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感染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能使病人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消失 ,使机体处于严重的免疫缺陷状态 ,完全丧失自卫能力 ,继之引发感染、肿瘤等 ,最终导致死亡。 1 998~ 2 0 0 1年我科收治1 8例 AIDS合并肺炎病人 ,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8例中 ,男 1 6例、女 2例 ,年龄 2 5~ 4 0岁。均为吸毒或曾经吸毒人员 (吸毒方式为几人共用注射器注射海洛因、静脉自注海洛因 ) ,血清抗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而确诊。其中以肺炎为首发症状 1 5例 ,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继之发生肺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咽喉部病变的临床特点。 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咽喉部疾病且局部有阳性体征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耳鼻喉科的82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咽喉部病变的临床特点。 结果入组患者溃疡表现者33例,溃疡发生部位以散在多发为主(10例),其次位于扁桃体(5例),咽后壁(4例),腭咽弓及腭舌弓(各3例),咽侧壁及会厌(各2例),软腭、舌根、声带及劈裂(各1例)。咽喉部表现为急慢性充血、肿胀者21例,有白色菌苔附着者13例。伴新生物表现患者共7例,其中4例患者为卡波氏肉瘤(KS),3例患者为乳头状瘤。声带麻痹者7例,其中6例患者声音嘶哑,1例患者吞咽困难。因免疫重建致扁桃体Ⅲ度肿大者1例。入组82例患者中有79例接受了全身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或咽喉部疾病局部针对性治疗,其中69例患者行全身HAART治疗,68例行局部的针对性治疗;而3例患者全身HAART及局部针对治疗均未施治。行治疗的79例患者转归:61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4例死亡;3例全身及局部均未施治者均无好转。 结论AIDS患者咽喉部疾患以溃疡表现为主,溃疡病程久、症状重、易复发、不易治愈,与基础疾病相关;除溃疡性疾病外,还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此类疾病的治疗以改善全身免疫状态为主,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血液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涂片、外周血、HIV RNA病毒载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并进一步分析外周血及骨髓象等血液学指标。 结果122例AIDS患者中,112例(91.80%)患者出现外周血异常,其中白细胞计数减少者47例(38.52%),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102例(83.6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者89例(72.95%),血小板计数减少者40例(32.79%);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57例(46.72%),巨核细胞计数减少者92例(75.41%),部分患者甚至未见巨核细胞;红系比例降低者90例(73.78%),粒系比例增高者79例(64.76%)。骨髓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颗粒增多增粗、易见空泡和组织细胞。在CD4+ T细胞< 10个/μl的患者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8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4例,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弓形虫感染1例;另外,在6例可见分类不明细胞的患者中,1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诊断为淋巴瘤细胞,1例经PET-CT提示为淋巴瘤肾转移,1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经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白血病;CD4+ T细胞水平51~200个/μl组和0~50个/μl组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程度显著高于CD4+ T细胞201~500个/μl组(P均< 0.05)。 结论AIDS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变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相关;骨髓增生程度随着CD4+ T细胞计数减少而减低,免疫功能下降时血液系统易合并感染;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方法简单、快速,可直观反映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且能及时发现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及肿瘤细胞,对AIDS患者并发症诊断、及时提示临床加强机会性感染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重症肺炎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提高对危重症AID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收治的1例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研究纳入1例32岁女性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给予联合抗肺孢子菌、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肺部病变逐渐吸收,马尔尼菲青霉病治愈,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良好。 结论危重症AIDS治疗早期需强调经验性抢先治疗及联合治疗,但同时不能忽略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肠结核引起肠穿孔的治疗.方法 分析1例AIDS合并肠结核引起肠穿孔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CD4+T细胞为15个/μl的43岁AIDS女性患者因间断发热于2017年12月28日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诊治,住院后次日出现肠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回...  相似文献   

7.
