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为基本指标,体外筛选可能防治肿瘤血行转移的活血化瘀中药。结果表明:鸡血藤不仅显著抑制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作用(P〈0.01),且聚集者复解聚明显(P〈0.001);电镜观察,血小板大多散在,而对照组常聚集成堆,解聚率低。提示:鸡血藤有可能成为继川芎,丹参,赤芍之后的又一抗肿瘤血行转移中药。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为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文章对本课题组在活血化瘀法指导下二十余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目前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从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TCIPA)角度阐述肿瘤转移机理,基于TCIPA理论与中医血瘀证的共性,认为干预TCIPA途径可能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为探寻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科学依据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转移及丹参治疗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血小板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具前途的抗肿瘤转移靶点。血小板活化后如何介导肿瘤转移,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环节,如何从这些环节中寻找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是研究人员近年来密切关注的课题。而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中药在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因此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环节,并且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为例,分析了其以血小板为靶点抗肿瘤转移的前景,以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寻找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及活血化瘀中药的抗转移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有关恶性肿瘤血行转移机制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当丰富。特别是关于肿瘤血行转移与血小板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作用业已被广泛认识。本文仅就国内外有关血小板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类中药抗肿瘤转移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益气活血类中药抗肿瘤转移的主要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运动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调节免疫功能;细胞毒作用;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及丹参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  钱文慧  张蕾  阮君山  王爱云  陆茵 《中草药》2011,42(5):1033-1036
肿瘤转移的复杂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与各种宿主细胞之间发生的广泛作用,而肿瘤能否建立转移则取决于肿瘤细胞诱导并利用宿主细胞协助自身发展的能力。其中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支持肿瘤血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丹参对这一过程具有多成分、多环节的抑制作用,为以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生  赵杨  陶丽  张峰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草药》2012,43(6):1213-1218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滕然  蒋益兰 《陕西中医》2020,(7):941-944
“瘀”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瘀血形成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物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的作用也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近几年有些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认为使用时结合辨病辨证、分阶段运用、合理择药、酌情定量、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仍能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代表药物,近年来随着对丹参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目前的研究提示丹参主要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诱导分化和影响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的转移。随着丹参抗肿瘤机制的阐明,丹参有望成为防治肿瘤转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医药理论认为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而且见之于肿瘤病程的各个阶段 〔1〕;现代研究也证实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表现为高凝、高粘状态 ,并有外周微循环障碍〔2 ,3〕。血瘀证与肿瘤密切相关 ,活血化瘀法在抗肿瘤的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抗突变作用 ,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分化 ,能减弱血小板凝集 ,可以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粘附、聚集、种植 ,从而减少转移 ,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能影响微循环 ,增加血管通透性 ,以改善瘤组织局部的缺氧状态 ,提高放化疗敏感性 ,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凝血酶和组织因子系统论述了血液高凝导致肿瘤增殖和转移的机理,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对防治肿瘤增长、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  相似文献   

13.
The ethyl acetate (EA) fraction obtained from a methanol extract of Spatholobi caulis (Leguminosae)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anti-metastatic activities in vitro. The EA fraction of Spatholobi caulis inhibi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B16BL6 melanoma cells with an IC(50) of 50 microgram/mL. The EA fract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HT1080 cancer cell invasion through a matrigel-coated filter with an IC(50) of 25 microgram/mL.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of uPA was effectively decreased in HT1080 cells by the EA fraction of Spatholobi caulis with an IC(50) of 30 microgram/mL, but the expressions of MMP-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and TIMPs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were not chang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EA fraction suppressed tumour cell invasion by downregulation of uPA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A fraction of Spatholobi caulis may have anti-metastatic activities by blocking tumour cell-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TCIPA) and tumour cell inva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鸡血藤总鞣质的化学成分,并分析该有效部位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药效与作用机制,为鸡血藤抗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UPLC-Q-TOF/MS对鸡血藤鞣质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鸡血藤总鞣质作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通过3维(3D)微流控芯片筛选合适的给药浓度及时间。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鸡血藤总鞣质对宫颈癌细胞HeLa周期与凋亡的影响,分别应用Flow Jo v10. 0. 7及ModFit LT 3. 2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经鸡血藤总鞣质作用后,宫颈癌细胞HeLa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鉴定并推断了鸡血藤总鞣质中15种成分。最终确定鸡血藤总鞣质低、中、高给药质量浓度分别为0. 5,1. 0,2. 0 g·L-1,36 h为最佳给药时间。经鸡血藤总鞣质作用后宫颈癌细胞HeLa早凋与晚凋比例明显增加,宫颈癌细胞HeLa DNA合成前期(G0/G1期)明显增加,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M期)减小。经鸡血藤总鞣质作用后,宫颈癌细胞HeLa上清液中VEGF-A因子显著降低,Caspase-3因子显著增加。结论:鸡血藤中含有丰富的鞣质类成分,此类成分对宫颈癌细胞HeLa有明显的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为该有效部位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批次鸡血藤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优化并建立了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体系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的方法,反应条件为3 mL 3%香草醛,3 mL 40%浓硫酸,常温反应20 min,测定波长为500 nm。结果: 5个批次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含量为3.99%~8.63%;其中3个批次药材不同部位的缩合鞣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树脂状分泌物中含量最高,为8.14%~11.51%,木质部(5.39%~7.92%)和韧皮部(3.65%~6.90%)含量相对较少。结论: 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可用于测定鸡血藤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缩合鞣质在树脂状分泌物中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为传统的鸡血藤药材质量的判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鸡血藤为妇科要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稀缺。在对鸡血藤药材基原植物密花豆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其迁地保育和回归保育的方法,旨在促进鸡血藤产业健康发展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合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药配合放射性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核素治疗组和单纯核素对照组 (各 30例 ) ,疗程均为 4周。观察疼痛、生活质量、体力状况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结果 :治疗组止痛效果、生活质量、体力状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提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核素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核素对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风"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恶性肿瘤转移的治疗是临床肿瘤学的一大难题,也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近代中西医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研究了肿瘤转移的成因以及治疗方法。作者认为“内风暗旋、肝风内动为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之一,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基本条件”,阐述了恶性肿瘤机体中“内风”的成因,以及“内风暗旋、肝风内动”造成肿瘤转移的病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祛(熄)风法为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中医治疗的基本大法,祛(熄)风药当为肿瘤辨证治疗用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中药的化学振荡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振荡技术,采用KBrO3-MnSO4-H2SO4-丙酮振荡器,得到了解表药柴胡、葛根、连翘,祛风湿药木瓜、独活、五加皮和理血药鸡血藤、丹参、虎杖的振荡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这些化学振荡指纹图谱可用于辨识中药。  相似文献   

20.
鸡血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严启新  李萍 《中草药》2004,35(5):556-559
目的 建立鸡血藤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评价鸡血藤的质量。方法 用HPLC法获得鸡血藤药材的色谱图,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考察。结果 鸡血藤共有11个峰,其中非共有峰6个,共有峰5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046,0.664,1.000,1.198,1.383;相对峰面积分别为:0.819,0.221,1.000,0.331,0.458。鸡血藤及其混淆品种的色谱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所提取的11个色谱峰可作为指纹特征。结论 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可用于鸡血藤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