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内酯B低、中、高剂量(15、30、60mg/kg)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行手术通路但不夹闭冠状动脉。造模完成后,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d,疗程7d。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波动变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Bcl-2、Bax、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B各剂量组大鼠心电图明显改善,其中高剂量组大鼠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银杏内酯B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病变明显改善,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Bax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银杏内酯B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激活型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蕨麻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心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9、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蕨麻乙醇提取物0.9,1.8,3.6 g.kg-1干预组,阳性药物恬尔心组(盐酸地尔硫卓,diltiazem,30 mg.kg-1)。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Caspase-9 m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检测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结果:TUNEL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凋亡,模型组凋亡指数为(31.5±3.6)%;各组蕨麻乙醇提取物均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细胞凋亡导致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大量表达,而给予蕨麻乙醇提取物后,1.8,3.6 g.kg-1剂量组缺氧损伤心肌Caspase-9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0.9 g.kg-1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各剂量组蕨麻乙醇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Caspase-3 mRNA水平(P<0.05)。免疫组化分析提示各干预组蕨麻乙醇提取物均可显著抑制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蕨麻乙醇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并抑制Caspase-3,Caspase-9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董淑英  童旭辉  刘浩  高琴 《中药材》2012,(11):1824-1828
目的:观察石榴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和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及心率(HR)变化,并计算心率-血压乘积(RPP);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的活性;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参数(MAP、HR及RPP)数值均降低(P0.01);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心肌Caspase-3的活性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榴多酚150、300、600 mg/kg组MAP、HR及RPP有所提高(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心肌损伤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心肌Caspase-3活性减弱(P0.01),BCL-2的表达显著增强;各组BAX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石榴多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aspase-3的活性,上调BCL-2/BAX表达比例,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尔硫组,每组20只;采用夹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生化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B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显著降低,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AST、CPK、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GB各组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细胞凋亡状况较模型组均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0、60 mg/kg组AI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 GB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内酯B(15、30、60 mg/kg)组,每组20只。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波动变化;通过高频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中心肌酶含量;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B(15、30、60 mg/kg)组心电图明显改善,以银杏内酯B 60 mg/kg组最为显著;银杏内酯B(30、60 mg/kg)组LVIDd、LVIDs显著减小(P0.05),FS显著提高(P0.01),EF、SV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心肌酶(AST、CPK、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变明显改善,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1)。结论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苗药理气活血滴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防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模型组、理气活血滴丸(175 mg/kg)组和辛伐他汀(40 mg/kg)组。给药组连续灌胃10天,假手术组和MIRI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45 min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复制MIRI大鼠模型。复灌后监测左心功能;取左心室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TUNEL-POD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法检测心肌组织ATP含量;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WST-8法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情况。结果:与MIRI模型组比较,理气活血滴丸(175 mg/kg)组大鼠左心功能和左心室肌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线粒体损伤减轻;细胞凋亡发生率减少;心肌组织ATP含量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理气活血滴丸对MIRI模型大鼠的防护机制与其改善左心室肌细胞超微结构、抑制细胞凋亡和减轻线粒体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MT(25、50、100 mg/kg)组和地尔硫(1 mg/kg)组;通过夹闭冠状动脉30 min后松夹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立即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治疗(每天1次,疗程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TTC染色分析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心肌酶(AST、CPK、LDH)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结果经OMT(50、100 mg/kg)治疗7 d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降低血清中AST、CPK、LDH含量,改善心肌组织病变,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AI,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降低心肌组织中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OMT能够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提示O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OMT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以及降低NF-k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GM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于术前7d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最后1次给药2h后,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行手术通路但不夹闭冠状动脉。实施心电图监测,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百分率,HE染色法进行心肌组织病理检查,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GMI中、高剂量组大鼠心电图明显改善,表现为PR间期、QRS间期显著延长且ST段抬高程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及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Bax和激活型Caspase-3蛋白明显下调(P0.05或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善DGMI高剂量组优于低、中剂量组。结论:DGMI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调节凋亡相关Bcl-2、Bax、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且其作用体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7)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芝麻素高(160 mg/kg)、低(8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和心肌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水平,并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水平、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芝麻素预处理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肌损伤,降低血清c TnⅠ、LDH水平,提高血清及心肌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和NO水平(P0.05或P0.01),并能显著提高心肌组织SOD蛋白表达及Akt、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aspase-3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或P0.01)。