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于腹部手术后1~3周内发病,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该肠梗阻是由于肠壁水肿、炎性渗出和肠管间广泛粘连所致,故很少发生肠绞窄和肠坏死。虽病程较长,但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治愈。若贸然再次手术,极易并发肠瘘,腹腔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致命性并发症,死亡率高然29.4%。当然,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肠绞窄和腹膜炎等病情恶化迹象,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影响经手术治疗的小肠梗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93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小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占38.9%,疝占37.8%:发生肠管绞窄者42.0%,肠管坏死者23.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术后30d内死亡率为4.1%。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3d。70岁以上老年人(P=0.033)、糖尿病(P=0.017)、恶性肿瘤(P=0.003)、WBC超过15×10^9/L(P=0.017)和入院与手术间隔时间(P=0.039)是绞窄性肠梗阻高发生率的独立因素;老年(P=0.031)和恶性肿瘤(P=0.013)是手术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因素;老年(P=0.016)和肠切除(P=0.017)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小肠梗阻的肠管绞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部分病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发生肠坏死而必须手术治疗.我们研究发现可导致肠梗阻的常见粘连类型如内疝、索带、成角、扭转、粘连成团等,腹内疝导致肠绞窄最多,而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中腹内疝发生率甚高,其肠绞窄发生率亦较高.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临床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9例,均为粘连直接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无肿瘤复发或其他可导致肠梗阻的腹腔内疾患,其中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25例,距阑尾切除术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达35年;肠梗阻手术时间最早为发病24h内,22例在3d内手术,最长35 d手术.  相似文献   

4.
腹内疝性肠梗阻6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腹部手术或炎症后发生的肠梗阻,临床上常以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且多数伴有肠绞窄,重者已发生肠坏死。本院1961~1984年底共收治急性肠梗阻1598例,经手术确诊为腹内疝者66例(不包括胃切除术后内疝)占肠梗阻的4.1%。本文总结腹内疝性肠梗阻诊疗中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21例患者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同时有3例行多期增强CT,15例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在飞利浦影像工作站2位腹部放射高级职称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 结果术前21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术前CT诊断小肠梗阻21例,提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3例,肠管绞窄5例,术前诊断符合率14.29%,漏诊率为85.71%。所有患者均手术证实小肠梗阻,肠管绞窄9例,11例合并肠扭转,1例合并腹茧症。主要影像表现包括:局部明显粘连伴束带形成21例(100%),局限性肠梗阻21例(100%),肠管异位21例(100%),无疝囊(100%),占位征象/周围脏器移位21例(100%),鸟嘴征13例(61.90%),缆绳征/漩涡征17例(80.95%),肠壁增厚伴肠周明显渗出15例(71.43%)。肠粘连束带腹内疝的CT表现特征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 结论肠粘连束带腹内疝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提高认识并熟知其影像征象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7例腹内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腹探查手术证实为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口后疝3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口后疝2例,胆道空肠Roux-Y吻合口后疝2例,经腹腔粘连间隙疝5例,肠系膜裂隙疝3例,造瘘口旁内疝1例,盆底裂隙疝1例。均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腹内疝临床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均以肠梗阻收入,对有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考虑腹内疝者,应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裂孔导致内疝绞窄比较少见,但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有时可见到。下面介绍3例在县级和县以下医院遇到的病例,均导致绞窄性肠梗阻,其中2例发生休克及肠坏死。3例均经手术证实。肠系膜裂孔系一先天性畸形,可发生于空肠或回肠系膜或系膜根部,肠管穿过裂孔而绞窄,此种情况没有疝囊。也可经裂孔进入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成为疝窝。此疝诊断比较困难,因病人主要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症状与体征,有时尚合并肠扭转。如果病人既往未施行过腹部手术而突然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应考虑到此种病因的可能。治疗原则与绞窄性肠梗阻同,若裂孔未包括在切除的肠袢内应予缝闭以免再发。由于此症可发生于基层任何医院,故应引起广大基层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标准,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5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6例发生肠管绞窄。10例考虑腹内疝,其中网膜孔疝1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黏连束带疝5例。术后证实均有肠梗阻,其中,十二指肠旁疝2例,网膜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2例,盲肠周围疝1例,胃切除术吻合口后疝1例,肠黏连束带内疝8例。各型腹内疝CT的共有征象和一系列个体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地诊断腹内疝,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2006年3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SB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0 d内)的38例中各种原因所致小肠内疝占9例(23.7%).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32~72岁).术后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为7.8 d(2~17 d),平均行保守治疗时间为3.4 d(1~8 d).术后早期内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机械性梗阻表现,症状重,进展快,可早期出现肠绞窄.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特征性内疝表现,以增强CT检查最佳.本组术中见6例患者已发生肠绞窄,其中4例患者发生肠坏死.本组共行肠切除术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8 d(8~42 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小肠内疝可发生于术后早期,易于发生绞窄坏死,应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军选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87-687
患者,男,18岁,3个月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4d前在该院二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肠坏死切除及肠排列术。3h前患者进流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经保守治疗不缓解,转入我院再次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有300ml血性渗液,空肠上段部分肠段扩张,色泽发黑,张力高,探查为该段肠管疝人肠排列肠管间,发生绞窄坏死,再次行肠切除吻合,修补系膜裂孔,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Sublay无张力疝修补在老年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院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Sublay无张力修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22、4.50,χ2=15.989、2.421,P=0.031、0.026、0.011、0.001、0.001)。