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恒温动物体内的原虫,有着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目前,已从全球分离到1 457个弓形虫虫株,确定了189个基因型(http://ToxoDB.org),其中南美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于我国流行的弓形虫虫株基因型及致病性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我国弓形虫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及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弓形虫种群结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恒温动物体内的原虫,有着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制。近年来关于弓形虫种群结构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目前,已从全球分离到1 457个弓形虫虫株,确定了189个基因型(http://ToxoDB.org),其中南美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于我国流行的弓形虫虫株基因型及致病性的研究尚十分有限。本文总结了我国弓形虫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及特点,以期为深入研究中国弓形虫种群结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已知弓形虫仅有一个种,但存在众多的基因型。研究表明,弓形虫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分离的弓形虫虫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对其分子流行病学、感染的溯源以及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弓形虫基因型的鉴定方法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流行于贵阳猫源弓形虫株基因型分布及其毒力。方法 采自贵阳的2株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CT-1,CT-2),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在SAG1, SAG2, SAG3, BTUB, GRA6, c22-8, c29-2, L358, PK1和Apico十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弓形虫CT-1株1×103个速殖子分别腹腔注射SPF级KM、BALB/c、C57BL、ICR小鼠,观察其存活率及死亡时间,进行毒力分析。结果 从贵阳分离出2株弓形虫株,在10个遗传位点经PCR-RFLP分析均为China 1型(ToxoDB #9)。通过进行不同品系小鼠毒力研究显示,CT-1虫株感染C57BL、BALB/c、KM和ICR小鼠死亡率分别为100%、100%、30%和20%,有显著差异;CT-1虫株对C57BL和BALB/c鼠的毒力显著高于KM和ICR小鼠(P<0.01)。结论 流行我国的弓形虫分离株具有有限的遗传多态性;在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我国西南地区,弓形虫China 1仍为其优势基因型;该型CT-1虫株对不同品系小鼠的致死力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分离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的弓形虫虫株(KS株)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刚地弓形虫的基因型。方法抽提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弓形虫分离株(KS株)速殖子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选择11个基因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自江苏省先天性畸胎分离的弓形虫虫株和1例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全血DNA样本中均获得完整分型条带,经鉴定均为弓形虫基因型Ⅰ型。结论Ⅰ型刚地弓形虫可能是江苏地区引起妊娠异常结局妇女和HIV-弓形虫共感染患者的优势基因型虫株。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刚地弓形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在实验及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进行基因型测定 ,显示B基因型 31例 (5 1 7% ) ,C基因型 2 6(43 3% ) ,D基因型 3例 (5 0 % )。B型、C型与干扰素应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例D型均有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HBV基因型可能不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D型对干扰素应答率高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麦积山景区蜱及野鼠体内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采集蜱标本,采用夹夜法捕捉野鼠。经种类鉴定后,提取病原体DNA,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共检测4个蜱种1 273只蜱标本,其中若蜱1 126只,成蜱147只,若蜱分组进行处理和检测,共分为67组,其中13组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成蜱15只检测阳性。检测4个鼠种42只野鼠,其中10只检测阳性,不同鼠种阳性率存在差别(χ2=16.93, P=0.00),4个鼠种中以大林姬鼠的阳性率为最高,达到33.33%。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蜱及野鼠标本中莱姆病螺旋体为B. garinii 及B. afzelii基因型,其中B. garinii基因型占78.95%。结论 麦积山景区存在莱姆病螺旋体,并至少有B. garinii 及B. afzelii两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沈阳地区61例HCV-RNA阳性血清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HCVⅡ型感染占70.5%(43/61),HCVⅢ型感染占27.9%(17/61),HCV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1/61)。初步证明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对91例肝癌病人中HCV-RNA阳性的27例血清基因分型,Ⅱ型占74%(20/27),其余为Ⅲ型。可见HCVⅡ型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发生率高,已明确HBV为A~H8个基因型。HBV基因型是反映HBV自然史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HBV变异是引起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累积变异可引起基因型的改变。国内有关重型肝炎与HBV基因型及进化树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对65例HBV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对部分B型和C型重型肝炎HBVS基因进行测序及其进化树分析,旨在探讨重型肝炎基因型分布及进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地区野生鸟类的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在对东北地区野生鸟类进行调查时,从翼根静脉采集约500μL全血,凝血后分别分离出血清,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方法检测血清中弓形虫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到179份野生鸟类血清样本,其中弓形虫阳性血清样本20份,总的血清阳性率约为11.17%。179只野生鸟隶属于9目17科31种,其中鸽形目、雀形目、隼形目、鴷形目、佛法僧目、雁形目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26%(1/19),9.09%(9/99),14.29%(3/21),15.00%(5/22),16.67%(1/6),和25.00%(1/4)。按不同食性分类,肉食性、杂食性或水生动植物为食的鸟类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2.00%(3/25),10.60%(15/141),15.38%(2/13)。按照鸟类是否迁徙分类,候鸟和留鸟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1.67%(14/120),10.71%(6/59)。结论东北地区的野生鸟类中弓形虫抗体的阳性率约为11.17%,显示弓形虫感染现象常见于野生鸟类。  相似文献   

12.
