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治疗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2例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T肝脏体积测定显示,若行右半肝切除则预留肝脏体积百分率(%FLRV)不足,若行右肝三段切除则%FLRV平均增加14.3%,故行保留V段或VIII段的右肝三段切除术。术中通过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确定出V段或VIII段的位置,从而在肝表面标记出一条“┏┛”或“┕┓”形的切除线;在切割横断肝实质时根据不同的切除平面采取右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或全肝的入肝血流阻断的方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85 min,平均失血量为720 mL。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V段或VIII段的出入肝血流均完整保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AFP均于 2个月内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全组12例患者至今10例仍存活,最长1例患者已无瘤生存3年;1例死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死于肝脏多发转移肝功能衰竭,另外1例发现肝左内叶复发、2例发现肺部转移患者经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其他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肝功能和AF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解剖性右肝三段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无瘤肝组织,可作为V段或VIII段未受累的右肝巨大或多发性肝癌一种常规手术方法,从而提高肝癌的整体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替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技术方法和优势。
  方法:分别选取肝左内叶肿瘤、右前叶肿瘤及左内叶和右前叶均受肿瘤累及的患者各1例,术前运用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血管情况及预留肝脏体积等综合评估进行手术规划。运用Glisson蒂解剖技术分别解剖出相应肝段的Glisson蒂,确定出明确的切除平面后,分别实施交替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左内叶切除、右前叶切除及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联合切除。
  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交替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患者1、患者2、患者3手术时间分别为240、320、38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约250、450、1000mL,3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 AFP在均术后2个月内降至正常,复查肝脏B超和CT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交替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中叶切除能够获得清晰的切除平面,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5例肝右前叶下段肝癌患者中,8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A组)。7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Glisson蒂交替血流阻断、循Glisson鞘行肝右前叶下段解剖性切除术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有效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外Glisson鞘内解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34例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临床资料。于肝外解剖Glisson鞘,鞘内解剖出肝动脉及门静脉,预先阻断预切除肝脏入肝血流。结果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行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12例,右后叶切除3例,左肝外侧叶切除7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7±0.6)h,术中出血量(414.7±194.0)ml,9例(26.5%)输血,术后常规不留置胃管,肛门排气时间(3.3±0.6)d,术后住院时间(8.2±3.4)d,无死亡。并发症包括腹水2例,肺部感染1例。34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8.8月,无肿瘤及结石复发。结论肝外Glisson鞘内解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常规应用于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2例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右肝后叶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6例为2次以上胆道手术者。全部患者均行肝CT增强扫描及门静脉成像,单纯右肝Ⅵ段胆管结石4例,右肝后叶胆管结石8例,伴左肝外侧叶胆管结石2例、右侧尾状叶胆管结石1例。分离肝Ⅵ段或右肝后叶Glisson鞘,经门静脉注入美蓝,肝Ⅵ或右肝后叶美蓝界面显示良好。美蓝界面比缺血界面大且符合解剖。沿美蓝界面Ⅵ、Ⅶ段联合切除9例,Ⅵ段切除3例,合并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右侧尾状叶切除1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右胸腔积液4例、胆瘘2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至7年(平均3.2年)随防,无结石复发。结论经Glisson鞘美蓝染色解剖性肝切除是右肝后叶胆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熟悉Glisson鞘的解剖和紧贴Glisson鞘分离是避免损伤胆管或门静脉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切除术中运用区域肝蒂阻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8例采用肝蒂横断式技术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解剖性肝段切除46例,占全部手术的79%(46/58),非解剖性肝切除12例;包括左外叶切除(II+III段)11例,左半肝切除(II+III+IV段)4例,右前叶切除(V+VIII段)1例,右后叶切除(VI+VII段)10例,右半肝切除(V+VI+VII+VIII段)14例,中肝切除(IV+V+VIII段)6例,局部切除12例。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0(80~430)min,平均失血量420(50~800)mL,术后并发胆瘘2例,腹腔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区域肝蒂血流阻断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残余肝功能,有利于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介绍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技术。