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阴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镇肝熄风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与单纯给予卡托普利配合常规对症处理45例的对照观察,探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镇肝熄风汤能够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改善症状与降低血压作用,与卡托普利比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阴虚阳亢”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镇肝熄风汤是临床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2.8软件完成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倒漏斗图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合格研究,共计71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的方法学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镇肝熄风汤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WMD=4.76,95%CI[3.35,6.17]),改善临床症状(RR=1.19,95%CI[1.08,1.33]),且结果稳定性较好;镇肝熄风汤未提高降压总有效率(RR=1.07,95%CI[0.98,1.16]),未能有效降低舒张压(WMD=1.51,95%CI[-0.20,3.23]),但结果不稳定;倒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对称.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镇肝熄风汤可部分提高降压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小样本、异质性和高偏倚风险的原始研究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开展样本量充足、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熄风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服用卡托普利,B组服用熄风降压汤。结果:B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熄风降压汤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且可改善头晕、耳鸣、晕眩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对近10年镇肝熄风汤的药效学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显示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死、急性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较有新意,而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早泄、外耳带状疱疹后遗症以及小儿梦游症等方面,提示该方还有较大拓展空间。今后应加强本方的机制研究。参考文献27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原则,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观察血压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水平,又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登  姚有华  朱晓健 《新中医》2016,48(2):24-25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镇肝熄风汤。2组均连续用药4周,测定治疗前后2组血压值,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0.24%,对照组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16,(2)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镇肝熄风汤。2组均连续用药4周,测定治疗前后2组血压值,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0.24%,对照组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有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病人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结果显效6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舒张期血压降压作用明显,且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7例,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镇肝熄风汤,疗程为4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有较好的降压和一定的降脂作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合活血化瘀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镇肝熄风汤合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镇肝熄风汤联合活血化瘀汤施治,效果好,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调肝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肝风痰扰型抽动障碍(ID)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肝风痰扰型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硫必利(泰必利)治疗。治疗前按照YGTSS评分规则,对各患儿进行评分。治疗开始后每周进行1次评分,连续治疗6周。取第一次评分和治疗6周后的评分,并对两次评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针药结合组与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及发声抽动的频率,数量有明显减少,复杂性明显降低,强度明显减弱(P〈0.01)。两组治疗前后YGTSS量表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小儿肝风痰扰型的抽动障碍有明显疗效,并且毒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4.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1013-1014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服美多芭,治疗组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减,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并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PDRSⅠ、Ⅱ、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治疗帕金森病肝肾阴虚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胃肠动力紊乱是多种胃肠功能失调疾病的总称,症状多样,机制复杂,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紊乱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传统中药由于其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多被用来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本文对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其作用靶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善胃肠道病理形态及化学物质,包括激素、肽、神经递质等的表达;改善炎症状态;调控胃肠道自主节律细胞和平滑肌的收缩舒张;调节代谢通路;改善肠道微生物;调节信号通路。本文的综述将为后续深入研究中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提供参考,为中药在临床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常采取饮食干预、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且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IBS-D安全有效。目前肠道菌群与IBS-D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肠道菌群作为脑肠交互机制的新中介,在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可靶向肠道菌群,影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菌群组成结构变化,并通过抗炎、降低内脏高敏性、恢复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途径,有效缓解IBS-D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方法]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剂/d,连续5~7d为1疗程。[结果]治疗35例中,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颜乾麟教授从虚阳论治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为虚阳上浮,故应以温潜法为主施治;治以羚羊角散加味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等,配以"附子-羚羊角""肉桂(或桂枝)-怀牛膝""吴茱萸-白芍"药对。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