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虎杖苷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大鼠中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刺术(CLP)+生理盐水组(CN组);CLP+溶媒组(CV组);CLP+虎杖苷组(CD组),每组18只。对CN、CV和CD组大鼠施行CLP,模拟脓毒症AKI动物模型,Sham组大鼠盲肠既不被结扎也不被穿孔,余步骤则与CLP组相同,未行其他任何处理。CLP术后6、12、18h,CN、CV和CD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溶媒、虎杖苷30 mg/kg。在CLP术后24h记录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CN组和CV组血清Cr、BUN、TNF-α、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CN组和CV组比较,CD组血清Cr、BUN、IL-1β和IL-6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组织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活性、GSH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盲肠结扎穿刺术导致的脓毒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虎杖苷可通过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γ预防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干扰素γ组,其中干扰素γ组再进一步分为低、中、高浓度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开腹行锉刀摩擦盲肠术建立肠粘连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4 mL/k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干扰素γ低、中及高浓度3个亚组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7.5×10~4、1.5×10~5及3.0×10~5 U/kg干扰素γ溶液。各组均于术后第8天开腹对大鼠盲肠粘连程度进行Nair等级分级,同时取相应的盲肠组织检测其羟脯氨酸含量并经HE染色在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1)肠粘连情况: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均发生肠粘连且肠粘连Nair分级评价粘连程度均明显严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中、高浓度2个亚组的肠粘连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但干扰素γ低浓度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干扰素γ高浓度亚组的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5),其抗粘连效应明显,干扰素γ低、中浓度2个亚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其抗粘连效应无差异(P0.05)。(2)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地塞米松组相比,高浓度干扰素γ能有效减少纤维组织的发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肠壁肌层结构完整,少许炎症细胞散在浸润。(3)羟脯氨酸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各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γ中、高浓度2个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但干扰素γ低浓度亚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干扰素γ高浓度亚组的盲肠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干扰素γ低、中浓度2个亚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腹部手术后腹腔注射干扰素γ能有效降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18只TAA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3组:正常大鼠为A组(3只),模型鼠+生理盐水为B组(9只),模型鼠+乌司他丁为C组(9只)并干预3周.对比干预前后大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变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肝形态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C组干预后大鼠肝脏弹性数值及SS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5).C组的ALT、AST、SOD、MDA、HA、LN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分别F=3.862、5.774、3.442、4.157、4.173、3.674,均P<0.05).HE及Masson染色可见干预后C组大鼠肝组织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灶并未增多,胶原纤维略有增生.C组TGF-β1、caspase-3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B组大鼠. 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逆转作用,使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肝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培养imDC,以脂质体介导的pIRES2-EGFP-hTGF-β1转染imDC,于移植前5d输注受体Lewis大鼠体内,移植后分别于3、7、10d抽血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 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急性排斥反应病理评分、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的凋亡及观察各组大鼠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TGF-β1组移植后肝功能(TBIL和ALT)优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3、7d血清IL-12浓度分别为71.03±10.70、80.88±14.23均低于各对照组(P<0.05);TGF-β1组移植后7d出现交界性排斥反应,移植10 d后出现轻度排斥反应(P<0.05);TGF-β1基因转染组移植后3、7、10d汇管区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5±1.93、14.00±2.19、18.25±1.38,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TGF-β1组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58 d,明显长于各对照组.结论 TGF-β1基因改造的imDC能诱导大鼠移植免疫耐受,在诱导器官移植耐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回肠转位术(ileal transposition,IT)与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 2 DM)GK大鼠模型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正常体质量GK大鼠随机分为IT组、RYGBP组和Sham组,每组10只,记录大鼠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3组大鼠均于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 1 c)及GLP-1水平。结果 1并发症发生和死亡。术后Sham组及IT组大鼠均未见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术后仅RYGBP组有5只大鼠发生并发症,其中3只死亡。与Sham组和IT组比较,RYGBP组大鼠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P0.05)。2 FBG。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FBG水平均较低(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FBG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但各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INS及Hb A 1 c。