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及中药对自噬的调控作用进行介绍,对自噬的过程和相关分子机制、信号途径,自噬参与AD病理学表现的形成、神经元的缺失及与其他AD病理学表现,中药对自噬的影响,自噬在AD中的治疗意义进行总结.研究表明,自噬功能缺陷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AD.集中介绍自噬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自噬在阻止或延缓AD发生,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潜在治疗价值.在调节自噬,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关于中药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研究中药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调节自噬探讨中药治疗AD的潜在可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复方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的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机制,参与细胞诸多生理病理过程,维持机体内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的形成、增殖、转移以及能量代谢等诸多方面。自噬对肿瘤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自噬能抑制早期肿瘤的生成,促进晚期肿瘤的发展。目前自噬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调控肿瘤细胞自噬水平的作用。相对应于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复杂角色,抗癌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亦具有多面性,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引起细胞死亡、抑制肿瘤转移;或抑制自噬,增强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甚至可能在不同肿瘤类型中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自噬性死亡或保护性自噬作用。目前调控肿瘤自噬水平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皂苷、生物碱、多酚、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既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达到抗肿瘤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抑瘤作用。因此,本文对抗癌中药单体在调节肿瘤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研制以自噬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数量和质量控制以及线粒体正常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过度和自噬障碍以及自噬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等均影响退行性疾病病理进程。本文就线粒体自噬途径、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并探讨针灸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机制,以期进一步丰富针灸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胞中的过度磷酸化的抑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形成大量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自噬是一种机体内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自噬通路可以影响细胞中的Tau蛋白和Aβ,以达到治疗AD的目的。中医药的作用特点是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对发病机制不明的AD治疗有独特优势。目前中药对AD的防治已初见成效,研究者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以影响自噬的相关通路来调控自噬活性,从而进一步治疗AD。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进行分类叙述,讨论不同类别有效成分和复方通过影响自噬相关通路,调控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以及Aβ的生成和清除等并延缓AD进程,为之后中药以影响自噬为切入点来防治A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症状。然而,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而促进异常积聚蛋白的清除,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细胞器及细胞内错误折叠或异常聚集蛋白质的过程,对细胞稳态的维持和细胞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础水平自噬下降有关。文章综述了针灸对自噬效应的调控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针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发病时,自噬与凋亡是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的主要死亡方式,减轻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损伤和改善神经元症状是治疗脑缺血的重要措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不但是最经典的抗凋亡基因,而且与细胞的自噬通路密切相关。Bcl-2可以双重调控自噬与凋亡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脑缺血后神经元的存活。该文分析了脑缺血与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关系,并综述了Bcl-2介导的自噬与凋亡对脑缺血的作用及其双重调控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脑缺血研究提供新的靶点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mTOR是细胞凋亡及自噬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营养、药物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刺激均可通过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目前,诸多研究已经证明,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癌症、代谢紊乱(肥胖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卵泡发育障碍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以该通路为切入点,以细胞凋亡和自噬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中医药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节。其中包括中药单体、中成药、中药复方以及针灸等药物及物理疗法调控凋亡及自噬的实验研究。本文从mTOR信号通路入手,探讨了mTOR与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关系,综述了中医药经mTOR途径调节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今后,中医药领域仍可以mTOR信号通路为依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时效关系进行探索,为中医药在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内质网作为细胞内的一种膜质细胞器,通过参与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合成、折叠、成熟和翻译后修饰以维持细胞内稳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内质网环境受到干扰后蛋白质将发生折叠或错误折叠,此时内质网应激被激活,可对神经元的凋亡与自噬进行调控,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入手,探讨内质网应激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关系,介绍中医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与自噬的研究概况,为研究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作为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学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二者交互作用严重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但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抗原的呈递、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免疫检查点蛋白的降解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正向或负向调节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中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Ⅰ型干扰素(IFN-Ⅰ)先天免疫传感途径的激活来抑制其免疫原性并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扩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而自噬抑制则可通过降低M2型巨噬细胞浸润,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的识别,从而发挥免疫杀伤作用,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中医药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单方面调节自噬或者改善肿瘤免疫层面已有系统研究,而关于中医药调控“自噬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少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节细胞自噬,进而干预肿瘤免疫逃逸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但仍缺少系统阐述。