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鲜汁及复方芦荟胶囊中的芦荟苷及芦荟大黄素的方法。方法:A法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于354 nm波长处以外标法直接测定样品中芦荟苷;B法先将样品加三氯化铁和盐酸水浴加热回流使芦荟苷水解为芦荟大黄素后在287 nm波长处,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以外标法测定。结果:芦荟苷及芦荟大黄素线性范围均为0.04~0.4 μg。在此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芦荟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复方芦荟胶囊),RSD为1.37%;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2.5%(复方芦荟胶囊),RSD为3.6%。结论:该两种方法均比较灵敏、准确,而A法直接测定芦荟苷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燕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7):3047-3049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芦荟品种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方法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HPLC 测定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芦荟苷回归方程为 A =13.1784× c -2.8654,r =0.9996,在2.91~46.68 mg /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8.1%,RSD 为2.2%。芦荟大黄素回归方程为 A =49.2886203× c +37.246671,r =0.9982,在1.35~21.67 m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的各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分别为:华芦荟73.92μg / g、不夜城芦荟2.722μg / g、木立芦荟613.3μg / g、库拉索芦荟136.3μg / g、元江芦荟213.5μg / g。华芦荟中芦荟大黄素含量33.55μg / g,其他品种芦荟中未检出芦荟大黄素。结论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最高。所用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AE)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测定AE对体外培养的T24细胞的抑制率,并用作图法计算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E作用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MTT法测定显示,在5~160μg/mL浓度范围内,AE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关系,IC50为31.55μg/mL;光学显微镜下药物IC50剂量(32μg/mL)作用T24细胞后呈现明显的死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E可阻滞T24细胞进入G2/M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显示早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R T-PCR法显示myc基因表达下降。结论:AE能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并阻断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yc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的根茎部中提取得到的,是红景天中含量最高的天然活性化合物。该实验旨在研究红景天苷对人源性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作任何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空白组,以终浓度为20、40、80 μmol·L-1红景天苷处理的HepG2细胞作为红景天苷组。采用多功能细胞分析仪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中线粒体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相关迁移、侵袭及凋亡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细胞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愈合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红景天苷组(20、80 μmol·L-1)中能够穿过Matrigel基质胶的HepG2细胞数量呈浓度依赖性减少;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总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且阻滞细胞于G2/M期(P<0.05);红景天苷组(20、80 μmol·L-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红景天苷组(20、40、80 μmol·L-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蛋白及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蛋白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肌动蛋白结合蛋白(Girdin)及Bcl-2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红景天苷对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表明红景天苷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癌化疗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清热解毒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方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0125~16.2μg、1.025~16.4μg、1.025~16.4μg、1.025~16.4μg、0.625~1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9998,0.9997,0.9994,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2.0%,101.7%,102.1%,100.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可作为清热解毒方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通过B 淋巴细胞癌-2 基因(Bcl-2) 相关X 蛋白(Bax)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选用肝癌SMMC-7721 细胞,设置SMMC-7721 组、5 氟尿嘧啶组、芦荟大黄素低、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5 氟尿嘧啶组加入5 氟尿嘧啶至终浓度为80 μg/mL,低、高剂量组加入芦荟大黄素至终浓度分别为100 μg/mL、200 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 个平行样,培养72 h。试验结束后,采用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水平,RT-PCR 法及Western-blot 法测定细胞Bax、Caspase-3 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与SMMC-7721 组比较,其余各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自噬小体、凋亡率、Bax、Caspase-3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存活率降低(P<0.05),自噬小体、凋亡率、Bax、Caspase-3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5 氟尿嘧啶组比较,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自噬小体、凋亡率、Bax、Caspase-3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诱导该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且其机制与芦荟大黄素能促进Bax、Caspase-3 mRNA 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决明子及决明子茶中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决明子及决明子茶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缓冲体系为 15 0mmol/L硼砂 30 0mmol/LSDS 10 %乙醇 (pH 9 6 0 )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5 0cm× 75 μm) ,分离电压为 2 0k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温度为 (2 5± 0 3)℃ ,进样时间为 5s。 