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针对市售百合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况,通过深入调查百合在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环节的现状,全面了解百合在采后各环节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为其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多个主产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文献检索和分析,综合分析影响百合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通过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归纳总结了百合在采收、初加工、干燥技术、包装、贮藏等方面的现状和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结论:百合的采收涉及生长年限、采收期、采收方法;初加工涉及剥片、清洗、硫磺熏蒸、多种制熟和干制方法;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等现代干燥技术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包装与贮藏环节的主要变质现象是褐变、虫蛀和腐烂。市售百合以散装为主、塑料袋包装为辅,兼有真空鲜品包装。因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制熟和干制技术对其质量的影响最为关键。需要探索并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从多个环节进行百合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广陈皮是陈皮的道地药材,是"陈久者良"中药材的典型代表。贮藏是影响其道地性的关键技术环节。为保证广陈皮质量,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为指导,通过对广东新会的实地调研提出应对广陈皮采收,初加工,贮藏库的规格、管理、贮藏过程中的变质现象和包装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针对虫蛀、霉变和泛油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广陈皮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的效果与安全,中药饮片自身的加工炮制、包装及贮藏保管,又是直接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疗效的重要因素。重视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加强中药饮片的包装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的贮藏保管,对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蒲公英的采收、初加工、贮藏、包装现状并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了解蒲公英的多个产后环节,为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多个产区和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辅以文献查阅和分析,通过实际生产和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影响蒲公英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归纳总结蒲公英采收、初加工方法、贮藏条件和包装方面的现状以及存...  相似文献   

5.
3种不同加工川贝母有效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邝翠仪  钟诗龙  黎曙霞  任斌 《中草药》2000,31(8):590-591
目的:通过对3种不同加工川贝母有效成分分析比较,为优化川贝母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川贝母总皂苷和总生物碱并测定其含量。结果:测得传统加工法、水洗法、打硫法处理后川贝母的总苷含量分别为0.887%、0.949%、0.486%,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82%、0.098%、0.095%。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显示水洗加工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6.
对薄荷近年来品种来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贮藏保管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薄荷、采收、包装和贮藏为主题词检索CNKI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其中19篇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簿荷药材、饮片的质量与其品种来源、采收加工炮制、包装贮藏保管有密切关系.薄荷采用正确的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良好的包装贮藏保管,对提高薄荷药材及饮片质量,保证临床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具有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的优点,且受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中药材在包装、运输、贮藏保存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和疗效,甚至还会因为包装运输不当而造成药品污染或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对中药包装材料和包装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找出经济、有效,且操作简便的包装贮藏方法提供思路和方法,以实现中药包装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阐述了磁石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工艺、及饮片的包装贮藏等方面研究概况,为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制订出磁石饮片的统一操作方法、为研究出较好的包装贮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红花的产地加工与贮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西红花的品质因素进行分析,介绍了全国最大的西红花种植基地所生产的"根发牌"西红花的加工与贮藏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2013年72批川贝母药材及饮片全国抽验情况,总结我国川贝母的质量问题,并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方法,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和研究,发现并探讨其质量问题和检测方法。结果 抽验结果表明,市场上川贝母的不合格率为25.4%,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对取样环节应予以明确规定。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并建立专项抽验的长效机制,保证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在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上的区别 ,探讨建立合理的川贝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途径。方法 :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 ;用重量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 :测定了 4种川贝母 (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各3个样品和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各 2个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和总皂苷含量。结论 :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 0.05 %~0.1% ,总皂苷含量在2.0%~4.0% ;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 ,总皂苷含量在 1.0%~2.0%。这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川贝母的独特药理活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药川贝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川贝母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4种川贝母共有的有效成分贝母辛为指标;采用AgilentHypersilBDS C18(4. 0mm×2 5 0mm ,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 二乙胺(37∶6 3∶0 .0 3)为流动相,流速1 0mL·min-1;Alltech 2 0 0 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贝母辛在0 . 0 3188~1. 0 2 0mg·mL-1呈线性,回收率为10 2. 1% (n=5 ) ,RSD 3. 86 %。根据33批不同产地或来源的川贝母药材中贝母辛的含量结果,确定贝母辛的含量限度为0 . 0 0 70 %。结论:本法为良好的贝母辛的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川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电子鼻技术,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川贝母真伪及规格辨识新方法,并探讨该技术用于中药饮片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以川贝母为研究对象,收集80批待测样品,以电子鼻嗅觉感官数据为自变量X,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方法结果为主,并参考传统经验辨识结果作为标杆辨识信息Y,利用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川贝母饮片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Y=FX);以辨识准确率、耗时为指标,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在真伪辨识中,上述4种模型正确率分别为93.75%,91.25%,95.00%和95.00%,以PCA-DA与PLS-DA辨识模型为最优;在规格辨识中,4种模型辨识正确率分别为86.67%,88.00%,89.33%和68.00%,以PCA-DA辨识模型为最优。电子鼻辨识真伪及规格模型的准确率均较高,耗时相对较短。结论 电子鼻技术可准确、快速地对川贝母进行鉴别,在时效性和正判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川贝母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川贝母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信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2000技术平台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MISA对Unigene进行SSR位点分析。结果:从转录组得到44 973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3 817个SSR位点,分布于3 367条Unigene序列中,出现频率为8.49%,平均每10.37 kb序列出现1个SSR位点。其中重复类型最多的为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所占比分别为56.51%和27.06%。三核苷酸重复基序CCG/CGG所占比率最大,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序AG/CT。6种SSR重复类型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于4~12次,24.55%SSR的序列长度20 bp。结论:川贝母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川贝母的外观性状进行客观量化,完善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用游标卡尺测定高度和直径,在人眼对外观色泽观察的基础上用色差仪对粉末色泽进行客观量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对高度、直径、△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高度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直径与总生物碱的含量呈负相关,综合来看随着川贝母鳞茎的增大,总生物碱含量呈降低趋势。△E值与总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由于总生物碱含量可以客观地反映川贝母的质量,本实验的结果为川贝母传统以"个小为佳"、"碎贝、破贝不可入药"的观点赋予了科学的依据,肯定了川贝母"不得水洗"的传统加工方法。不同规格的川贝母中以松贝为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搅拌转速对川贝超细粉体浸提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搅拌转速下测定400目川贝超细粉的浸出率,并与100目川贝细粉进行比较.同时对浸提过程应用双曲线函数及威布尔函数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搅拌转速高于70 r/min时,川贝超细粉120 min的累积浸出率高于川贝细粉(P<0.05),搅拌转速低于70 r/min时,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双曲线函数拟合浸出过程优于采用威布尔函数.结论搅拌转速对川贝超细粉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提示在川贝的超细粉碎研究和生产中应注意到扩散作用对浸出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对川贝母资源生态和品质质量的研究,在GIS平台上利用最大信息熵对野生川贝母进行生长适宜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川贝母生长的主导因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生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与川贝母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模糊叠加,形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和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相关联的川贝母生产适宜性区划;结合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对川贝母生产适宜区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具有实际生产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川贝母功能型生产区划。该文采用的中药材生长适宜性、品质适宜性和生产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可克服现有中药材生产区划中由于缺乏生态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而导致的将生态适宜性与生产区划等同的误区,为川贝母的资源保护、野生抚育和产业化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