方法 完全腹腔镜下解剖、阻断相应肝段、肝叶的入、出肝血流,按解剖学标志切除肝段、肝叶共3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脏血管瘤11例、其它8例。结果 35例手术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左半肝切除( 、、段) 7例、左外叶( 、段)切除14例、肝方叶( 段)切除1例、右前叶下段( 段)切除2例、右后叶下段( 段)切除3例、右叶下段( 、段)切除4例、右后叶( 、段)切除3例、右前叶下段并右后叶( 、、段)切除1例。手术时间2 6 7.77±12 2 .6 9m in,出血量4 80 .0 0±5 75 .90 m l。术后住院5 .6 7±2 .0 6天。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较好地解决了腹腔镜下肝段以上肝切除时出血、气栓等问题,可安全用于左半肝及肝右叶部分肝段的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癌2例,肝血管瘤1例。 结果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外叶切除2例(Ⅱ + Ⅲ段),左半肝切除10例(Ⅱ + Ⅲ + Ⅳ段9例、Ⅴ + Ⅶ + Ⅷ段1例);手术时间(210.75 ± 65.83)min,术中出血量(296.67 ± 373.7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1 ± 0.84)d,术后住院时间(13.92 ± 5.98)d,住院费用(32 004.19 ± 8 630.79)元。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术后胃瘫1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2例肿瘤患者未复发或转移,肝内胆管结石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 结论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是未来肝脏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门部格利森蒂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右叶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颐性分析38例肝右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肝门部格利森带血流阻断(A组)进行解剖性肝切除;18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进行肝肿瘤局部切除;对2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及胆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病例均无死亡病例,A组无出现腹水病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术中出血是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叶切除术(ALH)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入肝血流的有效控制是ALH成功实施的关键。传统的ALH肝蒂血流阻断遵循"肝蒂优先"的思路,即先游离并离断肝蒂(具体可分为"鞘内解剖法"和"鞘外解剖法"),再行肝实质离断,但它耗时费力。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了优先解剖肝实质再离断肝蒂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将其命名为"肝实质解剖优先"(LPDF)法。这一方法未扩大手术范围,仅调整了手术操作顺序,可简化入肝血流的阻断,有利于ALH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1例应用LPDF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病例,初步总结LPDF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例应用LPDF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肝癌病灶累及8、5段和4b段。术中游离肝周韧带,阻断第一肝门,超声刀沿镰状韧带右侧(左侧切除线)向第一及第二肝门方向充分解剖肝实质,显露适当长度的右前叶肝蒂后予结扎并离断,从而显示出右肝前叶缺血线(右侧切除线),再行右侧肝实质解剖。直至两侧切面汇合,将肝中叶及肿块整块切除。结果:手术时间为26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m L,未输血;术后第3天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第6天出院,未发生腹腔内大出血或胆汁漏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彩超发现117mm×87mm术区积液,但患者无发热、腹痛症状,白细胞数目及总胆红素正常,未予处理,术区积液逐渐吸收。结论:LPDF安全可行,它简化了腹腔镜肝中叶切除鞘外肝蒂血流阻断,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ALH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肝切除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及左肝外叶(Ⅱ~Ⅵ段)及1例位于Ⅷ段的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9例,B级2例;AFP(+)7例;位于左肝外叶实质中的肿瘤,行规则性左肝外叶切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局部切除术7例,左肝外叶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胆囊切除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10cm。全部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无破裂。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8.5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Ⅱ~Ⅵ段)的肝脏占位,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肿瘤平均直径12.7cm(6~35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6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11例。行右三叶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9例,Ⅷ段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3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9min(17~48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1min(8~32min)。行肝静脉修补1例。平均术中出血量950mL(200~4 000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次,均经治疗后愈。无死亡病例。