结果 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在 4~ 12 0 μg/mL、10~ 2 0 0 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 6 %和 10 2 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决明子药材及决明子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炎止痛洗剂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 lltim a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20~0.406μg、0.016~0.318μg、0.016 2~0.323 0μg、0.016 4~0.328 0μg、0.008~0.16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4%、99.57%、99.75%、97.24%、98.5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消炎止痛洗剂的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黄廑虫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分别在0.042—0.840ug(r=0.9996)、0.168~3.352ug(r=0.9998)、0.084~1.680ug(r=0.9997)、0.093~1.852ug(r=0.9999)和0.174—3.488ug(r=0.9994)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RSD=1.43%)、98.63%(RSD=0.64%)、97.80%(RSD=1.46%)、97.29%(RSD=0.97%)和98.45%(RSD=0.8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黄廑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大黄虫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黄虫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分别在0.042~0.840μg(r=0.9996)、0.168~3.352μg(r=0.9998)、0.084~1.680μg(r=0.9997)、0.093~1.852μg(r=0.9999)和0.174~3.488μg(r=0.9994)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RSD=1.43%)、98.63%(RSD=0.64%)、97.80%(RSD=1.46%)、97.29%(RSD=0.97%)和98.45%(RSD=0.88%)。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黄虫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剂量薄荷醇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因子-12(CXCL-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阐释薄荷醇抗肝癌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立薄荷醇(25,50,100,200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利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CCK-8)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方法检测薄荷醇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薄荷醇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薄荷醇处理HepG2细胞炎症和趋化因子IL-8,CXCL-12 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薄荷醇处理对HepG2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薄荷醇(25,50,100,200μmol·L-1)在体外对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有抑制作用。薄荷醇100μmol·L-1时抑制作用明显(P 0. 05);薄荷醇(50,100,200μmol·L-1)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 0. 05),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薄荷醇(100,200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的IL-8,CXCL-12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P 0. 05),进一步证实薄荷醇通过抑制炎症趋化因子起到抗癌作用。结论:薄荷醇在体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IL-8,CXCL-12,VEGF的表达有关。此结论为薄荷醇抗肝癌作用的阐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辣椒碱(capsaicin)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立不同浓度辣椒碱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CCK-8)检测辣椒碱(0,25,50,75,100,150,200,250μmol·L-1)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穿透小室(transwell)检测辣椒碱(0,50,75,100μmol·L-1)的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0,50,75,100μmol·L-1)处理肝癌SMMC-7721细胞24 h后,对细胞中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100μmol·L-1)作用24 h后均对细胞存活率未产生明显影响,从150μmol·L-1开始,随着辣椒碱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75,100μmol·L-1)干预能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75,100μmol·L-1)干预能明显上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Vimentin,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干预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肝癌SMMC-7721细胞中Vimentin,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细胞内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diclofenac)对上述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对双氯芬酸作用的影响,以探讨双氯芬酸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内COX-2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蛋白水平,cell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肝细胞癌HepG2和Hep3B细胞均高表达COX-2 mRNA和COX-2蛋白,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微弱表达COX-2。10~200μmol·L-1的双氯芬酸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和Hep3B细胞的增殖(P<0.01),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41和35.21μmol·L-1。双氯芬酸对QSG7701的抑制作用较弱,IC50值为170.23μmol·L-1。