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每天1剂(400 m 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χ2=4.242,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P-9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DL、VEGF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ADL评分、VEGF与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降低血清MMP-9水平,升高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后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含量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或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hs-CRP含量、NIH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判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对比2组致残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7.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0、1、2级致残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2组4级致残患者比例及观察组5级致残患者比例降低(P0.05);2组致残级别4级的患者比例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ES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ME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复方丹红注射液+加味涤痰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变化情况,并统计生活质量(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涤痰化瘀汤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8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西医规范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WHO-QOL-100)、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治疗后直线试验评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画钟试验评分、HAMD评分、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Fugl-Meyer量表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精神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气活血中药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单侧空间忽略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促进智力水平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佐治慢性肺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含量及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的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或P<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服用中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佐治慢性肺心病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肺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51-2353
目的:观察加味益精补阳还五汤对青光眼术后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60例在本院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益脉康胶囊;观察组采用加味益精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与平均缺损)、图形视觉诱发(LP100,AP100)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视野及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黏度指标经检测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益精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青光眼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起到保护患者视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6.5,13,26 g·kg~(-1)补阳还五汤和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SD大鼠1周,制备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将BMSCs分为补阳还五汤6.5 g·kg~(-1)组(用含10%6.5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13 g·kg~(-1)组(用含10%13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26 g·kg~(-1)组(用含10%26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空白组(用含10%空白血清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和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酶(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BMSCs 48,72 h后,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BMSCs在S期的细胞比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PI3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细胞进入S期,增强BMSCs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抑郁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0 mg·kg-1,ig),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9.0,18.0,27.0 g·kg-1,ig),每组10只。各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 ig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CUMS)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采用旷场实验(OFT),悬尾实验(TST)及体重测试(BWM)观察动物抑郁样行为;采用尼氏体染色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超微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表现为体重减少,OFT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减少及TST不动时间延长(P0.05,P0.01);尼氏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及早期凋亡变化;TUNEL法显示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均有改善,表现为体重增加,OFT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增加,TST不动时间减少(P0.05,P0.01);尼氏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损伤减轻;TUNEL法显示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减轻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及抑制神经元凋亡而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具有神经保护及抗抑郁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文雄  余秀梅  曾小红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94-1298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PMI)疗效。[方法] 将90例P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艾司唑仑片、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腹针联合头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和改良Kupperman(KMI)评分;并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指标和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SQI、ESS、KM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总时间(TST)、睡眠维持率(SE)多于对照组(P<0.01);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均少于对照组(P<0.01);慢波睡眠(NREM)的S1、S2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3+4、快波睡眠(REM)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E2、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FSH、LH、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可改善PMI患者的睡眠进程,提高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的分泌,增加5-HT的合成和分泌,抑制了NE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和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和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6.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MPAR和v 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PT,APTT和TT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IB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用于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动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头针久留针法;西药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 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剌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久留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气健脑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针灸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针灸组采用针刺治疗,3次/周;观察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气健脑通络汤,1剂/d,常规早晚水煎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Brunstrom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FMMS),日常生活活动(BI)指数,平衡能力(BBS)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针灸组为68.75%,观察组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BI和BBS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P0.01),步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低于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和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补气健脑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同时降低了患者血清S-100B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西医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并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包括推拿、针灸、药浴等。观察组加用通腑化浊方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价致残率/病死率,测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第7,14,28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FMI,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3,7,14 天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综合康复方案中,通腑化浊方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增强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在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对脾气亏虚证直肠前突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术后患者心理因素和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直肠前突STARR术后患者,随机根据入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益气通便颗粒,9 g/次,2次/d,温开水冲服。观察组采用加味八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采用出口梗阻综合征(ODS)量表评估临床症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PAC-QOL)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前后肛管测压,检测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4周O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QOL量表躯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忧和和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肛管残余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最小松弛容积、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和直肠最大耐受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直肠排便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IP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八珍汤用于直肠前突STARR手术后脾气亏虚证患者可进一步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直肠动力功能和直肠感知功能,调节脑肠肽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除湿通痹汤联合牵引治疗湿热痹阻证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片,1片/次,1次/d,和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除湿通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采用简式麦吉尔Mc Gill疼痛问卷(MPQ)量表评价疼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情况,测量腰椎关节活动度,进行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觉评分(PRI A),疼痛情绪评分(PRI S),疼痛总分(PRI T),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和现在膝关节疼痛(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ODI总分、疼痛、单项和日常活动能力3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腰椎关节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除湿通痹汤联合牵引治疗LDH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国际标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MPQ量表评分、NDI量表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20分法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SF-MPQ量表评分与治疗后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愈显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愈显率为46.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多功能套针浮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见效较快,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且作用稳定,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