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FINS水平均较高(P0.05),但Hb A 1 c水平均较低(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FINS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Hb A 1 c水平均低于Sham组(P0.05),但同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GLP-1。同组内与术前比较,RYGBP组和IT组大鼠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GLP-1水平均较高(P0.05);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RYGBP组和IT组大鼠的GLP-1水平均高于Sham组(P0.05),但同时点RYGBP组和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与RYGBP对非肥胖型T 2 DM GK大鼠均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但与RYGBP比较,IT的并发症更少,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中乙酰肝素(Hp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9周末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荧光、电镜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Hpa、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血清TP、Alb均明显降低,血清TC、TG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小球内Hpa、TGF-β1表达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血清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小球内Hpa、TGF-β1表达减少(P0.05)。中药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显著降低MN大鼠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血脂代谢,能够抑制Hpa、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BM)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基底膜的增厚,促进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修复,从而减轻肾脏损伤,延缓肾脏慢性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所致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改善作用,以及对钙、磷、FGF-23及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2只用腺嘌呤灌胃造模28 d,另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5组:模型组,升清降浊胶囊低、中、高浓度组(剂量0.09、0.18、0.36 g/ml)、肾衰宁胶囊组(剂量0.225 g/ml),每组各10只。造模完成后第3天,每天8:00am给药治疗,观察实验第8周大鼠一般情况、肾脏病理形态学、血清中Scr、BUN、钙、磷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GF-23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UN、Scr、磷、FGF-2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UN、Scr、磷、FGF-2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以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最为显著;血钙水平上升,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肾脏组织TGF-β1、Smad2、Smad6、BMP-7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Smad6、BMP-7蛋白表达与上述因子相反(P0.05)。结论:(1)升清降浊胶囊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中磷、FGF-23的水平,提高血钙含量,以高剂量组明显。(2)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干预TGF-β1/Smads/BMP-7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导致的疼痛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病理改变及循环中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大鼠36只,体重20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SNL模型组(SN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12例。建立稳定的疼痛模型后,三组大鼠均予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产生溃疡性结肠炎。分别于SNL术前、TNBS造模前及造模后第7天和第14天采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浓度变化,并于造模后第7天取病变明显部位的结肠组织观察炎症病理改变。结果三组大鼠术前IgG、IgM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神经结扎后SNL组血清IgG浓度略低于Sham组,而血清IgM浓度明显低于Sham组(P0.05);TNBS造模第7天SNL组大鼠血清IgG、IgM浓度升高幅度明显小于Sham组和Con组(P0.01);TNBS造模第14天SNL组大鼠血清IgG浓度明显低于Sham组及Con组(P0.05);TNBS造模第7天,与Sham组和Con组比较,SNI组结肠病变范围更为广泛,炎症程度更为严重。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机体体液免疫,使血清IgM、IgG浓度降低,从而加重肠道炎症病理改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大鼠CRF实验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诺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术后2个月处死大鼠,用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来评价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和蒙诺组与模型组相比,GSI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组、蒙诺组四组间在GSI、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TGF-β1表达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能下调CRF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过度表达,减轻肾脏病理组织学损伤,这一下调作用可能是该药治疗CRF和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β抑制剂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的影响并检测巨噬细胞亚型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RIRI组、PKCβ抑制剂+RIRI组(Inhibitor+RIRI组),每组6只。术后24 h取血清、左肾组织标本,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和病理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CD68、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CD20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IRI组大鼠血清Scr、BUN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5),Inhibitor+RIRI组大鼠血清Scr、BUN含量明显低于RIRI组(均为P0.05)。Sham组肾脏无明显损伤,RIRI组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管结构损伤明显,Inhibitor+RIRI组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管结构损伤轻于RIRI组。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CD68、iNOS及CD206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均为P0.05);Inhibitor+RIRI组CD68、iNOS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RIRI组(均为P0.05);Inhibitor+RIRI组CD206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P0.05)。