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如果所有妇女能在产后1 h内开始母乳哺喂新生婴儿,每年可拯救100万新生儿的生命。同时WHO 2013年11月更新,预计每年约有1 500万名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出生。在184个国家中,早产发生率为5%~18%。中国早产儿出生人数仅次于印度,排名第二,已达1 172 300名。随着救治水平的提高,我国早产儿成活率逐年上升,母乳对于早产婴儿来说更加重  相似文献   

2.
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早产儿2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 将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293例早产儿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2500 g、≥2500 g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4周、~37周组.分析患儿的早产原因,并比较各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1)早产原因: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多胎妊娠为早产的主要原因,上述原因常合并存在.(2)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喂养不耐受、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在不同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在不同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越小,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高;肺炎、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在不同体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质量越大,发生率越高.(3)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本组293例患儿中共死亡15例,病死率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死亡患儿中除1例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均因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1)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避免胎膜早破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预防早产发生,尤其要避免胎儿在孕32周以前出生.(2)不同的并发症在不同胎龄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中发生率不同.(3)早产儿死亡原因除与自身发育不成熟有关外,还与家长担心早产儿的远期并发症、经济问题及发育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是指妊娠28~37周(即196~259天)内出生,体重在1000~2000g,身体各器官尚未成熟的婴儿。尽管在现代生活中,早产儿的比例在下降,国内约5%左右,但死亡率还是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早产儿定义为出生时胎龄<37周的婴儿[1]。随着早产儿救治能力的提高,救治下限也随之扩大,突出体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ELBW婴儿)等危重早产儿数量增加,需要救治及救治存活者增加[2]。不同国家、地区间早产儿出院标准受早产儿发育成熟的程度、疾病恢复的规律以及医院管理能力、医疗资源可利用性、经济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完全相同。目前国内多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本院1988年1月~1990年12月儿科住院150例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者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其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男83例,女67例。体重均小于2500g,其中1000~1499g 7例,1500~1999g59例。2000~2499g84例。适龄早产儿71例,胎龄30~36周;早产小样儿28例,胎龄32~不满37足周,出生体重低于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足月小样儿51例,胎龄37足周~41周,体重小于2500g,本院产科出生54例(36%),基层医院转来96例(64%)。二、围产期合并症生后有围产期合并症者63  相似文献   

6.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2周的早产儿,近年来尽管新生儿医学发展迅速,新生儿死亡已明显降低,但VLBWI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且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致呼吸衰竭(RF)死亡约占早产儿死亡的52.3%.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Blencowe等[1]对全球184个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估计2010年全球早产儿(胎龄37周)出生人数约为1490万。中国早产儿娩出例数位居全球第二,发生率为7.1%。近几年,国内早产儿发生率逐渐增高。2012年,朱燕[2]对全国52家医院约10万例新生儿的研究发现,早产儿发生率为9.9%,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VLBWI,出生体重1500 g)占早产儿的7.79%,较2005年的6.6%增高[3]。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智能发育随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有所提高.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孕周小于28周的早产儿存活已不是罕事.早产儿存活者中约10%~20%留有不同的伤残(1).无伤残者中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均不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日后的智能发育是否与正常儿相同,所见报道不多.因此,我们对部分早产儿进行了追踪随访,现报告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 ,同时研究其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及肺透明膜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近 4年出生的 14 2 0例早产儿早产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 ,将 14 2 0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 (ICH)及肺透明膜病 (RDS)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及相关的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32 0 2 2例活产婴儿中 ,早产发生率为 4 4 3% ,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症、胎盘异常、子宫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②ICH为 6 7例 ,患病率为 4 71% ;RDS 88例 ,患病率为 6 19%。