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快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模型。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高脂饮食+生理盐水组(GTGZ+NS组)、高糖高脂饮食+10%CCl4组(GTGZ+10%CCl4组)、高糖高脂饮食+40%CCl4组(GTGZ+40%CCl4组)。NC组给予基础饲料进行常规喂养;其余3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并每日束缚3 h,于第7周开始分别给予3 mL/kg的0.9%生理盐水、10%CCl4油溶液、40%CCl4油溶液皮下注射,每周两次。第8周末,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学改变,检测血清转氨酶和血脂、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尿D-木糖排泄率,进行肝脏HE、油红O和天狼星染色。结果:与NC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中的5-HT、NE以及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P﹤0.05),GTGZ+40%CCl4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更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的... 相似文献
2.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5月—2009年6月,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3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社区)项目方庄试点2017年1—10月确诊为肝郁脾虚型NASH患者10例(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型NASH患者24例(湿热内蕴组)及健康体检者26例(正常对照组)。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通过16 s rDNA技术提取的新鲜粪便样本总DNA进行测序。通过设定相似度聚类成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并完成物种注释,从而评价各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组OTU少(P0.05),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组OT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正常对照组中拟杆菌门的菌群丰度高于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组(P0.05),但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湿热内蕴组酸杆菌门的菌群丰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组该菌群丰度高于湿热内蕴组(P0.05)。在"纲"水平,肝郁脾虚组腐生螺旋菌纲、酸杆菌纲的菌群丰度高于其他2组(P0.05)。在"目"水平,肝郁脾虚组红螺菌目、腐生螺旋体菌目及酸杆菌目的菌群丰度高于其他2组(P0.05)。在"科"水平,肝郁脾虚组葡萄球菌科、红螺菌科、Koribacteraceae、Chitinophagaceae的菌群丰度高于其他2组(P0.05)。在"属"水平,肝郁脾虚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菌群丰度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NASH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且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患者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各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逍遥散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天。通过尼氏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尼氏小体数量、Notch信号通路中NICD、Hes1、Hes5及Ja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尼氏小体数明显减少(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有逆转作用(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5、Jag1蛋白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1、Hes5 mRNA表达(P < 0.05,P < 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尼氏小体减少,Notch信号通路各分子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降低,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神经元,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予维生素E软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肝脏超声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情志因素等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肝郁脾虚证模型逍遥散治疗组每日用逍遥散药液灌胃,肝郁脾虚证模型自然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结果:灌胃8天后,肝郁脾虚证模型逍遥散治疗组各种变化明显恢复,情绪、行为状态、毛发、饮食、睡眠、大便等各方面状况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肝郁脾虚证模型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中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的良好效果,又反证了所造大鼠症候模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909、712、516、1322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60、57、41、90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大剂量和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脂平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8)。正常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4周以建立NASH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和降脂平肝汤水煎剂(含3 g生药/mL)10 mL·kg-1·d-1灌胃。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并提取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脏内TLR-4/TR IF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程度升高,TLR-4 mRNA和TRIF mRNA相对含量及TLR-4和TRIF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减轻,TLR-4 mRNA和TRIF mRNA相对含量及TLR-4和TR IF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脂平肝汤可有效抑制NASH大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LR-4/TRIF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和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1、ROCK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肝郁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01 8 g·kg-1)、逍遥散高(16.7 g·kg-1)、中(8.35 g·kg-1)、低(4.175 g·kg-1)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灌胃,各药物组大鼠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共21 d。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胃组织RhoA、ROCK1、ROCK2 mRNA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胃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597、1216、817、924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27、60、41、59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胃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大剂量和小剂量。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9)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大鼠与鱼藤酮损伤大鼠之间下丘脑c AMP/PKA信号通路变化。