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The 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等数据库在2019年7月19日前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章,然后通过RevMan软件完成Meta分析,评价RAMPS手术及标准逆行性胰体尾脾切除术(SRPS)治疗胰体尾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10项临床研究,入组601例胰体尾癌患者(RAMPS组229例,SRPS组3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RPS组相比,RAMPS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将纳入回顾性研究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时,结果显示RAMPS组具有更少的术中出血量(95%CI:-144.78~-99.94;I~2=95%,P<0.001)。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与SRPS手术相比,RAMPS可显著提高胰体尾癌的R0切除率(95%CI:1.67~4.82,I~2=0,P<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95%CI:2.85~6.08,I~2=51%,P<0.001),并显著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95%CI:0.37~0.84,I~2=0,P=0.005),提高总生存期(HR=0.71,95%CI:0.53~0.96,I~2=0,P=0.02),但两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MPS具备较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对于胰体尾癌患者,RAMPS能提高肿瘤根治程度并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最终提高患者总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胰体尾癌根治术因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以及相似的围手术期及肿瘤学预后而逐渐被接受。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RAMPS)的提出使得胰体尾癌的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有了统一的标准。研究证实RAMPS手术可以获得更多的N1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更高的R0切缘比例,以及令人满意的患者生存率。此外,RAMPS在术后局部控制方面也表现出肿瘤学优势。腹腔镜RAMPS(laparoscopic 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LRAMPS)已被证明在技术上可行,并且可以获得与开放RAMPS相当的长期肿瘤学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了LRAMPS作为可切除胰体尾癌标准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本文就LRAMPS手术中的要点及难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顺行胰体尾切除对胰腺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5年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0例胰体尾部癌患,20例行顺势胰体尾切除,20例行传统胰体尾切除,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AMPS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RAMPS组14.8±5.1个vs.传统手术组10.6±7.3个,P=0.0416)。R0切除率RAMPS组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RAMPS组18/20 vs.传统手术组12/20,P=0.0280)。RAMPS组5年生存率也高传统手术组。(P=0.0241)。结论顺势胰体尾切除对胰腺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入路在胰体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手术效果。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19例胰体尾癌患者施行了动脉入路胰体尾癌根治术,回顾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单纯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11例,联合部分门静脉切除4例,联合腹腔干切除2例,联合脾区结肠切除1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6±1.2)h,术中出血量(535±201)m L,术后住院时间7~34 d。腹痛或腰背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转氨酶一过性升高2例,均为联合腹腔干切除患者;轻度腹泻2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7~10 d好转。无腹腔出血、感染、胆囊坏死、肝衰竭、缺血性胃病等发生。随访3~3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死于肝转移;4例局部复发,1例13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2例现随访中。胰体尾癌根治术中优先探查SMA,以SMA-腹腔干为轴,以左侧Gerota筋膜为后腹膜切缘,整块切除肿瘤,可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肿瘤残留,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评价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计814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99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4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SMD=-0.79,95%CI=-1.55~-0.03,P=0.04)、术中失血量(SMD=-1.00,95%CI=-1.76~-0.24,P=0.01)及住院时间(SMD=-0.77,95%CI=-1.34~-0.21,P=0.008)均明显少于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83,95%CI=0.63~1.10,P=0.19)及再次手术治疗率(OR=1.54,95%CI=0.52~4.59,P=0.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在治疗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97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为LSPDP组60例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ectomy,LDPS)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LSP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LDPS组〔(190.83±66.39)min比(224.46±83.23)min,P=0.030〕,但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5.35 m L比54.92 m L〕、术后住院时间〔(8.38±4.06)d比(9.76±4.54)d〕、总并发症发生率〔23.33%(14/60)比13.51%(5/37)〕及并发症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术后8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3~54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随访期间,2组肿瘤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其他良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对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LSPD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9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40~320min,出血量150~550mL,无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5~14d。术后发生A级胰瘘1例,B级胰瘘1例,经治疗后痊愈。