而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后Ki-67表达改变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2013年收治的121例接受NCT的II A~III C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NCT后Ki-67表达变化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差异。结果:NCT前Ki-67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r=0.181,P=0.047)、组织学分级(r=0.340,P0.001)及HER-2表达(r=0.335,P0.001)呈正相关。全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3.4%,其中NCT后Ki-67减少、增加、不变患者中3年DFS分别为82.6%、61.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不同分子亚型3年DSF分别为Luminal A型70.7%、Luminal B型71.4%、HER-2阳性型80.7%、基底样型(78.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族别、治疗前HER-2状态、病理腋窝淋巴结及NCT前后Ki-67表达改变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NCT后Ki-67的变化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其变化的影响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2002-2008年间完成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病例资料.筛选出原发灶pCR者共5例。复习病理切片,并分别就胃壁的组织结构、肿瘤细胞形态、间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5例患者胃壁结构均可区分,有2例可见肌层弯折、断裂。1例可见胃壁各层包括浆膜层呈现渗出性炎性表现。3例溃疡型病变,上皮层脱落,溃疡存在,边缘可见不典型增生的细胞改变,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仅1例残留变性坏死的癌细胞,其余4例未见癌残留迹象。4例显示成纤维细胞显著增生,3例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1例同时伴有浆细胞浸润,1例肌层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1例黏液腺癌可见泡沫细胞聚集。5例原发灶pCR病例中有2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结论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pCR病例肿瘤区域间质细胞反应呈现不均一性,原发灶反应与淋巴结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作为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常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中。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保证生存率及尽量减少复发的前提下,临床上越来越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ALND也因其会造成手臂淋巴水肿、肩部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使用率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创伤更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SLNB也是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方式。新辅助化疗(NAC)作为全身系统治疗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机会,还可以增加保乳率,为更多患者带来临床获益。但NAC后的SLNB因受NAC对淋巴管等作用的影响,存在检出率低及假阴性率(FNR)高的问题,这也使NAC后行SLNB备受争议,如何使更多符合标准的乳腺癌人群豁免ALND获得临床获益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技术方法尝试用于提高乳腺癌NAC后SLNB检出率及降低FNR。相比单一示踪剂,联合蓝染料及核素两种传统示踪剂或结合纳米碳混悬液、吲哚菁绿、微泡超声造影、超顺磁氧化铁等新型示踪剂,或是采用纳米颗粒辅助腋窝分期对前哨淋巴结进行示踪,可显著提高SLNB的检出率。多项大型前瞻性试验证明,保证≥3枚前哨淋巴结被切除可显著降低SLNB的FNR;靶向ALND作为SLNB的补充,通过在术前对阳性淋巴结进行标记定位可实现精准切除淋巴结,利用雷达反射器、碳文身、放射性粒子、磁性粒子、术中超声等进行定位可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另外,有研究提出结合影像检查如腋窝超声图像、CT淋巴成像等,能清楚显示淋巴结及其周围淋巴管解剖结构,增加临床医师的把握度,进一步提高检出率,降低FNR,但暂未得到大型试验数据证实。笔者对目前NAC后的前哨淋巴结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思路和方向,关于在临床上具体如何抉择能使更多患者获益未来仍需大量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erbB-2、P53、Ki-6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erbB-2、P53、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38例乳腺癌ER、PR、C-erbB-2、P53、Ki-67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状态各有9例发生变化,C-erbB-2状态各有8例发生变化,P53状态各有10例发生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i-67状态有17例发生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ER、PR、C-erbB-2、P53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而能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空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在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前、手术前常规行乳腺MRI检查,记录新辅助治疗前与手术前肿瘤组织ADC值。分析肿瘤组织ADC值的变化(△ADC)与病理反应(MP分级)的关系,并通过ROC观察△ADC值判断新辅助化疗的效能。 结果: 全组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后病灶ADC值较化疗前增高(1.27×10-3 mm2/s vs. 0.98×10-3 mm2/s,P=0.000);按类型分组分析显示,除三阴性乳腺癌ADC值化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类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ADC值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组织学显著反应患者△ADC值明显大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患者(0.448×10-3 mm2/s vs. 0.209×10-3 mm2/s,P=0.004)。△ADC评价乳腺癌新辅助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敏感度73.1%,特异度66.7%,当△ADC的截断值为0.239×10-3 mm2/s时,阳性预测值51.4%,阴性预测值83.7%,准确度68.8%。 结论: 在大多数乳腺癌中,ADC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和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L11A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以及新辅助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BCL11A在43例TNBC癌组织标本(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49例管腔型乳腺癌与50例HER-2阳性型乳腺癌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比较BCL11A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BCL11A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对TNBC组织BCL11A表达的影响。结果:TNBC组织中BCL11A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管腔型乳腺癌与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织(均P0.05);BCL11A的阳性表达与TNBC原发肿块大小明显有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TNBC组织BCL11A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较新辅助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BCL11A在TNB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可能是肿瘤增殖的促进因素,新辅助化疗能降低TNBC组织BCL1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E+T)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7例IIa~IIIa期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于保乳术前行3周E+T方案新辅助化疗,且患者化疗前均检测空芯针穿刺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及Bcl-2表达情况。