在RDS的患儿中有 9例同时发生颅内出血 ,占 10 2 2 % ,均为 2 8~ 32周出生。③宫内缺氧缺血是ICH和RDS的重要危险因素 ,胎膜早破也是ICH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缺氧缺血与早产儿RDS及ICH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答:早产儿(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少于259天(不到37周足),一般出生体重都不足2,500g,身长不到46cm的活产婴儿。其特点是生理功能未臻成熟。足月小样儿:一般是指胎龄在38~42周,出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ICU中不同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生化指标,探讨临床早期评估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不同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儿[胎龄28~31周(G 28-31)组、胎龄32~36周(G 32-36)组和胎龄37~42周(G 37-42)组]在新生儿期第1天和肠内营养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后第1天血清清蛋白(ALB)、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结果在新生儿期第1天,胎龄越小,血ALB水平越低,3组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 37-42组在新生儿期第1天TC、LDL-C、ApoB明显低于G28-31组和G32-36组,而在肠内营养达到RDIs后第1天,其TG、LDL-C、ApoB上升趋势明显高于G28-31组和G32-3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ALB是临床早期评估不同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之一,定期监测血脂中LDL-C、ApoB水平变化,可为新生儿早期营养干预提供合理指导,避免在追赶式生长过程中不适当地补充营养,导致代谢紊乱,产生远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出生的1 356例体重2500 g以下或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为ROP组(n=208)和非ROP组(n=1148),分析全部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筛查眼底改变情况.结果 1356例早产儿中,208例发生ROP,发病率为15.34%,其中,严重病变36例(2.65%).与非ROP组相比,ROP组患儿在出生体重[(1 528 ±243)g vs(1 960±187)g]、胎龄[(30.92±0.72)周vs (32.87±1.28)周]、吸氧>8d(123例vs 865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18例vs 216例)、败血症(42例vs 154例)、宫内窘迫(63例vs 511例)、贫血(64例vs 237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胎龄、吸氧>8d、败血症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同时,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患儿ROP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体重及胎龄越低,ROP发病率越高,病变程度越严重.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ROP尤其是严重ROP发病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达到28周至未满37周的活婴,早产儿出生体重在1000g至不足2500g之间。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娩出过早,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故死亡率较高,为提高极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其潮气呼吸肺功能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早产儿BPD发生情况,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BPD,比较分析其潮气呼吸肺功能。结果在8 538例早产儿中发生BPD 355例,发生率为4.16%。其中28周早产儿为33.91%,28~32周8.85%,32~34周1.63%、34~37周0.31%。轻度BPD患儿243例、中度51例、重度61例。不同程度BPD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BPD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分析中达峰时间比(27.73±9.26、21.43±5.73、16.15±4.90)、达峰容积比(27.13±5.09、22.30±2.65、18.54±3.7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BPD的发生与胎龄相关;BPD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潮气呼吸肺功能受损,其程度越重,潮气呼吸肺功能受限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其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及肺透明膜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本院近4年出生的1420例早产儿早产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将1420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ICH)及肺透明膜病(RDS)的发病率按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及相关的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32022例活产婴儿中,早产发生率为4.43%,与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症、胎盘异常、子宫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②ICH为67例,患病率为4.71%;RDS88例,患病率为6.199b。在RDS的患儿中有9例同时发生颅内出血,占10.22%,均为28~32周出生。③宫内缺氧缺血是ICH和RDS的重要危险因素,胎膜早破也是ICH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缺氧缺血与早产儿RDS及ICH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降低早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提高其存活率与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新生儿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全部住院新生儿861例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107例,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12.4%,临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产科转入和来院就诊者,107例早产儿中男48例,女59例,胎龄<29周2例,29~32周6例,32~34周51例,34~37周48例(最小28 1周,最大36 4周),平均胎龄33.4周;出生体重900g1例,1300g2例,1350g2例,1400g3例,1500g~2000g52例,2000g~2450g47例,平均出生体重1920g。