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鼠类)和指示动物(家犬)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情况,掌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生态学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的啮齿动物和犬类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从62份啮齿动物标本检出4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35.5%;从171份犬类标本检出9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26.3%;1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结论 啮齿动物较犬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携带率高。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优势菌型。在鼠疫疫源地内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长期保存、变化的机理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2018年度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腹泻患者、家禽家畜、苍蝇和冷冻冷藏食品检出的情况,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在该地区分布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血清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2018年共采集各类样本617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8株,检出率为6.16%,10类样本中有8类检出该菌,猪的粪便检出率最高为25%;其次为阳性病例对照样本,检出率为11.76%(38/617);鸡粪的检出率(5/60)和狗粪的检出率(1/12)均为8.33%。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的血清学均为O:3型且基因分布均为ail+、ystA+、yadA+、virF+、ystB-,只有猪粪检出。首次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患者家冰箱内壁和饲养家猪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分子分型显示腹泻患者之间菌株和宿主动物猪的菌株的相似度均为100%。结论 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特点为:猪为该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带菌者,感染率最高且均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它家畜、苍蝇以及冷藏食品也普遍存。更值得注意是首次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患者家冰箱内壁和饲养家猪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提示家庭环境和家畜为其感染高危因素值得高度重视,也为小肠耶尔森菌患者防控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不同宿主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以及病原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江西省不同年份的屠宰猪与鼠类标本,对foxA筛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生物型、毒力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从1 018份标本中分离到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率为7.76%(79/1018)。猪的阳性率为20.86%(63/302),均为O∶3血清型;鼠的阳性率为2.24%(16/716),血清型为O∶5、O∶8和未分型,生物型均为1A型。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致病性菌株均来自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75%(63/79),其中59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非致病性菌株均来自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20.25%(16/79),其中12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致病性菌株可分为6种带型,以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比80.95%(51/63)。结论 在江西省的不同宿主动物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携带者为生猪。应加强江西地区以生猪为宿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北京市顺义区零售市场生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特征。方法 采集样本,应用细菌增菌培养并同时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的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于鉴定阳性菌株应用传统PCR及多重荧光PCR方法分析5种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应用肉汤稀释法获得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分子分型。结果 70份样本中19份增菌液foxA基因实时荧光PCR筛查阳性,阳性率为27.14%(19/70)。19份foxA筛查阳性标本培养获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7.74%、84.21%、47.39%和42.11%,其携带毒力基因特征均为ail-/ystA-/ystB+/yadA-/virF-。17株菌完成PFGE检测并被分为15种带型。结论 针对增菌液进行荧光PCR预筛查,可提高食品样本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的检出率。菌株毒力基因的荧光PCR组合检测可快速获得分离菌株的毒力特征。本次研究中分离自本地区零售生猪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显著遗传聚集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中国1980-2019年不同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与PFGE分子型别特征分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来源标本分离到的6 84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别、生化表型、毒力基因分布研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致病性菌株2 047株、非致病菌4 800株。致病性菌株仅存在两种血清型,O∶3占比88.96%(1 821/2 047)、O∶9占比11.04%(226/2 047)。18个省市自治区的致病株以O∶3血清型为主,宁夏回族自治区以O∶9血清型为主。非致病菌血清型众多,普遍比致病株具有更多的阳性生化反应。1 821株O∶3致病株分为93个PFGE型别,分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K6GN11C30021、K6GN11C30012为优势带型(分别占比46.35%、22.5%),75.38%的人源菌株与分离自当地的动物、食品菌株带型一致;226株O∶9致病株共分为14个PFGE型别,分布于8个省市自治区,77.78%人源菌株与分离自当地的动物、食品菌株带型一致。结论 我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广泛、宿主众多,致病株仅有两个血清型,非致病株血清型众多、可能比致病株具有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与环境适应力。