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5~2010年期间行手术切除的31例混合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以男性居多(25例,80.6%),中位年龄58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3例(74.2%),AFP≥20gg/L者13例(41.9%),伴肝硬变者18例(58.1%),8例(25.8%)伴淋巴结转移。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32.3%和12.9%,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侵犯、镜下癌栓、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混合型肝癌预后差。R0切除可能提供给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mix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mHCCCC)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确诊为mHCC-CC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统计术后生存时间. 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7~76岁;其中男性11例(64.7%);无临床症状10例(58.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例(70.6%);甲胎蛋白阳性( >25 ng/ml) 12例(75.1%);糖类抗原199阳性(≥37 U/ml)4例(25.0%).17例患者中肿瘤均完整切除,即包括转移灶在内的肿瘤切除,切缘离肿瘤边缘1.5 cm以上,同时清扫肉眼可见或影像学提示的肿大淋巴结.术后6、12和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8%、86.5%、57.7%;术后100、200 d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3%、43.5%;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1 d.结论 mHCC-CC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案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混合型肝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根据随访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混合型肝癌.其中男性10例(83.3%),女性2例(16.7%),年龄40~59岁,平均(51士6.3)岁.11例(91.7%)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0例(83.3%)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16.7% (2/12)的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FP)阳性C>25 ng/ml),33.3%(3/10)的患者CA19-9阳性(>37 U/ml).在获得随访患者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27.2%和9.1%.结论 混合型肝癌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但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6例混合型肝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SPSS13.0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46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术前血清AFP及CA19-9阳性率分别为48.8%和58.1%。在获得随访患者中,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8%,32.6%,17.1%和41.9%,23.5%,5.9%。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卫星灶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混合型肝癌术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总体预后较差,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卫星灶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来自肝细胞的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来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以及同时含有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混合型肝癌(cHCC-CC).混合型肝癌临床较少见,大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3.5%.对其与肝细胞型和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报道亦甚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小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41例胃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男性35例,女性6例;确诊年龄39 ~ 84岁,中位年龄62岁;胃上部病变31例(75.6%),胃中部3例(7.3%),胃下部7例(17.1%).结果 41例胃SCC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至最终确诊的时间间隔1~13个月,中位时间为3个月;肿瘤最大径2.5~15.0 cm,平均6.5 cm;38例(92.7%)以手术为初始治疗方案,其中25例(61.0%)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3例(31.7%)行姑息性手术,3例(7.3%)仅行化疗.初始的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31和8例.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1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6.3%和36.6%.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与肿瘤最大径(x2=5.565)、体重变化(x2=3.688)、手术的根治程度(x2=11.747)以及是否复发(x2=17.966)有关(P<0.05).结论 胃SCC是胃恶性肿瘤中的罕见病理类型,临床误诊率较高,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胃SCC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肝癌类型,单一肿瘤组织中既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又有胆管细胞癌(chlangiocarcinoma, CC)结构,兼具HCC和CC特征,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其流行病学、放射学和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混合型肝癌(cHCC-CC)病人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54例cHCC-CC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3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分析cHCC-CC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4例cHCC-CC病人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为84.7%、61.1%、47.0%,无病生存率为50.8%、46.9%、26.4%,中位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29.1、1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为OS和DFS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P=0.035)、微血管侵犯(P=0.023)、淋巴结转移(P=0.041)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微血管侵犯(P=0.007)、淋巴结转移(P=0.024)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CC-CC预后较差,兼有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的特点,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影响病人预后生存,建议据此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混合型肝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2 d"于2008年8月18日人院.患者于入院2 d前行体检时发现"肝内异常",当时无腹痛、腹胀,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胃纳减退,无消瘦.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0.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以往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极少,预后极差。随着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步切除,以及外科多模式综合治疗的迅速发展,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在肝癌切除的同时,酌情联合手术,既治疗了肝癌同时又治疗了门静脉高压症。