20μmol·L-1 PGE2与50μmol·L-1双氯芬酸共同孵育能显著削弱后者抗HepG2和Hep3B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双氯芬酸通过抑制COX-2活性和PGE2的生成,特异性地抑制表达COX-2的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D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CTD处理后,HepG2细胞pro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ERK1/2抑制剂(PD9805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与CTD共处理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CTD在2.5μmol·L~(-1)时就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不出现明显凋亡。CTD 5μmol·L~(-1)时HepG2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率达40.4%。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D 5μmol·L~(-1)组细胞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说明CTD 5μmol·L~(-1)组会出现细胞凋亡,与流式结果相符。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结论:CTD 2.5μmol·L~(-1)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5μmol·L~(-1)时能够促进HepG2细胞凋亡,提示CTD既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连-大黄-肉桂复方及其组分配伍对人肝癌SMMC-7721及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PI3K/AKT-FOXO3a通路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及HepG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复方和复方中黄连、大黄、肉桂各自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大黄素和桂皮醛不同配伍的肝癌细胞增殖;进一步以复方及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简称组分)作用肝癌细胞24h,RT-qPCR检测PI3K、AKT和FOXO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 p110、AKT、p-AKT、FOXO3a和p-FOXO3a蛋白表达。结果复方、小檗碱、大黄素和桂皮醛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有较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小檗碱、大黄素和桂皮醛最佳配伍比例分别为44、23、4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复方和组分均能显著上调人肝癌SMMC-7721及HepG2细胞FOXO3a mRNA表达,PI3K mRNA表达也呈上调趋势,SMMC-7721细胞AKT mRNA表达显著下调,但组分使HepG2细胞AKT mRNA表达显著上调;复方和组分均可抑制PI3K p110、AKT及p-AKT蛋白表达,显著促进FOXO3a蛋白表达,对p-FOXO3a蛋白表达有抑制趋势。结论复方和组分均能抑制SMMC-7721、HepG2细胞增殖,其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的抑制和FOXO3a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U937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937细胞,分别以0,10,20,40μmol·L-1槲皮素处理24,48,72 h,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槲皮素对U93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槲皮素10,20,40μmol·L-1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U937细胞凋亡情况;细胞黏附实验检测U937细胞黏附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U937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U937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937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槲皮素可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10,20,40μmol·L-1组明显升高U937细胞凋亡指数(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槲皮素10,20,40μmol·L-1组明显降低U937细胞黏附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及MMP-2,MMP-9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抑制U93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2和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载有环丙沙星的聚羟基丁酸酯电纺缓释纤维毡。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考察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的浓度、电压及载药量对于纤维毡形态的影响。通过平板法和比浊法测定评价环丙沙星-聚羟基丁酸酯(CPX-PHB)电纺纤维毡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增大所施加电压、PHB溶液浓度、PHB相对分子质量及载入药物CPX有利于电纺出具有直径小于2μm的均匀纤维的纤维毡。CPX-PHB电纺纤维毡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静止和动态环境中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便的制备方法,利用其制备的CPX-PHB电纺纤维毡在防止手术后粘连和感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芍药苷(0.5,2mg/mL)对HepG2肝癌细胞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标法检测Caspase 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芍药苷能逐渐降低HepG2肝癌细胞活力,在48小时抑制率最高;并能提高Caspase 3活性,抑制细胞核内NF-κB p65磷酸化,IκBα磷酸化,从而促进细胞凋亡。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人胃癌MGC-803,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胃癌MGC-803,BGC-823细胞,分为金龙胶囊组(0.1,0.2,0.4,0.8 g·L~(-1)),空白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金龙胶囊对MGC-803,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细胞侵袭(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检测金龙胶囊处理MGC-803和BGC-823细胞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发生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金龙胶囊处理MGC-803,BGC-823细胞24 h后E-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金龙胶囊能明显抑制MGC-803,BGC-82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金龙胶囊能明细减少MGC-803,BGC-82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目,可明显影响2种胃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呈明显浓度依赖性(P0.05);金龙胶囊组的划痕距离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影响MGC-803,BGC-823细胞迁移,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金龙胶囊组能够提高MGC-803和BGC-823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结论:金龙胶囊能够抑制人胃癌MGC-803,BGC-82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表达,抑制MMP-2,MMP-9表达水平有关。本研究证实了金龙胶囊对胃癌MGC-803,BGC-823细胞抗侵袭转移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