致病性菌株PFGE优势带型相对集中,地域分布广泛,多数人源菌株与分离自当地的动物、食品菌株带型一致,应警惕通过家畜家禽、食品及外环境等多种来源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内鼠疫宿主动物致病性耶尔森菌感染状况,为探索该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8年现场采集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会宁县、平川区鼠疫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及花鼠、大仓鼠、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小灰鼠、达乌尔鼠兔、小家鼠、灰仓鼠的回盲部及内容物、舌根部、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耶尔森菌分离及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会宁县共采集阿拉善黄鼠及花鼠、大仓鼠、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舌根部标本274份,未检出耶尔森菌,回盲部及内容物标本275份,检出1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毒力型别为(ail- ystA- ystB+ yadA- virF- rfbc-),检菌率为0.18%;平川区共采集阿拉善黄鼠及沙土鼠、子午沙鼠、中华鼢鼠、小灰鼠、达乌尔鼠兔、小家鼠、灰仓鼠舌根部标本213份,回盲部及内容物标本219份均未检出耶尔森菌。阿拉善黄鼠血清312份,鼠疫F1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甘肃黄鼠疫源地鼠类肠道内可能存在耶尔森菌群,检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地点与阿拉善黄鼠鼠疫菌的地点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售生禽肉及社区居民冰箱中耶尔森菌污染状况、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抗生素敏感性以及分子特征。方法 分批采集北京市区超市和农贸市场冷冻冷藏生禽肉60件和同期社区居民冰箱涂抹60件,进行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凝集、PCR毒力基因检测、抗生素敏感性、PFGE分子分型等研究。结果 生禽肉和居民冰箱耶尔森菌检出率分别为21.67%(13/60)和6.67%(4/60)。17株耶尔森菌对氯霉素、环丙沙星等10种抗生素100%敏感,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47%(13/17)、52.94%(9/17)。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11种抗生素耐药。除2株中间耶尔森菌不能被NotI酶切外,其他15株耶尔森菌得到14种PFGE带型,相似度为0~100%。结论 耶尔森菌是北京市市售生禽肉及社区居民冰箱潜在污染源,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PFGE带型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小肽基因34(sORF34)缺失对鼠疫耶尔森菌毒力影响,并评价sORF34缺失株免疫保护活性。方法 基于鼠疫耶尔森菌201株和鼠疫耶尔森菌EV76疫苗株利用λ-Red一步法构建小肽基因缺失株。比较鼠疫小肽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之间的毒力差别,并采用皮下免疫方式对小鼠进行免疫,与EV76疫苗株比较,评价体液免疫、保护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CR扩增结果证实,小肽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通过皮下LD50测定、生存曲线测定,表明小肽基因缺失株较亲本株毒力下降。鼠疫201ΔsORF34和EV76ΔsORF34皮下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F1-IgG,其中鼠疫201ΔsORF34免疫组抗体滴度与EV76疫苗株免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6ΔsORF34免疫组较EV76疫苗株免疫组抗体滴度低;鼠疫EV76ΔsORF34株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滴度抗LcrV-IgG,而EV76和201ΔsORF34株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LcrV-IgG。初免后42 d使用致死剂量鼠疫201株进行皮下攻毒和滴鼻攻毒,3组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肽基因缺失株经皮下途径感染BALB/c小鼠的毒力下降,鼠疫EV76ΔsORF34株较EV76疫苗株残存毒力进一步下降,但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6ΔsORF34株有作为鼠疫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现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鼠疫现场和基层的应用。方法 本试验将已建立的基于核酸预混室温储运技术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于我国各鼠疫疫源地野生菌株的检测,进行特异性评价。选取分布于我国境内不同鼠疫疫源地野生鼠疫耶尔森氏菌株、鼠疫减毒菌株、耶尔森菌属近缘菌株假结核菌及小肠结肠炎菌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5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及鼠疫减毒菌株扩增阳性,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无阳性扩增,冻干试剂在室温25 ℃和37 ℃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敏感性与冷冻保存无差异,核酸扩增诊断可在1 h内完成。结论 应用基于核酸预混室温储运技术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我国各鼠疫疫源地5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检测呈现高度特异性,本试验冻干试剂具有可室温保存、便于运输、检测结果精准、快速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鼠疫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在吉林省家畜中耶尔森氏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家畜的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66株,未检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结论在吉林省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脂多糖(Cj-LPS)对大鼠脊髓髓鞘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脂多糖组(Cj-LPS组)和抗LPS组(Anti-LPS组)。NC组使用试剂为生理盐水混合完全弗氏佐剂(CFA);Cj-LPS组试剂则由Cj-LPS、CFA和生理盐水组成;抗LPS组试剂为特异性抗Cj-LPS IgG混合CFA。注射后第4周和第6周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光镜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RT-PCR检测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受体TrkC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 mRNA的表达。结果 Cj-LPS组大鼠出现脊髓髓鞘损伤, NT-3/TrkC mRNA的表达下降, NogoA/NgR mRNA的表达增加;与Cj-LPS组比较,抗LPS组脊髓髓鞘损伤减轻。结论 Cj-LPS可诱导大鼠脊髓髓鞘损伤,而抗LPS抗体可以改善由Cj-LPS诱导的大鼠脊髓髓鞘损伤。  相似文献   

13.