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脾坏死、C级胰瘘等重大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LSPDP治疗低恶性的胰体尾癌是安全可行的,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累计资料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体尾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体尾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胀痛、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和消瘦、乏力.肿瘤标志物、B超、CT、MRCP、PET-CT等检查是诊断胰体尾癌的主要方法 ,各有特点.本组手术切除率为37.9%(36/95),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31.6%(30/95),姑息性切除6例(6.3%),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18例,26例仅行剖腹探查.根治性切除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根治性切除者(P<0.01),扩大根治术又较根治术有更长的生存期.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神经转移、淋巴结转移或切缘残留者术后生存期较短.结论 早期诊断,提高根治切除率,才有可能延长胰体尾癌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可明显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肿瘤是否有神经转移、淋巴转移及切缘有否残留是影响根治性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胰尾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胰尾癌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83.58±14.09)min,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排气时间(2.12±0.32)天、进食时间(2.48±0.51)天、住院时间(9.48±1.24)天及术中出血量(187.58±25.98)mL,均短(少)于对照组(t=10.984、14.591、7.491、12.109,P均=0.000);观察组术后1个月QO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腔感染(2.67%)、延迟胃排空(1.33%)、肺部感染(4.00%)、腹腔粘连(2.67%)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5、0.831、2.103、1.791,P=0.076、0.109、0.061、0.053)。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96.00%、3年生存率85.33%,高于对照组(χ~2=6.392、4.396,P=0.015、0.034)。结论将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用于胰尾癌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提高QOL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及严重胰瘘(B级及C级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150例因各种原因接受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61例,女89例;年龄18~78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胰瘘及严重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50例胰体尾切除术后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0%(54/150),术后住院时间为(9.1±6.2)d,再次手术率为2.7%(4/150),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4.7%(52/150),其中严重胰瘘即B级和C级胰瘘的发生率为10.0%(15/150)。发生胰瘘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6±9.3)d,再次手术率为7.7%(4/52)。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OR=4.919,P0.05)是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为恶性(OR=4.125,P0.05)是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严重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增加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风险,要加强患者营养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胰瘘发生。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如果发生胰瘘,要警惕严重胰瘘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4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37/45);CA19-9阳性率71.1%(32/45);胰体尾占位检出率B超为92.5%(37/42),CT为97.8%(44/45)。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中行根治性手术27例,姑息性旁路引流手术3例,其余15例仅行肿瘤活检+无水酒精注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其发生率为6.7%(3/45),术后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结论:胰体尾癌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总体预后差,只有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实施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例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先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颈切缘及胰腺远端1 cm切缘术中病理学检查为阳性,则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8月.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0~10.0 h,平均手术时间为6.5h,出血量为300~2 000 mL,平均出血量为8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0 ~35.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2.3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2例、低血糖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汁漏、胃肠吻合口瘘等.术后予胰岛素、胰酶替代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无腹痛、脂肪泻等不适,无营养不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3个月至5年).生存时间<1年3例、1~2年2例、>2年5例、>5年1例,4例随访<6个月仍生存至随访截止时间.其中5例术后6个月内发生肝转移.结论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颈切缘阳性的胰头腺癌达到R0切除的必要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体尾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9年行手术探查并获得随访的93例胰体尾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3例胰体尾癌患者手术探查病例中,80例患者(86.0%)获得根治,8例患者姑息切除,5例患者单纯探查。中位生存时间(16±0.56)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4.8)%、(19.4±4.1)%和(8.6±2.9)%。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结论胰体尾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胰腺癌的疗效需要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治疗胰腺体尾部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对15例胰腺体尾部病变的患者行LDP,其中术前诊断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2例;病变直径2~4 cm,平均病变直径(3.3±0.8)cm。