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otc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2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荧光法测定,Notch-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弱阳性;Western blot分析发现,Notch-2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Notch-2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明显不同。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提示Notch-2信号通路受到普遍抑制,该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共纳入15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以上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良性肿瘤组织BTG2表达情况。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31例BTG2表达阳性,阳性率23.8%;癌旁组织中8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6%;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1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腺外侵犯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有关(P<0.05)。31例BTG2阳性患者中3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0.3%;99例BTG2阴性患者中26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3.7%。BTG2阳性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TG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89,P=0.048)。BTG2蛋白表达阴性的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术后复发概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BRA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120例PT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诊治的非PCT甲状腺癌患者57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BRAF蛋白表达,并分析BRAF蛋白阳性表达与PTC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BRAF蛋白阳性率为74.17%,阴性率为25.83%;对照组患者BRAF蛋白阳性率为7.02%,阴性率为92.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TNM分期为Ⅲ~Ⅳ期的PTC患者的BRAF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6.43%、82.35%、95.65%,明显高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TNM分期为Ⅰ~Ⅱ期的67.39%、63.46%、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PTC甲状腺癌患者,PTC患者BRAF蛋白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和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连蛋白(F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在其中的表达,分析FN与PCT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分析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IRT1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呈黄色或者棕色颗粒。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48.9%。χ~2检验结果显示,SIRT1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IRT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灶多少、甲状腺包膜浸润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T1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RT1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明确整合素β1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PTC组织、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15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分析整合素β1与肿瘤分期、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β1在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PTC组织中表达较强,并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2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病理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S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iSS-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32例患者癌旁组织中KiSS-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100%),在癌组织中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4.4%)表达阳性,21例(65.6%)表达阴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6,P0.001)。KiSS-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A值为119.5952,在癌旁组织中为174.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29,P0.001)。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P=0.618)及年龄(P=0.061)均无关,而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34)。KiSS-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4/4)和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KiSS-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MMP-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同期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MMP-2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MP-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0.77%和75.64%)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11.11%和22.22%),P〈0.05。MMP-2和VEGF-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即肿瘤浸润达包膜至包膜外者或临床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浸润局限在包膜内者或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同时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的41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其表达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未出现转移者(P〈0.05)。MMP-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Gamma=0.846,P〈0.05)。结论MMP-2和VEGF-C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帮助;MMP-2和VEGF-C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状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nt5a与Yes相关蛋白(Y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应癌旁无瘤组织中Wnt5a与YAP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 结果:Wnt5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相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4例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1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对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3.3%,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CCR7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均需要进行颈淋巴结(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H(CTS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PTC及其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TSH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TS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CTSH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TC患者中,有被膜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被膜浸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结论:PTC组织中CTSH表达升高,且CTSH的高表达可能与PT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微小RNA(miRNA) -2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miRNA-21在3例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miRNAs芯片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检测,与癌旁组织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筛选出的miRNA-21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iRNA-21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上调(3.97±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显著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inRNA21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和正常甲状腺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组织蛋白酶D(Cath D)的测定 ,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85年 1月~ 1995年 12月间行根治手术、具有完整临床记录和随访资料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石蜡包埋标本 40例。标本均经病理学证实。男∶女 =1∶3,平均年龄43 .6岁。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 (TNM分期 )属T1、2 期 2 7例、T3、4 期 13例 ;淋巴结转移期 (N1期 ) 17例 ;远处转移期 (M1期 ) 1例。患者平均随访 7.2 3年 ,死亡 …  相似文献   

15.
研究Livin基因和viment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共纳入50例PTC、50例甲状腺瘤和50例甲状腺单纯结节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Livin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PTC组Livin基因mRNA和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中Livin基因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Livin基因和vimentin蛋白可能参与了PT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分子p300/CB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300/CBP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复发均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但没有发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EGFR与TG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在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良性腺瘤、15例腺瘤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 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乳头状癌59.57%、良性腺瘤25%、瘤旁正常组织6.67%;TGF-α分别为55.32%、20.0%、13.33%;乳头状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TGF-α的同时表达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4.21%,而非同时表达阳性或共同阴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GFR和TGF-α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EGFR和TGF-α的同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有EGFR和TGF-α的自分泌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了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研究,并对可能影响甲状腺癌病人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时序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9例(47.5%)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大于4cm及有腺外侵犯者的甲状腺癌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率(69.23%)明显高于肿瘤小于4cm及无腺外侵犯者(37.04%)(P<0.05)。经时序检验,组织蛋白酶D与甲状腺癌病人的预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病人的术后复发率为26.3%,表达阴性者复发率为14.3%,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组织蛋白酶D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率;当肿瘤大于4cm时,发生转移和侵袭的可能性明显增加,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者其复发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乳头状癌标本中CCR7的表达。结果:CCR7在30例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7%(17/30),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2.3%(12/13),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CR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案的选择及药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T1-MMP和MMP-2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中,MT1-MMP表达阳性率为11.0%(18/164),MMP-2表达阳性率为14.0%(23/16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T1-MMP及MMP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101/164)和67.7%(111/164);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P0.05)。癌组织中MT1-MMP和MM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的表达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侵犯相关(P0.05);MT1-MMP和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 MT1-MMP和MMP-2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且MT1-MMP和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