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将DBA/2小鼠90只按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2种状态分别制成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模型。随机分组给予IFNγ或IFNγ单克隆抗体治疗,检测肺组织菌落计数,观察治疗后生存率。结果 免疫正常组小鼠无死亡,第2周、第4周菌落数分别为(51.5±17.5)×103cfu/mL、(106.3±41.0)×103cfu/mL。免疫低下组8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163.7±61.7)×103cfu/mL、(768.3±206.5)×103cfu/mL,免疫低下+IFNγ组3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54.2±21.3)×103cfu/mL、(212.7±80.7)×103cfu/mL,免疫低下组与免疫低下+IFN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正常小鼠给予IFNγ抗体后肺组织菌落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γ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小鼠产生保护效应,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诱导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HepG2细胞构建肝癌小鼠模型,将21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GLP)和益生菌处理组,每组7只,另选择正常小鼠7只作为对照组,给予药物处理组动物GLP或益生菌灌胃,另两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2 w....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常人群与初治结核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每月固定时间在西电集团医院收集当天符合入组标准的健康体检成年人粪便标本2~3份,收集30份标本后停止纳入,作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西安市胸科医院诊断为初治结核病患者的粪便标本,收集30份标本后停止纳入,作为结核组。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对照组与结核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似性,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主要条带测序后各组菌群所占比例。结果 对照组的条带数[(13.57±3.37)个]和菌群多样性指数(H'指数;2.55±0.27)均明显高于结核组[(8.60±4.19)个和1.99±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5,P<0.001;t=6.75,P<0.001)。组内Dice 相似性系数(Cs)的比较显示,对照组与结核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22.90%(16.20%,29.30%)和35.35%(23.73%,44.98%)]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38,P<0.001)。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结核组的主要肠道菌群均以Bacteroides属为主,分别占73.96%(179/242)和79.40%(158/199)。但结核组中Prevotella菌属构成比(9.04%,18/199)较对照组(24.38%,59/242)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P<0.001),结核组Uncultured bacterium菌属的构成比(11.56%,23/199)高于对照组(0,0/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51,P<0.001)。 结论 健康人群与结核病患者肠道菌群因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存在差异,结核病的发生可能会造成Prevotella菌属和Uncultured bacterium菌属构成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不同病程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将 4 0只清洁级 5 0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每周 2次 ,1mg/次 ,共 12周 ;后者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大鼠的发病情况并每隔 3周两组各取 5只动物进行病原学、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大鼠 5周后开始发病 ,肺印片中可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及滋养体 ,其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间质性肺炎随诱导时间存在明显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大鼠第 6周主要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 ,间质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第 9至 12周可见间质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肺泡内出现粉红色泡沫样渗出物、部分肺组织呈现大片状实变区。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 ,病原学检查阴性 ,肺部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以炎症、渗出、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等为主并随病程存在明显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复制大鼠急性肠道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制模组、制模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用TNBS(乙醇稀释)、500 mL/L乙醇及生理水灌肠;观察各组大鼠制模后的粪便、精神状态、进食及存活情况;分别在第1、3、5、7及10天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进一步观察肠道的大体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变化;再结合病理评分,总结大鼠TNBS制模后肠道病理改变的规律,评价该模型用于实验性肠道损伤研究的可行性.结果:TNBS制模组在制模后第1天即表现出明显的肠道稀便和血便,持续至实验结束;进食减少、懒动、畏寒,持续7-10 d后缓解;4只在制模后第7-9天死亡(4/34);制模后第1天即出现肠道病理改变,第5天出现急性肠道损伤,第7天病理改变最严重.制模对照组大鼠在制模后第1天部分出现稀便,持续1-2 d后消失;制模后第1天肠道出现轻度病理改变,3 d后病变减退;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异常,各组大鼠肠道病理评分与病变程度一致.结论:大鼠TNBS制模后早期即表现出肠道损伤,制模后第7天病理改变达到高峰,此后向慢性炎症转化:TNBS制模后5 d内可用于急性肠道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荧光染料EvaGreen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filc基因片段设计了LAMP引物,利用荧光染料EvaGreen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优化反应条件,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通过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其他致病菌验证特异性,比较RealAmp与普通LAMP技术的敏感度,并测定人工污染土壤模拟样本的检出限。结果 恒温63 ℃条件下,20~60 min即可完成RealAmp检测;利用该方法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为阳性,其余致病菌如鼠疫杆菌、布鲁氏杆菌、大肠杆菌等13株参考菌株及蜱虫的DNA(含大量假单胞菌属细菌)呈扩增阴性;RealAmp技术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核酸的灵敏度为102 CFU/mL,检测克隆株质粒的灵敏度可达101 copies/μL,比普通LAMP技术的灵敏度高10倍;人工污染土壤模拟样本RealAmp的检出限为4.4×101 CFU/g,且20 min左右即可判定结果;直接检测24份浓度为4.4×101 CFU/g~4.4×108 CFU/g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人工污染土壤样本,在检出限以上,检出率同荧光定量PCR一致。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实时监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有望成为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有效方法,增强抵御生物恐怖战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