许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身体各方面状况较差 ,所以对于痔疮的治疗 ,保守疗法更为重要。曾有人成功的运用硬化疗法治疗痔。所以可将硬化疗法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痔的常规疗法。  为了检验硬化疗法的疗效 ,引用了 1 994~ 1 997年间意大利 Torino医院的 2 2个病例。治疗前 ,为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 ,进行了肛周的视诊及触诊、纤维镜检查、粪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 (包括 CD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共 5项 )。采用的硬化疗法 :注射 1 %硫酸钠 2~ 4ml或者酚油 1 0 ml。  结果 :经过各项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都较差。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收治的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收集AIDS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和血清LDH水平,分析AIDS患者各种机会感染疾病的血清LDH水平。根据LDH水平(LDH>250 U/L和≤250 U/L)将入组患者分成两组,即LDH升高组245例和LDH正常组463例。 结果708例初诊住院AIDS患者中,女性132例、男性576例,合并机会感染者182例(Waldχ2 = 29.675、P < 0.001),合并肺部感染者162例(Waldχ2= 69.328、P < 0.001)。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细胞计数水平(Waldχ2 = 60.646、P < 0.001)、高HIV RNA载量(Waldχ2 = 25.305、P < 0.001)、合并真菌感染(Waldχ2= 67.264、P < 0.001)、卡氏肺孢子(PCP)感染(Waldχ2 = 101.892、P < 0.001)更易导致AIDS患者LD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分枝杆菌感染(Waldχ2 = 0.137、P=0.711)的患者不易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 107拷贝/μl(Waldχ2 = 5.175、P = 0.023)、肺部感染(Waldχ2 = 5.096、P = 0.024)、血流感染(Waldχ2= 9.443、P = 0.002)、PCP(Waldχ2= 57.216、P < 0.001)和真菌感染(Waldχ2= 6.064、P = 0.014)均影响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LDH升高提示肺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倾向于PCP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AIDS患者寿命已接近常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IDS患者应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仅出现骨质疏松脆性骨折,且椎体亚临床骨折发生率亦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HAART此项并发症的危害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AIDS患者椎体亚临床骨折的定义、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耳部病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耳部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1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50例有耳部疾患的非AIDS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耳部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CD4+ T水平AIDS患者及对照组耳部疾患的治疗及转归。 结果91例AIDS患者中急慢性炎性疾病34例(37.4%);耳聋44例(48.4%),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5例,含突发性聋9例;耳疱疹10例(11.0%);耳部肿物5例(5.5%),其中卡波西肉瘤4例,表皮囊肿1例;单纯耳神经及前庭功能异常15例(16.5%),临床症状为单纯耳鸣7例,眩晕5例,神经性耳痛3例。72例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78例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3例未行任何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均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经耳部针对性治疗后,CD4+ T> 200个/μl的AIDS患者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D4+ T< 200个/μl AI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34、P = 0.005),而较对照组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3、P = 0.959)。 结论AIDS患者的耳部疾患以炎症性疾病为主,症状重、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除炎症外,还可出现耳聋、疱疹及特异性疾病,如卡波西肉瘤等。其治疗以改善全身免疫状态为主,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1.
Between January of 1981 and June of 1984, 53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the diagnosis of AIDS were seen at our institution. Twenty-one of these patients have required 35 operations to determine or administer the proper therapy. We have taken every precaution to minimize the risks of exposure of all health care personnel.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AIDS患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但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本综述主要介绍AIDS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AART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OPG/RANK/RANKL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简述AIDS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医学科普教育在艾滋病的防控中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艾滋病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在该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诊治等方面进行普及教育的内容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眼部并发症及眼部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眼部并发症,总结其护理方案。 结果19例患者(37只眼)出现视乳头水肿,6例患者(12只眼)出现视神经萎缩,2例患者(4只眼)出现脉络膜病灶,3例患者(6只眼)出现复视,1例患者单眼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11例患者眼底正常。42例患者(84只眼)中17只眼视力为光感~0.1,12只眼视力为0.12~0.3,视力≤ 0.3的患眼占总数的34.5%,55只眼视力为0.4~1.0。 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颅内压、视力及眼底变化,对低视力患者加强生活技能及视力的训练,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认识。 方法分析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例43岁男性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患者,给予综合抗感染、抗炎(小剂量地塞米松)、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 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PSM、HPS、HNL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所致HIV/AIDS患者药疹的临床资料,为药疹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而引起药疹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依非韦伦(EFV)组(63例)和奈韦拉平(NVP)组(34例),对发生药疹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药疹分级、潜伏期、CD4+ T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 结果97例药疹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10例,年龄18~68岁,合并用药6~20种。有过敏史者23例,69例(74.19%)患者伴EO%升高。NVP组患者重症药疹发生率(47.06%)显著高于EFV组患者(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98、P < 0.001)。70.10%(68/97)患者药疹发生在ART治疗2周内,其中EFV组患者中51例(81.95%),NVP组患者中17例(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内,NVP组患者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 4.750、P = 0.029)。CD4+T细胞≤200个/μl患者易发生药疹(54/97,55.67%),EFV组患者药疹发生率高于N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05,P= 0.030);CD4+ T细胞为201~499个/μl患者中NVP组药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χ2= 7.109、P= 0.008);CD4+ T细胞≥500个/μl患者中两组药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例药疹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NVP组停药者显著多于EFV组(79.41% vs. 22.22%,χ2= 7.109,P= 0.008);NVP组接受甘草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药疹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F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44%vs. 70.59%,χ2= 6.069、P= 0.014)。 结论尽管EFV和NVP引起皮疹特点各异,但通常均发生在抗病毒治疗4周内,NVP更易引起重症皮疹;CD4+T≤200个/μl患者更易发生药疹,合并用药种类多为危险因素,药疹发生时患者EO%可升高,EO%可作为监测皮疹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二线药物耐药特点。 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标本,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养鉴定。进行4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和4种二线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胺)药敏试验监测,并对所有菌株在gyrA、gyrB、rrs、tlya、eis和ethA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以检测基因多态性。 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得到31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12株耐卷曲霉素,8株耐氧氟沙星,4株耐卡那霉素,5株耐乙硫异烟胺,耐药率分别为38.71%、25.81%、12.90%和16.13%。7株菌为耐多药菌株,1株菌为广泛耐药菌株,耐药率分别为22.58%和3.23%。耐药菌株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rrs1401,gyrA94和gyrA90。一线敏感菌株中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一线耐药菌株(P = 0.012)。性别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33),年龄> 40岁组的氧氟沙星耐药率低于其余两组(P = 0.043)。结核初治组与复治组患者二线耐药率、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33、0.307)。 结论AIDS合并TB患者存在二线抗结核药物原发耐药,其中卷曲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