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100 mg/kg,淫羊藿苷中剂量组:50 mg/kg,淫羊藿苷低剂量组:25mg/kg和剂量为10 mg/kg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观察淫羊藿苷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含水量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和Trk B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运用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的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50mg/kg和100 mg/kg的淫羊藿苷均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损伤症状;降低其脑含水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CA1区神经元凋亡;上调BDNF和Trk B的表达。其中100 mg/kg效果最为明显,而最低剂量25 mg/kg几乎为无效剂量。结论:淫羊藿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上调BDNF与Trk B的表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脑皮层血流速度,Western Blot方法和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BDNF蛋白以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皮层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具有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脑组织BDNF表达上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于再灌注72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RQ-PCR、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皮质BDN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皮质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上升(P<0·01)。结论:眼针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华  陈泽涛 《环球中医药》2012,5(8):569-572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讨BDNF在脑缺血中的意义及滋肾通络方对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灌胃20天后,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几乎见不到BDNF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切片染色增强,阳性细胞略有表达;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见到切片染色强,BDNF阳性细胞强表达,尤以中药高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最强。结论 BDNF与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有关。滋肾通络方可通过调节BDNF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损伤修复,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 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 g/kg)组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 m 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ig给药并分别于给药后1、3、7 d随机取4只大鼠,以灌注法取脑组织,冰冻法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量(P<0.05);各剂量的作用强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结论三七皂苷R g1能上调BDNF阳性蛋白的表达,通过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的表达影响,探讨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MCAO大鼠模型后进行眼针刺激,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BDNF、TrkB、P75NT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TrkB及P75NTR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体针组和眼针组BDNF、TrkB表达均上调,并且眼针组高于体针组(P〈0.01);P75NTR的表达下调,眼针组下调更明显(P〈0.01)。结论:眼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和TrkB的表达,下调P75NT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白杨素(Chry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噻唑兰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白杨素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白杨素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脑中动脉阻断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对白杨素体内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进行评价。体内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含水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白杨素对正常PC12细胞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且在谷氨酸(10 mM)损伤模型中白杨素(药物浓度为10 μM)对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白杨素诱导MSC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神经标志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白杨素给药组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缺血半暗带损伤情况,上调了大鼠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白杨素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量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 h及23.5 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 ~ 1.0 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 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续命汤组、环孢素A组、溶媒组5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层线粒体热休克蛋白60 (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mitofil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半暗带皮层Hsp60、mitofilin蛋白的表达上调(P 0.05)。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组、环孢素A组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显著上调脑缺血半暗带皮层Hsp60、mitofil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续命汤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脑缺血半暗带皮层Hsp60、Mitofilin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各穴后,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鼠脑各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内BDNF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高,针刺加缺血再灌注组的表达较前者更高(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表达升高,利于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针刺治疗可促进脑内源性BDNF蛋白的合成,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BDNF,MMP-9,ERK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康脑液干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及康脑液高、中、低剂量(28.6,14.3,7.15 g·kg-1·d-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1,6,12,24,72,168 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组织BDNF,MMP-9,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康脑液高、中剂量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ERK1/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MMP-9表达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24 h梗死灶体积康脑液高,中剂量组较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康脑液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BDNF的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同时抑制脑内MMP-9的表达,发挥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布正提取物(GHE)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HE高、中、低剂量组(7,3.5,1.75 g·kg~(-1))和阳性药组(天保宁银杏叶片,0.007 g·kg~(-1)),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5 d,在第30~3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大脑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HE高、中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数(P0.05);GHE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海马CA1区Bax表达,升高Bcl-2,NT-3,BDNF表达(P0.05,P0.01)。结论:GHE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CA1区NT-3,BDNF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舒郁宁心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氟西汀)、舒郁宁心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为期21 d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建模2周后起,进行为期21 d的给药。其中正常组不给药,模型组ig生理盐水,西药组ig氟西汀药液12 mg·kg-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ig舒郁宁心方药液2.5,7.5, 25.0 g·kg-1。对比各组大鼠在第1天(造模前)和第56天(给药结束后)的体重、糖水摄入量、水平运动格数、垂直运动次数。