评价临床及病理疗效并评估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个或6个疗程的术前3周E+T新辅助化疗,5例IIIa期患者化疗后降期为IIb;患者均于化疗后12~16 d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9.72%,病理性完全缓解(pCR)率为17.76%,腋窝淋巴结转阴率为54.76%。不同ER、PR、Ki-67、p53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HER-2、Bcl-2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除出现IV度白细胞减少5例、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外,其余毒性反应均可耐受。86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复发转移19例,死亡6例,2例出现对侧乳腺癌,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可获得较高的p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ER、PR、Ki-67、p53可作为E+T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可行性。方法:回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3月—2015年12月行nCRT后予以根治性切除的LRAC患者107例资料,分析LARC患者行nCRT后到达pCR的临床预测因素,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直肠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并分析原发灶GTV与直肠癌干细胞的关系。结果:107例LARC患者中,25例(23.36%)获pCR。LARC患者的原发灶GTV与肿瘤原发灶沿肠纵轴长度(r=0.580,P0.001)及肿瘤原发灶最大径(r=0.608,P0.001)均成正相关,但pCR患者与非pCR患者间仅在原发灶GTV(P=0.024)、nCRT前血清CEA水平(P=0.020)及多药化疗方案(P=0.05)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OC曲线确定原发灶GTV判断肿瘤反应的最佳截点值为70.29 cm~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原发灶GTV(70 cm~3)(P=0.019)与多药联合化疗(P=0.032)LRAC患者nCRT后pCR的独立促进因素;大原发灶GTV(≥70 cm~3)的患者肿瘤组织CD133表达量明显高于小原发灶GTV(70 cm~3)的患者(P=0.017)。结论:原发灶GTV可作为LARC患者行nCRT后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原发灶GTV大者pCR率低,原因可能部分与原发灶GTV越大肿瘤中的肿瘤干细胞量越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TO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新辅助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28例乳腺增生病组织和2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FTO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FTO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FTO基因在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均有表达,而在乳腺癌表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P<0.05);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FTO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乳腺癌组织FTO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FTO mRNA的表达量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0.05),而与ER,PR受体,CerbB-2基因状态及肥胖无关(均P>0.05)。 结论:FTO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乳腺癌组织FTO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行FOLFIRIN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切除率及临床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LAPC患者行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采用STATA12.0对纳入的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临床研究,714例LAP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接受FOLFIRINOX为基础治疗的LAPC患者手术切除率为59%(95%CI=0.46~0.72,P=0.0001),其中R0切除率为70.0%(95%CI=0.51~0.88,P=0.001);同时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63个月(95%CI=16.54~24.73,P=0.001),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13.54个月(95%CI=10.54~16.54,P=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CI=0.05~0.11,P=0.0001)。结论:FOLFIRINOX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可提高LAPC手术切除率,增加R_0切除机会,改善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LAPC降期治疗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背景与目的:剂量密集型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剂量密集型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中,使用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对比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在局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可手术的局部晚期HER-2阴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该研究人群均行8周期新辅助化疗,其中196例采用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方案(多西紫杉醇组),48例采用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方案(紫杉醇脂质体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1匹配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后,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与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通过1:1 PSM匹配后,两组各48例患者。两组间pCR率无统计学意义(22.9% vs. 18.8%,P>0.05);多西紫杉醇组客观缓解率(ORR)93.7%、疾病控制率(DCR)100.0%,紫杉醇脂质体组ORR与DCR均为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紫杉醇组III~IV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以及III~IV度恶心、呕吐、乏力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高于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组(均P<0.05),两组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局部晚期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蒽环序贯多西紫杉醇与剂量密集型蒽环序贯紫杉醇脂质体的疗效相当。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组毒副反应明显优于多西紫杉醇化疗组。紫杉醇脂质体可作为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中紫杉醇类药物的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