结论 Sublay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人腹壁切口疝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疝囊横断与剥离两种处理方式在成人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GilbertⅢ型)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医院60例TAPP术后腹股沟斜疝(Gilbert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疝囊处理方式分为横断组(26例)和剥离组(3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 结果剥离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高于横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0、6.832,P均<0.05);横断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剥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6、3.933,P均<0.05);横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剥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术后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横断和剥离两种疝囊处理方式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横断疝囊的处理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VAS评分低、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10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传统手术组(53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而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患儿的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隐匿性疝、对侧疝突出、复发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19.072、58.681、14.511、4.981,P均<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4 152.85±541.59)元高于传统手术组(3 860.71±459.7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腹腔镜组住院时间(2.07±1.12)d与传统手术组(2.14±1.4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78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传统手术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03)。术后腹腔镜组对侧疝突出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9.4%,P=0.003);隐匿性疝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比0,χ2=5.248,P=0.022);2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8%,χ2=2.038,P=0.153)。 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迅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发生因素,以期预防及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发生在Billroth-II式术后(Eiselsberg术后26例及Moynihan吻合术后8例)。发病时间为术后1个月内至21年,1年以内发病者28例(82.4%)。突发上腹部疼痛伴腰背放射痛是其主要表现。本组术前误诊率为82.3%。全组均经手术治疗,病死率为29.4%。结论:腹内疝是一种严重并发症。Billroth-II术后凡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的患者均应考虑此病,早期手术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盐袋压迫的必要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8例Ⅰ~Ⅲ型的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65例(腹腔镜组),107例术后给予盐袋压迫,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93例(开腹组),68例术后给予盐袋压迫,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感染、阴囊或大阴唇水肿、患者的主观感觉等。 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均痊愈出院。开腹组术后给予切口盐袋压迫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和阴囊或大阴唇水肿发生率、患者主观感受均优于无盐袋压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9、χ2=6.934、F=3.376,P=0.024、0.008、0.039),而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t=1.294、χ2=0.463,P=0.121、0.496)。腹腔镜组术后给予盐袋压迫与无盐袋压迫患者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感染、阴囊或大阴唇水肿和患者的主观感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1.396、χ2=0.196、1.739、F=0.370,P=0.217、0.084、0.658、0.187、0.692)。术后给予盐袋压迫患者的比较中,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和患者主观感受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3、F=4.869,P=0.044、0.009),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及阴囊或大阴唇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t=0.417、χ2=2.251、1.114,P=0.562、0.134、0.291)。 结论对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切口盐袋压迫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效预防阴囊或大阴唇水肿,提高患者的主观感受,而对于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盐袋压迫与否对其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S)与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治疗脐疝、脐旁疝的临床疗效,探讨TES的安全性与局限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行腹腔镜修补术的48例脐疝、脐旁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IPOM;研究组23例,接受TES.术后随访6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入路由Hesselbach三角进入途径修补股疝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股疝患者,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分为经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环处进行修补法(A组)和由Hesselbach三角进入修补法(B组),各20例,分别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发现隐匿疝、术中使用补片、嵌顿疝内容物及其处理、早期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A、B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切除、网膜切除、术中发现隐匿疝、术中使用补片、术后再发、术后切口感染、血清肿、尿潴留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0.117、0.274,χ2=0.257、0.305、3.243、0.173、2.105、0.360、0.173、0.229,P=0.294、0.907、0.781、0.612、0.581、0.072、0.677、0.147、0.548、0.677、0.633);而A组在术中另做切口探查、术后异物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94、7.025、5.625,P=0.002、0.008、0.018)。 结论前入路由腹股沟韧带上方经Hesselbach三角进入修补股疝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8.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对照组采用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各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2.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7±5.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手术当天VAS评分为(5.7±0.6)分,术后1、2、3 d的VAS评分为(4.7±0.7)分、(2.8±0.5)分、(1.2±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可有效减轻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与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腹股沟疝213例,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A组)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组(B组)。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及术后1、2d 的疼痛评估。结果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1、-0.589、-0.488、-0.013、403.619,χ2=0.002,P=0.556、0.833、0.626、0.990、0.001、0.967)。术后1、2 d 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0.024,P=0.978、0.988)。A组发现对侧隐匿疝10例(9.2%),B组未发现,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P=0.016)。随访2年,二组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疝和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儿童疝都属于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易掌握,各有优缺点,应因地制宜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