结论:芝麻素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Akt/eNOS信号通路、增加NO合成,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景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模型组、银杏内酯组,以及红景天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10d,于末次给药30min后,除假手术组外行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构建大鼠MIRI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IA),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IL-6、心肌细胞IA和Caspase-3表达情况均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各组血清TNF-α、IL-6、心肌细胞IA和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且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红景天能减轻大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黄合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型白细胞/2型淋巴细胞样蛋白( Bcl-2)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生黄含剂低、中、高剂量组(17.5,35,70 mg·kg-1分别加入5 mL·kg-生脉饮),每组8只,分别给药7d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黄合剂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 P<0.05),其中以生黄合剂高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生黄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参附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左室前壁缺血处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及抗氧化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生理盐水ip连续3 d;川芎嗪注射液预处理组(LI):川芎嗪注射液术前连续3 d ip(20 mg·kg-1·d-1);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参附注射液术前连续3 d ip(10 mg·kg-1·d-1);川芎嗪联合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LI+SFI):川芎嗪(20 mg·kg-1·d-1)+参附注射液(10 mg·kg-1·d-1)术前连续3 d ip。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取左室前壁缺血处的心肌组织制备10%匀浆取上清液。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代二硝基甲苯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左室前壁缺血处的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38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较sham组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HSP70,p38 MAPK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LI组较IR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和GSH-Px活性升高(P0.05),HSP70显著升高(P0.01),P38MAPK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0.01)。SFI较IR组,SOD,GSH-Px活性升高(P0.05),HSP70升高(P0.05),p38 MAPK表达降低(P0.05)。LI+SFI组较IR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HSP70显著升高(P0.01),p38 MAPK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0.01)。LI+SFI组较LI组(P0.05)、SFI组(P0.01)SOD活性增高,LI+SFI组较SFI组GSH-Px活性增高(P0.05),HSP70阳性表达增强(P0.05),p38 MAPK阳性表达减弱(P0.05)。结论:川芎嗪、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均可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尤以川芎嗪联合参附注射液效果更明显。机制可能与增加SOD,GSH-Px活性、增强HSP70表达和抑制p38 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桑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桑叶总黄酮(TFMF)高、中、低3个剂量组,通心络胶囊组。手术前1周,MSTF服用不同剂量的MSTF(35,70,140 mg.kg-1.d-1),通心络胶囊组按照100 mg.kg-1.d-1服用,其余2组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S/LV,IS/AR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且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TFMF能降低IS/LV,IS/AR,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或P<0.01),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TFMF能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心脑滴丸对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地奥心血康(DAXXK,0.07 g.kg-1)组、益心脑滴丸高(YXNH,3 g.kg-1)、中(YXNM,1.5 g.kg-1)、低剂量(YXNL,0.75 g.kg-1)组,连续预防口服给药7 d。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各检测指标,心电图(ECG)变化,同时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梗死区/缺血危险区(An/AAR)显著增大(P<0.05)。与I/R组相比,YXNH能明显升高HR,LVSP,±dp/dtmax,降低LVEDP,(P<0.01或P<0.05),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增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明显减小An/AAR(P<0.01),其作用强度与DAXXK相似;YXNM和YXNL对I/R有保护作用,但没有DAXXK明显。结论:益心脑滴丸对I/R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功能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坏死面积、心肌细胞DNA电泳、凋亡细胞的形态(TUNEL法、电镜)及bcl-2与bax原位杂交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黄芪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缺血组bcl-2与bax表达增多,再灌注组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黄芪治疗可下调bax且一定程度上调bcl-2.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黄芪可确实抑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额旁1线"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60min后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再灌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和血清NO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E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IR组(P<0.05),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左室收缩压均高于IR组(P<0.01,P<0.05),血清NO含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夏配方颗粒干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连夏配方颗粒189.00,94.50,47.25 mg·kg-1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以建立AM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ig,其余各组均给予相应实验药物;连续给药30 d后,采用超声检测各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LV Mas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EF,FS明显降低(P<0.01),LVEDV,LVESV,LVEDD,LVESD,LV Mass,LVPWd,LVPWs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连夏配方颗粒189.00 mg·kg-1组大鼠EF,FS明显升高(P<0.05),LVEDV,LVESV,LVEDD,LVESD,LV Mass,LVPWd,LVPWs明显降低(P<0.05),连夏配方颗粒47.25 mg·kg-1组大鼠LV Mass,LVPWs明显降低(P<0.05,P<0.01),与美托洛尔组比较,连夏配方颗粒189.00 mg·kg-1组大鼠LV Mass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夏配方颗粒能够显著改善AMI大鼠左心室重构与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7.5,15,30 g·kg-1)瓜蒌薤白白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生理学、血清学和组织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瓜萎薤白白酒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6组SPF级大鼠采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分离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摘取左室心肌做常规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瓜蒌薤白白酒汤组在造模后10~30 min各时间段均见T波明显回落(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瓜蒌薤白白酒汤组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病理组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瓜蒌薤白白酒汤剂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易操作和高存活率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方法及其有效的评价手段。[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腹腔麻醉后,开胸手术结扎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功能变化,左室导管术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取出心脏,观察心脏外形,切片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心肌酶学指标。[结果]该法的手术存活率高达91.67%,术后24 h取出心脏可见左心室梗死区心室壁颜色较周围心肌浅,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明显弱于假手术组。TTC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明显。[结论]该方法提高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存活率,模型稳定,重复性好,可满足一次结扎或缺血再灌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悸宁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步长稳心颗粒组(9.0 g·kg-1),心悸宁高、中、低剂量组(6.0,3.0,1.5 g·kg-1),分别记录各组注射Pit前、后各时间点心电图,比较T波的变化率及心率,测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LAD)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稳心颗粒组(9.0 g·kg-1)和心悸宁组(3.0 g·kg-1),分别给药4 d后进行LAD造模,造模成功者继续给药3 d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动脉血压(SBP,DBP)、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左室发展压(LVDP),测定血清中MDA,SOD,CK和LDH,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心悸宁(6.0,3.0 g·kg-1)能明显缓解15 s,2,5 min时Pit所致大鼠心电图T波的改变(P<0.01或P<0.05),各剂量组均显著改善15 s(P<0.05),30 s(P<0.01)时的心率。心悸宁(6.0,3.0 g·kg-1)能显著增加Pit所致缺血大鼠的SOD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DH,CK,MDA的含量(P<0.01或P<0.05);心悸宁(3.0 g·kg-1)能明显降低LAD造模大鼠的MDA,LDH和CK(P<0.01或P<0.05)。心悸宁(3.0 g·kg-1)能明显升高LAD造模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LVDP,+dp/dtmax(P<0.01或P<0.05)和降低LVEDP(P<0.01);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心悸宁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