对比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和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第56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体重、糖水摄入量、水平运动格数、垂直运动次数及CA1区和CA3区的BDNF和TrkB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IA)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舒郁宁心方各剂量组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结论:舒郁宁心方可以改变海马组织中的BDNF和TrkB表达水平,进而起到一定的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慢性抑郁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组(生理盐水)、六味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2. 60,7. 81,23. 50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造成CUMS模型。每周称体质量,观察其行为学指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其海马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活动能力、兴趣等明显降低(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2. 60,7. 81,23. 50 g·kg~(-1)可明显提高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P 0. 01)和旷场实验的站立次数(P 0. 01);7. 81,23. 50 g·kg~(-1)明显提高旷场实验的总距离(P 0. 05,P 0. 01);2. 60,7. 81 g·kg~(-1)可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潜伏期(P 0. 01);7. 81 g·kg~(-1)可增加血清中雌激素含量(P 0. 05);CUMS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内的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明显下降(P 0. 05,P 0. 01),六味地黄汤2. 60 g·kg~(-1)显著增加海马组织内的GPR30,CREB mRNA表达(P 0. 05,P 0. 01),7. 81 g·kg~(-1)明显增加海马组织内的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量(P 0. 05,P 0. 01)。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抗抑郁作用,逆转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障碍,其中中剂量组药效最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雌激素和提高大鼠海马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对糖尿病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Z,120 mg·kg-1)复合高脂饮食的方法诱导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筛选出存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小鼠,并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14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0.45 g·kg-1),金芪降糖片高(2倍临床等效剂量1.31 g·kg-1)及低(临床等效剂量0.655 g·kg-1)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ig给药10周。在给药前及给药10周后,各测一次小鼠的空腹血糖(FBG)和体重。10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忆能力;尼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突触素(SYN)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尿病小鼠FBG明显升高,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神经损伤明显,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海马SY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芪降糖片高剂量组可降低糖尿病小鼠FBG,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神经损伤状况,显著升高血清BDNF水平,显著增加海马SYN mRNA表达水平,各治疗组小鼠体重较稳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含量对海马神经细胞保护及营养修复,并促进海马SYN mRNA表达上调调节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苗药迷沉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am样酪氨酸激酶-1(fl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苗药迷沉方对VD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98只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术制备VD模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对照。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6 mL·kg-1);西药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0.62 mg·kg-1)蒸馏水混合液灌胃;苗药组给予苗药迷沉方低(16 g·kg-1)、中(32 g·kg-1)、高(64 g·kg-1)剂量灌胃;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神经学评分并结合Morris迷宫实验检测造模成功后4 d、治疗8周后学习记忆成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flt-1,BDNF和bFGF表达水平。 结果: 经8周治疗后,动物逃避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苗药迷沉方中剂量组潜伏期、错误次数及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药迷沉方、西药在提高VD大鼠潜伏期,降低VD大鼠错误次数以及对神经行为学评分影响均有显著疗效,而苗药迷沉方组明显优于西药组。苗药迷沉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比,海马内表达VEGF,flt-1,BDNF及bFGF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苗药迷沉方中剂量组海马内表达VEGF,flt-1,BDNF及bFGF含量升高最为明显。 结论: 苗药迷沉方能改善VD大鼠行为学评分及提高记忆成绩,其机制可能为增强VD大鼠海马内VECF,flt-1,BDNF及bFGF的表达水平,激发脑内神经的损伤修复达到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浸膏(Huatuo Zaizao extractum,HTZZ)对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 )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HTZZ高、中、低剂量组(5,2.5,1.25 g·kg-1)。每组11 只,灌胃给药,MCAO手术当天开始连续给药7 d,每日1次。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I/R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7 d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侧神经发生,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结果:90 min MCAO/7 d再灌注半暗带皮层新生神经元(BrdU+-NeuN+)数量增加。伴随这一变化,损伤侧皮层ERK和CREB磷酸化表达升高,VEGF和BDNF水平升高。HTZZ可促进缺血侧新生成熟神经元(BrdU+-MAP-2+) 产生,促进ERK 和CREB磷酸化,提高VEGF和BDNF水平。结论:HTZZ可促进神经发生,可能是有效中药华佗再造丸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风防治灵丸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含水量、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0只键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中风防治灵丸高、中、低剂量组(5.184,2.592,1.296 g·kg-1)、步长脑心通对照组(0.691 g·kg-1),每组10只,从术前7d开始灌胃,第8天造模,至处死前每天给药,手术前后疗程11d,分别于造模术后6,24,72 h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于术后72 h进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常规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风防治灵丸高、中剂量组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并能显著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梗死范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中风防治灵丸高、中、低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含水量,减轻脑水肿,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中风防治灵丸高、中剂量能明显改善脑缺血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减轻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害.结论:中风防治灵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失荅剌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海马区死亡因子(Fas),死亡因子受体(Fas L)蛋白和Fas mRNA,Fas L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失荅剌知丸抑制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金纳多组,失荅剌知丸低剂量组,失荅剌知丸中剂量组,失荅剌知丸高剂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再分为12,24,72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SD大鼠6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制成,术后2 h进行再灌注。金纳多组、失荅剌知丸低剂量组、失荅剌知丸中剂量组、失荅剌知丸高剂量组分别在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前30 min给予相应药物第1次灌胃,以后每天灌胃2次,失荅剌知丸:低剂量11.92 g·kg~(-1),中剂量23.83 g·kg~(-1),高剂量47.66 g·kg~(-1);金纳多浓度14.44 g·kg~(-1),鼠灌胃容积为10 m L·kg~(-1);假手术组、模型组按同样方法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组3个亚组在给药时间分别持续12,24,72 h后取材。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观察失荅剌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海马区Fas,Fas L蛋白及Fas,Fas 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各时间点Fas,Fas L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各时间点Fas,Fas L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金纳多组比较,失荅剌知丸中剂量组Fas,Fas L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失荅剌知丸高剂量组各时间点Fas,Fas L表达有所减少(P0.05,P0.01),尤以72 h组减少明显(P0.01)。结论:失荅剌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