结论: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既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又能防止术中肝静脉破裂导致空气栓塞,还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6例,肝内胆管结石33例,肝血管瘤8例,肝寄生虫病10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Ⅰ段切除3例,Ⅰ+Ⅱ段切除1例,Ⅰ+Ⅱ+Ⅲ+Ⅳ段切除1例,Ⅰ+Ⅱ+Ⅲ+Ⅳ+Ⅴ+Ⅷ段切除1例,Ⅱ+Ⅲ+Ⅳ+Ⅷ段切除1例,Ⅱ+Ⅲ+Ⅴ+Ⅵ+Ⅶ+Ⅷ段切除1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33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2例,左三叶(Ⅱ+Ⅲ+Ⅳ+Ⅴ+Ⅷ段)切除3例,Ⅳb+Ⅴ段切除6例,Ⅳ+Ⅴ+Ⅷ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Ⅷ段)25例,右三叶切除(Ⅳ+Ⅴ+Ⅵ+Ⅶ+Ⅷ段)3例,右前叶(Ⅴ+Ⅷ段)切除5例,Ⅵ段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术(Ⅵ+Ⅶ段)4例,Ⅶ段切除2例,Ⅷ段切除4例。其中9例同时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全组均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630 mL。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28.33%),为胆漏、胸腔积液、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能明显减少出血,提高疗效,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术在肝脏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0例采用Gll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术行肝脏切除患者的资料。结果其中解剖性肝切除15例,非解剖性肝切除5例。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3例,左半肝切除(Ⅱ+Ⅲ+Ⅳ)8例,右前叶切除(Ⅴ+Ⅷ)2例,右后叶切除(Ⅵ+Ⅷ)1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vm)1例,局部剜除5例。20例肝脏手术中解剖性肝切除占75%(15/20),非解剖性占25%(5/20),平均手术时间220(120~380)min,平均失血量300(100~600)mL,术后并发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Glisson蒂横断联合肝静脉阻断肝切除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肝脏出血,保护残肝功能,提高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16例肝右后叶肿瘤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术中采用血流阻断。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90 min,平均(196.2±12.5)min;右半肝阻断时间20~40 min,平均(26.5±1.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平均(255.0±8.3)ml。术后无出血、肝功能衰竭、胆漏、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12 d,平均(6.6±0.5)d。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操作要点的前提下,采用右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手术指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我院肝切除术治疗的37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B超、增强CT和(或)MRI明确诊断.手术指征包括:(1)血管瘤直径>5 cm,位于左外叶或边沿部,伴有较明显临床症状;(2)血管瘤直径>10 cm或短期生长迅速.瘤体位于左叶10例,右叶17例,尾叶3例,肝中叶2例,左右叶多发5例.所有病例术前肝功能Child评级均为A级.结果 右半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切除10例,尾叶切除3例,肝中央叶段切除5例,肝段切除8例,联合肝段切除4例,预防性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2例.术中第一肝门阻断28例,阻断时间8~36 min,平均(22.2±14.3)min;全肝血流阻断7例,阻断时间10~40 rain,平均(21.6±12.1)min.术中输血4例,输血量平均为400 ml.所有手术病例过程顺利,切除标本直径5~20 cm,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4例,膈下积液2例.术后病理:37例均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hepatic hemangioma. Methods The data of 37 patients with hepatic hemangioma treated by hepatectomy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05 to July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diagnoses were made by ultrasound, enhanced CT and MRI. Surgical indications included: (1) diameter >5 cm, located at the left lateral section or the lower edge of the liver with symptoms. (2) diameter >10 cm or recent rapid growth. The hemangioma were located in the left liver in 10 patients, right liver in 17, caudate lobe in 3, middle hepatic lobe in 2, multiple tumors in left and right livers in 5.The pre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was grade A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Five patients underwent right hepatectomy, 2 underwent left hepatectomy, 10 underwent left lateral sectionectomy, 3 underwent caudate lobectomy, 5 underwent central hepatectomy, 8 underwent right anterior sectionectomy, 4 underwent combined hepatic resections and 2 underwent prophylactic explor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Pringle's maneuver was applied in 28 patients, and 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in 7. The occlusion time ranged from 8-36 and 10-40 minutes (average: 22.2±14.3 min and 21.6±12.1 min),respectively. 400 ml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was given to 4 patients each. All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he specimens measured 5-20 cm.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death.