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为近年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已经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但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通过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而改善认知功能,但术后微栓塞事件使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而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抑郁症、高龄等则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期望正在进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能够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带来更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患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 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对伴轻度认知损害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住院治疗的54例伴轻度认知损害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患者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和Stroop色词测验(SCWT)进行术前24 h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手术前后MMSE评分(P=0.000),TMT-A测验时间(P=0.000)和TMT-B测验时间(P=0.000),SCWT-A测验时间(P=0.000)、SCWT-B测验时间(P=0.036)和SCWT-C测验时间(P=0.000),以及SCWT-A测验正确个数(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3和6个月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执行功能(TMT-A和TMT-B测验时间,SCWT-A、SCWT-B和SCWT-C测验时间)显著改善(均P0.05),而SCWT-A测验正确个数术后3个月减少(均P 0.05)、术后6个月增加(均P 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伴轻度认知损害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8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无脑栓塞及脑出血事件发生,1例支架内出现明显斑块。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手术对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4-12收治的3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植入手术,手术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MMSE和MoCA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CBF与rTTP低于术前,其他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植入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也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变化。方法 2014年1~12月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狭窄≥75%)颈动脉狭窄20例。术前5 d、术后3周采用320排螺旋CT评估脑灌注,用蒙特利尔国际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26.3±2.2)分较从术前5 d[(23.3±1.7)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和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脑灌注,改善病人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白质损害 (WML )与事件相关电位 P30 0变化关系 ,探讨 WML在认知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 :35例经 MRI证实的 WML ,进行影像学、简易智能状态检测 (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 P30 0测定 ,依据 WML体积将其分为轻度 (<5 cm3)、中度 (5~ 15 cm3)和重度 (>15 cm3) ,并对 WML与 P30 0潜伏期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轻度 WML 11例 ,中度 17例 ,重度 7例 ,主要表现为 T2和质子密度加权像上高信号 ,分布在脑室周围、半卵园中心及皮层下白质。轻度及中度 WML时 MMSE测定值无降低 ,重度 WML时 MMSE也只降低为 2 6 .9。随 WML的程度加重 ,P30 0潜伏期延长越明显 ,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具有正相关。结论 :观察老年性 WML主要依靠 T2像或质子密度加权像。MMSE在反应 WML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时不够敏感。 WML能引起事件相关电位 P30 0延长 ,其损害程度与 P30 0潜伏期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损害特点,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91例TIA或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CD和CTA或DSA检查,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狭窄组43例(狭窄率≥50%)和对照组48例(狭窄率<50%),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对两组患者MoCA总分、子测试得分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受教育年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异常因素后,狭窄组患者MoCA总分、执行功能(交替连线试验)、视空间结构功能(复制立方体和画钟)、延迟回忆功能(延迟回忆)方面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命名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力、定向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损害,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和延迟回忆功能方面的显著受损为特点。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可能促进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长期疗效,以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并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8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卒中率和再狭窄率。结果168例患者共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79次(其中11例为双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76.4±12.5)%降低到(11.2±7.8)%。术后临床随访(12-56个月,平均24.5个月),其中5例发生治疗侧的TIA或小卒中(2.6%),1例为非治疗侧的小卒中,1例非卒中死亡(0.6%)。12个月以上的DSA随访中无症状性再狭窄2例(1.2%),63例有明显内膜增生(<50%)。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能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及残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01―2019-04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及狭窄率,随访1 a后的脑部、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而颈动脉狭窄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1 a过程中的脑部、心血管、颅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6、12个月后2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增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减少颈动脉狭窄率,降低病死率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起始段狭窄52例,颅外段狭窄8例;狭窄程度50%~70%14例,70%~90%28例,≥90%18例)予以CAS治疗,共释放64枚支架,15例应用保护伞。结果狭窄程度由术前(73.4±9.5)%降至术后(12.5±8.2)%,53例斑块消失;5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在1周内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53例,血压下降48例,血管痉挛5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低灌注综合征、晕厥各1例;随访3个月~2年,无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0例复查DSA,仅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结论CAS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DTI、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T2-FLAIR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额颞顶枕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分析FA、MD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FA值分别为0.602±0.043、0.270±0.034、0.294±0.043、0.302±0.032,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囊前后肢、枕叶、胼胝体膝部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胼胝体压部、顶叶白质的MD值分别为(0.918±0.029)、(0.826±0.015)×10-9m2/s,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而内囊前后肢、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膝部的MD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D患者表现为脑白质的选择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种选择性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评价AD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1],因此越来越收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部分病人术后易出现低血压、心率慢、栓塞、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本文收集我科2009-04-2013-02 收治的23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3大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80%,颈动脉狭窄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的发展,使得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替代疗法,尤其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CAS更是具有CEA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目前影响这一治疗效果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技术成功率并减少操作过程中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并发症。笔者在脑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给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术后第1 d、3个月及1年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段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颈动脉的血管内径明显增大,PSV和EDV明显降低(均P0.01)。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3个月的颈动脉CDFI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1年的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P0.05),PSV和ED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术后颈动脉狭窄得到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部分患者出现支架处血管再狭窄,但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MCI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认知功能检查,对WML进行评分及分级,分析WML与认知功能的联系及M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MCI组WML的评分、年龄及中度、重度WML、总WML的比率较对照组升高,其认知功能较对照组下降,且与WML评分相关.年龄、中度WML、重度WML与MCI发病有关.结论 WML影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年龄、WML是M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不同部位的脑梗死,均经DSA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支架植入,术前的平均狭窄率(NASCET方法计算)为(78.5±8.6)%,治疗以后的平均狭窄率为(17.2±8.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有2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无一例发生脑梗此。术后随访6-12月,无颈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冉狭窄的发生,未见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予颈部MRA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进行MMSE及MoCA评定,同时对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登记。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颈部MRA及血管超声检查证实,其中轻度狭窄32例(40%),中度狭窄26例(32.5%),重度狭窄16例(20%),完全闭塞6例(7.5%)。颈动脉狭窄组无论MMSE还是MoCA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o-CA及MMSE评分越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加重,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02—2019-10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171例进行研究。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斑块最大厚度进行检测,术后6个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有无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管腔缩小率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并对管腔缩小率与颈动脉斑块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ROC法判断颈动脉斑块厚度对CAS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171例患者中33例(19.30%)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中7例管腔直径缩小50%及以上。再狭窄组患者管腔缩小率及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均明显大于未狭窄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S术后管腔缩小率与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对CAS术后再狭窄诊断截断值为0.437 mm,AUC为0.841,P=0.000,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86.2%。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与CAS术后管腔缩小率呈正相关关系,斑块最大厚度0.437 mm患者再狭窄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0.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128-1133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