方法: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鱼藤酮高剂量组(2.0 m L/kg),中剂量组(1.5 m L/kg),低剂量组(1.0 m L/kg),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c AMP活性,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cycli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A)、糖原磷酸化酶(glyeogenphospholase,Gp)、磷酸化酶激酶(phosphorylase kinase,PHK)的mRNA及其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脾气虚证组及鱼藤酮3组大鼠的下丘脑组织c AMP活性及PKA、Gp、PH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鱼藤酮中剂量组的结果与脾气虚证组最为相似。结论:脾气虚证大鼠与鱼藤酮损伤大鼠之间下丘脑c AMP/PKA信号通路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其中c AMP-PKA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中医"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法、束缚法、束缚加喂食食醋法建立传统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并考察了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强迫游泳实验、开阔场实验以及自主活动等行为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组、气滞组和脾虚组较空白组小鼠均出现出现懈怠懒动、皮毛粗糙等现象。第35 d空白组同其他3组、模型组同气滞组、脾虚组体重变化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游泳实验表明,空白组、模型组同其他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开阔场实验表明,空白组同其他各组的爬行格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组同脾虚组的中央格停留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空白组同气滞组、模型组同脾虚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主活动实验表明,空白组同模型组、气滞组,模型组同脾虚组的自主活动次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传统抑郁症、"肝郁气滞"型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四项行为学指标显示,中医不同证候抑郁症动物模型与传统抑郁症动物模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候抑郁症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的制备,及电针对该模型大鼠胃肠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胃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表达,探讨GAS和SS在电针调节胃肠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夹尾刺激法+隔日进食"制备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及"太冲"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予束缚固定,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实验过程中观测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尿D-木糖排泄率。治疗结束后,检测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胃蛋白酶含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胃窦中GAS、S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延迟、小肠推进缓慢,胃蛋白酶含量减少(均P0.01),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5),胃窦中GAS表达显著减弱、SS的表达显著性提升(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胃排空增多(P0.05)、小肠推进增加(P0.05),胃蛋白酶含量及D-木糖排泄率均增加(P0.05),GAS胃窦中的含量增加(P0.05),S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夹尾刺激+隔日进食的造模方法可复制肝郁脾虚证候大鼠模型;电针治疗可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胃蛋白酶含量和尿D-木糖排泄率,改善胃肠道功能;胃窦中GAS及SS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电针调节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肠消炎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的炎症反应及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浓度的影响。方法:用复合法(2,4,6-三硝基苯磺酸加乙醇)造模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调肠消炎片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从造模后第3天开始分别每天灌胃给药1次,灌胃14天后取材观察大鼠结肠炎症反应情况及血清TLR-4浓度。结果:模型组CMDI及血清TLR-4浓度均高于正常组(P<0.01)。调肠消炎片组的CMDI及血清TLR-4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调肠消炎片明显降低UC大鼠血清TLR-4浓度,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TLR-4信号通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4-心房利尿钠钛-非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aquaporin4-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articulate guanylate cyclase,AQP4-ANP-p GC)通路探讨附子理中汤温阳健脾祛湿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清洁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附子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个组,每组20只。空白组常态饲养。假手术组与模型组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切除术+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方法造模(假手术组只找到BAT但不切除)。术后第1天始喂高脂饲料共30 d。在模型组基础上,高、中、低剂量各组分别予附子理中汤40,20,10 g·kg~(-1)·d~(-1)灌胃,其他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30 d后(其中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与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N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AQP4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4含量。结果:大鼠胃窦与回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附子理中汤各剂量组大鼠胃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QP4,ANP含量及AQP4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AQP4,ANP含量及AQP4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影响AQP4-ANP-p GC通路中AQP4,ANP含量及AQP4 mRNA表达以参与脾阳虚证大鼠水液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纳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疏肝散组,n=40)和对照组(安慰剂组,n=40).两组患者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方案.治疗组予口服...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41-645
目的:通过分别观察脾虚痰浊证大鼠胃、心肌及下丘脑组织c AMP/PKA-Gp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脾虚痰浊证的改变与c AMP/PKA-G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虚痰浊组,每组各8只,脾虚痰浊证模型采用喂养高脂饲料,时间6个月。造模结束后,首先通过大鼠的一般状态和生理情况的改变进行模型评价,再分别取胃、心和下丘脑组织。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痰浊证大鼠不同组织c AMP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A、CREB、PHK和G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脾虚痰浊证大鼠胃、心及下丘脑组织c AMP活性和PKA、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所减弱(P0.01或P0.05);并且脾虚痰浊证大鼠胃和心组织G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均有所减弱(P0.01或P0.05);此外,脾虚痰浊证大鼠心组织的PHK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虚痰浊证大鼠模型成立后,其胃、心及下丘脑组织的改变均与c AMP/PKA-Gp信号转导通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