在本科室最早出生20min,最晚27h,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运用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方法评估不同孕周早产儿运动发育特点及相关性, 从而更好地根据TIMP测试结果制定个体化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在三二〇一医院出生并随访的43名足月健康儿和77名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早产儿按照出生胎龄分为早期早产组(39例)和晚期早产组(38例), 分别在胎龄40周及出生矫正年龄16周进行TIMP测评, 足月健康组出生16周龄行TIMP测评, 组间差异行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胎龄40周[(65.74±6.52)分比(66.96±8.51)分]和矫正年龄16周[(101±10)分比(104±8)分]时TIMP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矫正年龄16周时足月组TIMP值[(108±10)分], 与早期和晚期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 早期早产组和晚期早产组的观察、仰卧位、仰卧位翻身3部分TIMP评分较足月组降低(均P<0.05), 立位部分值较足月组升高(P<0.05);早期早...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国早产儿母乳成分的报告不多,早产儿母乳成分可能受遗传、饮食习惯等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孕周、不同分娩方式的早产儿母亲在不同泌乳阶段乳汁的宏量营养素含量及其变化情况。 设计:横断面调查。 方法:纳入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2 500 g、孕周<37周的早产儿母亲,母亲年龄>18岁、无严重先天畸形,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自愿提供新鲜母乳,以双侧电动吸奶器收集早上4~5时双侧乳房全乳至一次性储奶瓶,冷链运送,从母亲采集母乳至上机行成分分析的过程在4 h内完成,采用 MIRIS HMA 母乳分析仪(瑞典 Miris AB 公司),检测时用超声技术进行匀化。通过婴儿病例资料获取临床信息,根据纳入母亲分娩孕周分为<28周组、~32周组和~<37周组;根据纳入母亲分娩年龄分为适龄产妇(≤34岁)和高龄产妇(>35岁);根据采集母乳发生于产后时间分为产后初乳(1~7 d)、过渡乳(~14 d)、成熟乳(~42 d)。 主要结局指标:早产儿母亲不同泌乳阶段乳汁的宏量营养素含量。 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早产儿母亲191例,阴道分娩79例(41.4%),分娩年龄18~44(31.1±4.5)岁,分娩时孕周为(29.2±2.2)周;分娩191例婴儿,男婴102例(53.4%),女婴89例,出生体重 (1 286±344)g。共收集到母乳305份,其中初乳55份,过渡乳72份,成熟乳178份。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的脂肪含量呈递增趋势,蛋白质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和总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过渡乳和成熟乳的碳水化合物、总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孕周的早产儿母亲的母乳中宏量营养素及总能量多重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过渡乳中的蛋白质含量<28周高于~32周和~<37周,过渡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28周和~32周高于~<3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乳中的脂肪含量阴道分娩低于剖宫产,过渡乳和成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阴道分娩均低于剖宫产,成熟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阴道分娩高于剖宫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熟乳中的脂肪含量和总能量适龄产妇低于高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泌乳阶段早产儿母乳中的宏量营养元素和总能量有明显差别,未来可考虑开展母乳成分分析以指导早产儿个体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早产儿为胎龄在37周及以下的新生儿,其中低于28周分娩的为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占早产儿比例为5.5%,胎龄在28 ~<32周的为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0至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新生儿监护病区住院的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84例新生儿,于生后1周内,扩瞳后用Retcam Ⅱ数码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评价视网膜血管化的程度,分析母亲和婴儿因素对视网膜血管化的影响.并追踪观察视网膜血管化程度与ROP发生的关系.计数资料用四格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行t检验.结果在本组84例中,视网膜血管化达到Ⅰ区和Ⅱ区在胎龄<30周早产儿组中为91.7%(11/12),在胎龄31~33周组为46.2%(12/26),在胎龄34~36周组为3.84%(1/26),在胎龄37~40周组为0(0/20);在出生体重<1500 g组为80%(12/15),1500 g<出生体重<1700 g组为57.1%(8/14),1700 g<出生体重<2000 g组为36.4%(4/11),在2000 g组为0(0/44).单变量分析显示胎龄(F=31.9193,P=0.000)、出生体重(F=32.4532,P=0.000)、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F=36.9391,P=0.000)、表面活性物质(F=24.000,P=0.0000)、母亲营养状态(F=4.184,P=0.041)、RDS(F=17.6191,P=0.000)、生产方式(F=10.972,P=0.0022)和需氧超过48 h(F=22.076,P=0.0000)等和视网膜的不成熟有关.多变量分析显示视网膜血管化主要受胎龄(95%CI=1.57~261.728,P=0.021)影响.追踪观察视网膜不成熟的24例早产儿,最终发现有15例发生ROP,占62.5%(X2=45.1087,P=0.000).结论在胎龄31~34周的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化存在较大的变异性.母亲和胎儿因素可能影响出生时视网膜的血管范围.胎龄是影响视网膜成熟度的主要因素.不成熟的视网膜是发生ROP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