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发现《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小便方证相关的条文39条,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绘制Sunshine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总结《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的内涵规律。结果:生成的小便相关方剂-证候Sunshine图集合了44个对象(即方剂)和191个属性(即证候),并能可视化表达小便相关的方剂-证候关系。结论: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应用于方证知识发现,对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3.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模型研制的理论、构建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现有模型仍存在中医特色不强、造模方法不成熟、缺少公认评价方法等问题。对证候本质的把握、种属间表征的差异、宏观表征与微观指标的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成为制约证候动物模型成功研制的瓶颈。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阐释证候现代内涵;基于药(方)效和现代临床数据,建立证候动物模型评价规范;通过造模因素效应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探索复合因素造模;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表型库,明确模型病理过程。从基础证候模型研制入手进行协同攻关,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邢斌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类方是组成上具有相似性的方剂的集合,类方证群是组成类方的各个方剂的主治证候的集合,两个集合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这种相关性还可理解为核心方剂与群体证之间相关,本质是方证相关.基于这个逻辑命题,可以开展方剂随证候细微差别而细微调整的规律的研究,开展方剂药物组成、配伍规律的研究,还可通过研究类方证群群体证进行方证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是中医特色和生命力所在,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符合中医药治疗传统特色和优势。对证候的界定和证候评估标准的确立,是目前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之一。方证作为方剂用药的临床指征,将方药与证候有机联系在一起,从方证研究入手来确立证候类中药的评估体系,是解决证候类中药研发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现代临床的研究结果和思考,提出了基于方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思路的初步设想。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性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整合策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 性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以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方法发现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表征与证候生物学本质相关的药效物质 基础,解决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效应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及方剂创新药物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璐畅  李杰  许博文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27-1630
方证为《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病证的主治证候与方剂间的对应关系,找到二者间的高度关联或契合达到方证相应,临证之时即可效如桴鼓。方证研究作为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前提与依据,可验证证候动物模型,推动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加速辨证方法体系的构建,推动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同时,亦为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促进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的界定,有助于建立证候类中药新药疗效评价体系,规范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下的证候诊断标准。本文通过对方证研究在证候规范化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为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0.
“方证对应”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发端于张仲景《伤寒论》。目前随着证候实质研究、方剂实质研究的进展,“方证对应”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医学界的重视。由此其方法学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数据挖掘和循证医学思雏的方法为“方证对应”研究带来了曙光。文章分析评价了这两种方法在“方证对应”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刘要武 《光明中医》2016,(13):1954-1956
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在临床上使用麻黄汤,主要依据方证相应,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由风寒外束肌表所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证,不论现代医学何种病名,只要符合太阳伤寒表实证之病机,均应用麻黄汤或其类方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介绍痛泻要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发现其功效主要与抗炎、镇痛、止泻等药理活性相关。临床上多以其为基本方,加味化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痛腹泻等,疗效显著。应进一步利用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理学研究方法,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用药特点,针对痛泻要方主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以药效物质为指标,建立其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这一现代最新技术探讨中医证的内涵将可望获得实质性突破,为中医证候现代研究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疾病、证候、方剂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途径等方面,探讨建立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围绕证候病机及其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这一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论述建立以“方剂”治疗效应为比较参照体系的可操作性.坚持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剂干预治疗效果作为比较参照系统,基于中医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的认"证"方法,不断积累、完善,由此建立具有坚实临床科学基础的证候标准,可能成为当前病证结合、证候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方法论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基本方法。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方法,中西医结合应该广泛应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口,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社会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今后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将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中医实热证的研究及改进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中医实热证的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文献整理及分析。根据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31篇相关文献和课题体会,从实热证的造模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对中医实热证的研究进行论述。结果可知中医实热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根据"物极必反"原则,选用补气药造模;根据化学因素、客观指标、药物反证为依据复制动物模型造模;根据化学因素、客观指标、药物反证为依据,复制动物模型造模;模拟发生热性病的病因,以细菌、病毒、内毒素等作为致毒材料,通过给动物体内注入大肠埃希菌、巴氏杆菌、肺炎双球菌产生内毒素或直接注入内毒素造模4种,评价指标可以从细胞因子、激素分泌、体液免疫等方面进行概括。中医实热证的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借鉴西医造模方法为多。为此提出改进设想,从转化医学的角度建立与中医临床密切的中医实热证模型,参考并移用中兽医的诊断技术,尽可能建立中医动物模型望、闻、问、切四诊评价指标与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应的寒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方证相应寒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寒热证动物模型、方证相应为关键词,检索了近2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得到相关文献229篇,逐篇阅读、甄别、梳理和选择.采纳参考文献19篇.以方致证的寒热证动物模型,有采用温热方剂制作热证动物模型,也有采用寒凉方剂制作寒证动物模型.其他方法致寒热动物模型及以方治证,有采用灌服冰水、干辣椒粉等方法致脾胃寒热证动物模型,并治以理中丸、大黄黄连泻心汤等温热、寒凉方剂,也有肠热证动物模型治以大承气汤,湿热证动物模型治以加味四妙散等.寒热证动物模型及方证相应的报道虽多,但有待上升到较统一的认识;建立准确的寒热证动物模型,进行方证相应的研究,须找到可供观察的特异性客观指标:在观察和评价寒热证的时候,要重视体质因素;可尝试用寒热偏性的方剂制作寒证热证动物模型,然后选用寒热偏性的方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厚朴七物汤作为中医经典用方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在功用分类上,历代医家多以之为“表里双解剂”,然近代诸学者在其相关记载方面进行考辨,对其主证、条文、主病等有不少新的见解,尤其对厚朴七物汤是否主表证争议极大。实验研究方面发现,涉及此方药理作用、提取工艺方面的研究各仅1例,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明晰,仍待系统而深入的实验探索;而临床应用方面,主要从现代统计医学案例以及医家验案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发现临床多取其“顺承气机”之意。本文重点介绍此方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兼其实验研究成果及临床案例,以期人们对该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