该文通过对自噬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性、中药调控自噬干预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细胞可以通过自噬和溶酶体,消除、降解、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变性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再循环和再利用。自噬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影响肿瘤进程的多个层面,包括肿瘤基因、细胞周期、血管生成及溶酶体变化等。因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既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可能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衰老是细胞清除代谢废物的功能降低,导致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过度积累,从而使生命体的生存能力降低。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代谢途径,可以分解受损的蛋白和细胞器进行能量循环利用,并可参与衰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不同,将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过程分为诱导、核化、自噬前体的延伸及蛋白降解再利用。自噬的信号通路与衰老的调节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细胞自噬的水平与衰老密切相关,衰老进程中自噬水平降低,且自噬水平的降低可加速衰老进程,同时自噬水平升高可以延缓衰老,就是说自噬对于衰老的进程有调节作用,并分别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热量限制等方面探讨自噬调节衰老的机制。另外,中医药对于自噬及其对衰老的调节方面的研究仍为起步阶段,但从理论研究及药物实验等方面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自噬在槲皮素(quercetin,Que)诱导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免疫荧光法观察给药后自噬的发生; 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蛋白印迹法观察槲皮素诱导的SMMC-7721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结果 槲皮素对SMMC-7721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槲皮素可激活SMMC-7721 细胞的LC3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槲皮素给药前用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或者氯喹碱化溶酶体,可增强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使SMMC-7721细胞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槲皮素能明显抑制SMMC-7721 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自噬激活能降低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毒性;自噬的发生与溶酶体酶组织蛋白酶B表达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中药调控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细胞自噬与中医相关性等方面对自噬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is known to be widely resistant to therapy and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needed. Curcumin,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s a dietary spice is known to suppress the growth of multiple cancer lines, but the effects on mesothelioma cells are not well def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ACC‐MESO‐1, which is a human derived mesothelioma cell line. We found that curcumin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cell viability but did not induce apoptosis. Curcumin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LC3B‐II/LC3B‐I expression, and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osomes 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se changes were attenuated by RNA silencing of atg5. From these findings it was speculated that induction of autophagy was at least in part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cell viability by curcumin.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The triterpene glycyrrhizic acid (GRA), the main product from the Glycyrrhiza glabra medicinal plant, is known for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this work, GRA was studied for its ability to induce the autophagic process activator Beclin 1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to observe how this property could influence its antiviral activity. After 24 h of treatment, GRA induced a Beclin 1 production that was more than twofold high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rapamycin, used as a reference compound. When the compounds were added to HeLa cells together with the viruses, GRA demonstrated a strong anti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activity, whereas rapamycin had no activity. However, if the compounds were added to the cells 24 h before the viruses, GRA induced the production of an even higher amount of Beclin 1 and showed an improved antiviral effect; under these conditions, rapamycin was also able to exert a significant anti‐HSV1 activity. In conclusion, GRA is a strong inducer of the autophagy activator Beclin 1, which establishes a resistance state to HSV1 replic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白花丹素作用于乳腺癌MCF-7和BT54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LC3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LC3B、AMPK和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白花丹素可抑制乳腺癌MCF-7和BT549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其IC50分别为15.9μmol/L和13.51μmol/L;16、32μmol/L白花丹素处理后,MCF-7细胞MMP降低,ROS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LC3BⅡ、p-AMPK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使用AMPK抑制剂(10μmol/L Dorsomorphin)或自噬抑制剂(5 mmol/L 3-MA)与白花丹素(32μmol/L)同时处理MCF-7细胞后,LC3BⅡ、p-AMPK蛋白表达较单独使用白花丹素(32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