疫苗是防治弓形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弓形虫疫苗研制经历了全虫疫苗、虫体特异组分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等4个发展阶段。弓形虫DNA疫苗较传统疫苗虽有诸多优势,但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单价DNA疫苗和佐剂增强型DNA疫苗可诱导机体对弓形虫感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复合多重DNA疫苗将是弓形虫疫苗今后的发展趋势。此外,弓形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和安全性还不十分清楚,进一步探讨疫苗免疫机制和弓形虫免疫逃避机制,将有助于研制高效、安全、实用的弓形虫DNA疫苗。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弓形虫不同虫株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小差异,这可能是导致不同虫株对小鼠急性毒力差异的原因。近年来,对弓形虫基因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编码毒力相关的重要的抗原基因。各分离株基因组之间只有1%。2%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各不同虫株间较稳定。弓形虫株大多数属于Ⅰ型、Ⅱ型和Ⅲ型中的一种,只有Ⅰ型是公认的小鼠强毒株,其余两型属弱毒株。目前的观察认为弓形虫基因组的变异度要比表型的变异度小。该文综述了与虫株毒力表型密切相关的基因,如SAG1,SAG2和SAG5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造成弓形虫表型差异的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若干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菱形体蛋白(rhomboid)为一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内发挥酶解作用。刚地弓形虫的菱形体蛋白可识别微线体蛋白的跨膜区,并对其进行蛋白水解,使微线体蛋白的N端片段释放人介质中。微线体蛋白的蛋白水解过程对于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非常重要。深入研究刚地弓形虫菱形体蛋白,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菱形体蛋白的功能及研制新的药物以防治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病.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孕妇,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弓形虫给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隐患与日俱增.目前,尚无针对弓形虫...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primary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amongst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strains in Malaysian patients with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by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in domain V of 23S rRNA. METHODS: Gastric biopsies were obtained from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scopy. DNA extraction was followed by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the primers Hp23-1 and Hp23-2 flanking a region of 425bp within the bacterial 23S rRNA peptidyltranferase (Hp23S fragment). Analysis of the 23S rRNA gene mutations is based on the generation of restriction sites for two restriction enzymes: BbsI and BsaI,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base substitutions characteristic of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from A to G at positions 2142 and 2143, respectively. RESULTS: Gastric biopsy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107 patients. A fragment of size 425bp corresponding to that expected from amplification of domain V of 23S rRNA was PCR-amplified from only 105 samples. The amplicon was subsequently subjected to restriction by BbsI and BsaI. Only 1 sample (0.95%) had the BbsI mutation (base substitution at A2142G) and 2 samples (1.90%) the BsaI mutation (base substitution at A2143G). Thus 3 of 105 (2.9%) samples harbored clarithromycin resistant strains. CONCLUSION: In our experience, PCR-RFLP is a rapid and precise method to detect the resistance of H. pylori to clarithromycin. Using this method, a low prevalence of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was detected in our local Malaysian strains. This augurs well for the continued use of clarithromycin as a first line drug in the treatment and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龙陵县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的基因型特征。方法使用基因提取试剂盒提取龙陵县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的基因,运用巢式PCR技术分别对弓形虫SAG2基因(241bp、221bp)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投射仪下观察结果。用DNA胶回收试剂盒切胶回收PCR产物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置于37℃恒温培养箱孵育16h,孵育后的酶切产物用2.5%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摄像观察结果并与弓形虫基因Ⅰ型标准株进行对比鉴定。结果 112份HIV阳性者全血37份扩增出弓形虫SAG2基因(241bp、221bp)。从37份弓形虫SAG2基因(241bp、221bp)扩增阳性的全血标本中选择条带较亮的6份进行酶切,并与弓形虫基因I型标准株比对,初步确定2号标本为基因Ⅲ型,其他标本为基因Ⅰ型。从酶切的6份标本中选择2份进行测序,其中1份为酶切Ⅲ型(测序的2号标本)。经过基因序列对比分析,各弓形虫株之间SAG2基因的碱基对差异较小。其中基因Ⅰ型36份,Ⅲ型1份。结论初步确定云南省龙陵县HIV阳性者感染弓形虫的基因型以Ⅰ型为主,Ⅲ型少见,未见Ⅱ型及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我国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感染对宿主脑组织铁代谢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只C57BL/6(体质量15~17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4 000个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TgCtwh3虫株速殖子,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无菌PBS,饲养6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小鼠脑组织铁元素水平;采用RNA芯片检测两组小鼠脑组织差异基因数目并对功能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弓形虫表面抗原1(Toxoplasma gondii surface antigen 1,TgSAG1)基因及部分锌铁调控蛋白(Zrt⁃ and Irt⁃like protein, ZIP)家族mRNA表达水平;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脑组织海马齿轮回(dentate gyrus, DG)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结果 光镜下可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DG区细胞坏死,电镜下见感染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出现胞质空泡化、核皱缩坏死、线粒体嵴断裂消融、自噬小体增加等超微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水平上调[(32.92 ± 0.90) µg/g vs.(37.72 ± 1.10) µg/g;t = 3.397, P < 0.01];RNA芯片检测感染组小鼠脑组织发现721个基因上调、276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在金属离子结合能力上有明显富集。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脑组织金属元素转运体ZI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t = 8.659,P < 0.05)、GPx4表达下降[(1.046 ± 0.025) vs. (0.720 ± 0.101);t = 3.129,P < 0.01])、MDA水平升高[(4.37 ± 0.33) nmol/mgprot vs.(5.93 ± 0.54) nmol/mgprot;t = 2.451,P < 0.05)]、VEGF蛋白平均OD值上调[(0.348 3 ± 0.017 8) vs. (0.490 6 ± 0.010 5);t = 6.641,P < 0.01]。结论 Chinese 1优势基因型弓形虫感染后,小鼠脑组织中铁元素蓄积、抗氧化能力下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提示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宿主脑组织铁代谢而导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