结果 13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在手辅助腹腔镜下完成,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310 min,平均手术时间(214.6±12.5)min;出血量100~800 ml,平均出血量(235.4±30.6)ml;术后住院时间6~10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2±1.3)d;4例发生胰漏,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具有熟练腹腔镜技术、在开腹胰体尾切除术经验保障下,开展LD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胰体尾癌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体、尾癌与胰头癌一样.都是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目前关于胰头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文献较多.而关于胰体尾癌的报道却非常有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胰体尾癌认识的不足。作者通过对其所在医疗中心收治的胰体尾癌病例的回顾性研究,结合近期有关胰腺癌的文献,总结了胰体尾癌的外科手术疗效。1970年~1993年作者所在的医疗中心共收治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胰体尾癌患者148例,109例施行手术探查:其中24例行胰体尾癌切除术.58例行腹腔镜探查、活检术,27例行内引流术以减轻胃肠道或胆道梗阻症状。术后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长期随访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联合腹腔干切除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与传统胰体尾癌根治术(DP)相比,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时,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如可以提高R_0切除率,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然而,DP-C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诸多争议。本Meta分析目的是评价DP-CAR治疗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相关检索词在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6月的中英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研究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3篇文献,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篇为前瞻性研究,12篇为回顾性研究;2篇为多中心研究,11篇为单中心研究。共涉及1 219例患者,其中DP-CAR组237例,DP组9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DP-CAR组与DP组在术后1、2、3年生存率(RR=0.86,95% CI=0.63~1.18,P=0.36;RR=0.70,95% CI=0.45~1.10,P=0.12;RR=0.93,95% CI=0.51~1.70,P=0.82),术后胰瘘的发生率(RR=1.12,95% CI=0.92~1.36,P=0.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P-CAR组R_0切除率明显低于DP组(RR=0.78,95% CI=0.68~0.90,P=0.000 6),术后近期病死率(RR=4.91,95% CI=1.90~12.67,P=0.001)、再次手术率(RR=10.96,95% CI=3.27~36.74,P=0.000 1)、临床相关性胰瘘(RR=1.57,95% CI=1.19~2.08,P=0.002)和胃排空延迟(RR=2.78,95% CI=1.33~5.81,P=0.007)的发生率均高于DP组,且DP-CAR组手术时间(MD=91.98,95% CI=60.63~123.34,P0.000 01)长于DP组、失血量(MD=275.33,95% CI=135.95~414.71,P=0.000 1)大于DP组。结论:DP-CAR对于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生存获益,且其增加术后近期病死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应慎重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APD)的近期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施行LAPD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标本切除及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330~490 min,平均(396±42)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 L,平均(287±74)m L。术后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2±3.6)d。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17例,胰腺癌10例,壶腹癌5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4.2±7.6)枚,出现淋巴结转移11例,均为R0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13.3%(8/60),A级胰瘘6例、B级胰瘘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胃排空障碍3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48例获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2~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LAP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小切口辅助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L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6例术前诊断为胰腺体尾癌的患者行LRAMPS。结果:6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45 min,中位手术时间160 min;出血量100~200 m L,中位出血量110 m L;术后住院10~15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 d。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开腹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手术经验的保障下,开展LRAMPS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脾脏(LSPDP)与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DPS)治疗胰体尾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胰体尾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组(LSPDP组,n=14)与脾脏切除组(LDPS组,n=17),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SPDP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LD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术后随访6~81个月,平均(28.26±19.21)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有选择性地行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PPPD与PD治疗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68例患者,PPPD组232例,PD组236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术后1,2,3年生存率(RR=1.20,95%CI=0.73-1.97;RR=1.02,95%CI=0.78-1.32;RR=0.99,95% CI=0.84-1.16)以及术后并发症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RR=0.86,95% CI=0.66-1.14;RR=1.30,95% CI=0.69-2.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PPD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少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527.21,95% CI=-1044.05--10.36,P=0.05;WMD=-29.82,95% CI=-48.05--11.59,P=0.001)。结论:如果把握手术适应征,PPPD与PD比较,前者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