结论 PKCβ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RIRI,这可能与PKCβ抑制剂改善缺血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向M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SD大鼠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不同时间段骨痂局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了解TGF-β在增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每组40只)单纯四肢骨折组(对照组)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实验组)(每组40只),两组均利用逆转录PCR基因扩增技术对骨折后l、2、3、4周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骨折后1周TGF-β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后3周其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基因表达均在骨折后2周达到峰值,峰值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表明,TGF-β基因参与了增强的骨折愈合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S-100防粘连冲洗液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对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0.5%S-100组(C组)、3%S-100组(D组)、5%S-100(E组)和泰陵组(F组)。通过粘连分级、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羟脯氨酸测定观察S-100预防腹腔粘连效果的同时,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B、C、D、E及F组在粘连分级、HE染色及羟脯氨酸测定方面均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D、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3组与B、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C、D、E、F组粘连组织内CollagenⅠ含量比A组低(χ2=11.098,P=0.049)。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1,P=0.976)。结论:S-100防粘连冲洗液具有明显预防腹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其作用优于透明质酸钠,最佳作用浓度区间为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山甲方(HQSJ)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中药组(UUOA)、西药组(UUOE)、中西药组(UUOAE).治疗第14天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结果:经过2周的处理,各组BUN及Scr与Sham组分别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观察:Sham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内几乎无TGF-β1、FN表达.其他各组14天时大鼠TGF-β1、FN在肾小管、肾间质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肾小球分布相对较少,表现为黄褐色颗粒状沉积,尤其在UUO组.UUOAE组、UUOA组、UUOE组表达均较模型组轻.UUOAE组最轻、UUOA组其次、UUOE组最差,与Sham组比较,UUO组及各治疗组大鼠Scr、BUN、TGF-β1、FN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UU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QSJ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RIF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肺综合征(HPS)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肌样分化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3~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取20只大鼠,采用慢性胆总管结扎法制备HPS模型,剩余大鼠行假手术,取腹主动脉血样4ml,离心后取血清.另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PMVECs.PMVECs接种于低糖DMEM培养基(106个/c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HPS组,每组24皿.C组给予正常大鼠血清,HPS组加入HPS大鼠血清,血清终浓度为10%.于细胞孵育24h(T1)、48 h(T2)和72 h(T3)时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PMVECs内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α-actin)、肌钙蛋白、TG 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C组PMVECs内SM-α-actin、肌钙蛋白表达阴性,可见少量SM-MHC表达,HPS组PMVECs内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表达阳性.与C组比较,HPS组SM-MHC、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T1时比较,T2.3时HPS组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T2时比较,T3时HPS组SM-MHC、SM-α-actin、肌钙蛋白、TG 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TGF-β1在HPS大鼠PMVECs肌样分化时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衫醇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紫衫醇组,肝纤维化模型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每日1次连续7 d诱导,之后,肝纤维化模型+紫衫醇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紫杉醇液,隔日1次,共3次;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观察肝脏病理学和血清学指标变化,及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别用TGF-β1、紫杉醇+TGF-β1处理,以无处理的HSC-T6细胞为对照,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纤连蛋白及I、III型胶原m 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无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模型组出现肝纤维化病变,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可见肝组织中度坏死,无明显坏死结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转氨酶、总胆红素(TIBL)、透明质酸(HA)水平均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后者较前者在TBIL、ALB、HA方面有明显改善(均P0.05);正常对照组肝组织无明显α-SMA表达,肝纤维化模型组和与肝纤维化模型+紫杉醇组肝组织均有α-SMA表达,后者的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前者(P0.05);与无处理的HSC-T6细胞比较,TGF-β1与紫杉醇+TGF-β1处理后的HSC-T6细胞纤连蛋白及I、III型胶原m RNA与蛋白均明显上调(均P0.05),后者的上调程度明显低于前者(均P0.05)。结论:紫杉醇可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产生和发展,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vaspin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再将30只造模成功的DN大鼠随机分为3组:DN组、vaspin组、氯沙坦组,每组10只。干预12周后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NF-κB和TGF-β_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DN组大鼠的Scr、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NF-κB和TGF-β_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pin组大鼠的Scr、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DN组(P0.05),肾组织中NF-κB和TGF-β_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N组(P0.05)。