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pleural effusion (n=4); subphrenic (n=2). Histologic diagnosis confirmed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in all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regularly followed-up (ranged 6 months-4 years), and no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Conclusion In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s, liver resection for hepatic hemangioma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三种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8 年11 月四川绵阳四0 四医院97 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25 例(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3 例(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9 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对比分析三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炎症和肝脏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区域阻断+解剖切除组最长、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次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最短[(257.9±66.2)min vs( 234.6±49.1)min vs( 216.4±4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出现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 天,除白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均低于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和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除C反应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均高于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和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不同手术方式和各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三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随时间改变的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结石及病灶累及左内叶尤其IVa段时,选择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疗效更佳;(2)结石及病灶限于IVa段以外的左肝区段时,联合术中超声的腹腔镜左肝部分切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3DV)、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IGFI)、虚拟现实(VR)技术等多模影像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64例肝脏肿瘤病人临床资料。采用MI-3DVS对薄层CT图像数据进行个体化的肝脏、肝内脉管和肿瘤三维重建,并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VR开发引擎中转化为VR模型,指导术前规划和决策;术中使用荧光成像仪对肝脏、肿瘤进行侦测,并联合3DV和VR技术导航肝切除手术。结果 MI-3DVS三维重建的64例病人肝脏、肿瘤及肝内脉管等结构清晰;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及安装了捕捉手和手指运动的传感器的操纵手柄融入一个 3D-VR环境,更立体直观地显示前期3DV模型的沉浸感、空间感和立体感;FIGFI可进行肿瘤边界界定、肝切缘的界定、微小肝癌和肝切缘残留病灶的侦测。64例病人中,肝左外叶切除4例,肝左叶切除16例,肝右前叶切除5例,肝右后叶切除5例,肝右叶切除17例,肝中叶切除术5例,肝段切除11例(5段3例、6段6例、7段1例、8段1例),尾状叶切除1例。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一致。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多模影像技术在术前精确影像评估和术中导航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巨块型肝癌通过预先解剖、控制患侧入肝血流联合阻断出肝血流行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6例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肿瘤平均直径8.3 cm(6~15 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14例。行右半肝切除16例,右后叶肝切除14例,左半肝切除16例。平均患侧入肝血流阻断时间30 min(10~45 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0 min(10~30 min)。行肝静脉修补5例。平均术中出血量540 mL(300~1 500 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次,均经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单侧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实用的血流阻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Peng SY  Hong DF  Xu B  Wang JW  Liu YB  Qian HR  Li JT  Mou YP  Cai XJ  Yan LF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21-1324
目的探讨经肝正中裂路径行单独完整尾状叶全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6月,接受经正中入路单独完整尾状叶切除术的19例直径4~12cm的肝尾状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常规使用两套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使用技术、低中心静脉压技术、选择性应用肝脏血流控制技术、绕肝提拉技术、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等。19例中肝细胞性肝癌13例、胆管细胞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296±55)min,术中失血量500—3000ml,平均1200ml。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d内)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腹水2例,经输注白蛋白、利尿后治愈;右胸腔积液5例,经多次穿刺抽液后治愈;胆漏2例,分别引流10d和13d后自愈。结论经肝正中裂路径可提高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率;而常规应用两套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使用技术、低中心静脉压技术、选择性应用肝脏血流控制技术、绕肝提拉技术、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等技术是安全实施经正中入路单独完整尾状叶切除术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