我科对4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小肠间质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NIH恶性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该组病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4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位于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29例,其中有消化道出血16例.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22%,而无出血史者为6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1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原发部位、复发转移及消化道出血是小肠间质瘤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小肠间质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肿瘤原发部位、复发转移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小肠间质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1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例,年龄40~79(61.1±7.9岁)岁。本组41例患者全部行手术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41例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接受化疗+放疗13例,单纯化疗11例,单纯放疗1例,剩余16例术后未做特殊治疗。患者随访6~61(24.0±13.6)个月,41例患者中22例存活,19例死亡。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39.02%、21.95%、7.32%、4.88%。接受单一手术治疗和术后综合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2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期和T_1期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0个月和3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术后辅助化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少见,恶性程度高,外科手术与术后综合治疗相结合有望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HCC-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46例HCC-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CC-CC患者的病理结果、手术方法、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46例HCC-CC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剖腹探查肝切除手术治疗43例(93.48%)、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3例(6.52%),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对45例HCC-CC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4.44%、26.67%、8.89%,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4.44%、46.67%、31.11%;45例HCC-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9.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脉管浸润、肿瘤直径、TNM分期、肝包膜侵犯、病灶数目是影响HCC-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CC-CC患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术后生存率较低,多种因素对HCC患者的预后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41例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残胃癌(GSC)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追踪并随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2月的49例GS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收集有效GSC病例41例(男37例,90.24%),中位发病年龄66岁,初次手术至GSC发生的平均病程为25年,且随年龄的增长有缩短趋势(P=0.003);患者年龄越小,GSC的病理分期越高(P〈0.01),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多数GSC伴淋巴结的转移(60.98%),5年生存率37.00%。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残胃癌是病理类型相对特殊的一类胃癌,手术根治是提高残胃癌生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青年组(≤35岁)和74例对照组(36~69岁)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组pTNM分期、分化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Ⅰ~Ⅱ期患者生存率无差异,Ⅲ期则有显著差异。结论:强调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的同时,也要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与对照组生存率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探讨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就诊的CD合并肠瘘的273例病人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肠瘘特点、临床用药方案及预后转归。结果 273例病人中,男女比为2.5:1;起病年龄为29(22,40)岁;确诊年龄为31(25,42)岁;起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为22(8,31)个月;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分别为腹痛(78.0%)、腹泻(28.9%)及发热(26.0%);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末端回肠(56.8%);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性质为穿透性病变(54.9%),其次为狭窄(42.1%)、无狭窄无穿孔(2.9%)及肛周病变(19.0%)。共并发肠瘘442例次,其中肠外瘘有327例次(73.9%),最常见的类型为回结肠吻合口瘘124例次(28.1%),肠内瘘有115例次(26.1%),其中肠膀胱瘘38例次(8.6%)。肠内(91.9%)及肠外(72.9%)营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57.9%)及雷公藤多苷(48.0%)是治疗此类病人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共有227例(83.1%)病人行抗感染治疗,β-内酰胺类(77.6%)及硝基咪唑类(56.0%)是最常用药物。所有入选病人共接受外科手术625例次,确诊后1、3及5年的累积手术率分别为34.4%、59.0%及63.0%。共有9例(3.3%)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确诊后1、3、10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8.5%、97.8%和96.7%。
结论 与西方及其他亚洲国家文献资料相比,该中心CD合并肠瘘病人在性别比、发病部位、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尚须继续进一步随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肝转移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PDAC肝转移病例共240例,并随访本组患者。采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本研究患者中,截至随访终点,共有227名患者死亡(94.58%),中位生存时间为5.34月。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50%、16.36%和5.39%。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年龄、CA19-9、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化疗为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4分期、肿瘤低分化、未接受化疗为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4分期、肿瘤低分化程度、未接受化疗为胰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生存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生存资料.结果 全组随访率100%,随访期为3~279个月,中位随访65个月.随访期间,全组共有49例复发,5年内复发者占71.4% (35/49).其中有21例局部复发,28例出现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患者中肺转移8例、骨转移7例、肝转移9例、脑转移3例,其他少见转移部位包括软组织、肾上腺1例.全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4.3%和72.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辅助化疗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P=0.085)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P=0.041)和腋窝淋巴结转移(P =0.024)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