结论:Vaspin可能通过下调DN大鼠肾组织NF-κB和TGF-β_1的表达,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研究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细胞因子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OVX组)、雌二醇组(OVX+E2组)、葛根素组(OVX+PUE组),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分别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和骨代谢指标,检测股骨BMD,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OVX组血清TNF-α、TGF-β、IL-6和IL-1较Sham组均显著增高(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TNF-α、TGF-β、IL-6和IL-1较OVX组均显著降低(P0.05)。OVX组血清Ca、P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Ca、P较OVX组均显著升高(P 0.05)。OVX组血清ALP、BGP、PICP、TRAP-5b、ICIP、CTX水平较Sham组均显著升高(P 0.05),OVX+E2组和OVX+PUE组血清ALP、BGP、PICP、TRAP-5b、ICIP、CTX较OVX组均显著降低(P0.05)。OVX组较Sham组股骨BMD显著降低(P0.05),OVX+E2组和OVX+PUE组较OVX组股骨BMD均显著升高(P0.05)。OVX+PUE组骨皮质明显变厚,骨小梁数量增多增粗,排列较规则,髓腔明显缩小,骨细胞增多。结论葛根素通过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调节骨代谢骨矿化、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改善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安Ⅰ号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TGF-β1和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大鼠GMC传代培养,分别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肾安Ⅰ号对大鼠GMC的毒性作用及增殖水平,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法观察大鼠GMC表达TGF-β1和HGF情况.结果:(1)台盼蓝染色排斥试验显示:肾安Ⅰ号25%、12.5%和6.25%浓度组各时段细胞活力均达90%以上,经x2检验,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MTT法测OD值显示:肾安Ⅰ号对大鼠GMC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92和0.976,P<0.05);LPS组大鼠GMC增生水平明显高于GMC组(P<0.05或P<0.01);肾安Ⅰ号各浓度组大鼠GMC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P<0.05或P<0.01).(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PS组TGF-β1表达明显高于GMC组(P<0.05),而HGF表达与GM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安组TGF-β1表达与GM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GF表达明显高于GMC组(P<0.01);肾安组TGF-β1表达明显低于LPS组(P<0.01),而HGF表达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肾安Ⅰ号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培养条件下的大鼠GMC增殖,下调TGF-β1的表达,上调HGF的表达,具有阻缓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多因素所致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肾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 cell immune globulin sticky protein 1,TI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IgAN的炎症免疫机制。方法取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牛血清白蛋白溶液(400 mg/kg,1 mL/100g)隔日灌胃,持续6周;皮下注射蓖麻油0.5 mL+四氯化碳溶液0.1 mL,每周1次,持续9周;并给予脂多糖(LPS)溶液(0.05 mg/只),分别于第6、8周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纯化水隔日灌胃,相同时间点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0.4 mL/只和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只,造模时间为10周。造模后,检测两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能指标;采用ELSI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及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IM-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8周,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灰暗、精神萎靡、便溏等症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IgA含量和肾组织的IgA荧光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4、IL-6水平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的TGF-β1和TIM-1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多因素所致IgAN模型和临床IgA患者体征相似,其发病机制和炎症因子释放与TGF-β1及TIM-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GF-β1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分空白对照组、TGF-β1受体阻滞剂组、TGF-β1刺激组和TGF-β1+受体阻滞剂组共4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建立支持细胞原代双室培养模型,应用跨上皮电阻测定法(TER)检测单层细胞两侧跨细胞电阻值;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支持细胞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Ⅱ(Claudin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各组细胞增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P0.05),TGF-β1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增加(P0.05),而TGF-β1+受体阻滞剂组与TGF-β1刺激组相比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各组细胞凋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P0.05);各组细胞间T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9,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TER降低(P0.01),与TGF-β1刺激组比较,TGF-β1+受体阻滞剂组和TGF-β1受体阻滞剂组细胞TER升高(P均0.01);各组支持细胞中ZO-1、ClaudinⅡmRNA及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mRNA)=0.49,0.93,P均0.05;F_(蛋白)=0.28,1.31,P均0.05),而Occludin mRNA及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mRNA)=6.86,F_(蛋白)=6.87,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组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而加入受体阻滞剂后,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回升(P均0.05)。结论:TGF-β1对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并能通过调节Occludin蛋白的表达而影响大鼠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