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敏  来庆友 《山东医药》2005,45(20):70-71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为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冠脉内皮下不稳定斑块破裂、表面微糜烂或出血、急性血栓形成,冠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冠脉事件,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型心肌梗死(下称心梗)、Q波型心梗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急、慢性炎症敏感的但非特异性的标记物之一。其由肝脏细胞合成,受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调控。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ACS风险预测、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8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4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多支血管病变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在ACS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LVEF≥50%)的患者(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 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血浆BNP的升高水平与LVEF异常明显相关.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老年ACS患者的CRP,再根据CRP水平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CRP升高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46.3%(19/4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3.9%(18/41),心力衰竭的发生率9.76%(4/41),再梗死的发生率22.0%(9/41),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7.32%(3/41);CRP正常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15.8%(3/19),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5%(2/19)心力衰竭的发生率5.3%(1/19),再梗死的发生率5.3%(1/19),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两组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使ACS后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住院患者150例。分为4组:(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2)无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9例;(3)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4例;(4)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应用免疫浊度分析法测定各组CRP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AMI组CRP浓度(18.32±7.25)mg/L和NSTEMI组(16.78±6.42)mg/L明显高于UA组(13.12±4.76)mg/L和SA组(8.03±2.96)mg/L,UA组CRP浓度明显高于SA组,而AMI组与NSTE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RP水平可作为ACS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0例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二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CRP水平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 ( CRP)、P-选择素和心肌钙蛋白 I( c Tn 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患者短期预后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 70例非 ST段抬高 ACS患者入院时 CRP、P-选择素和 c Tn I水平 ,随诊 1个月 ,终点为心脏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需急再血管化治疗和顽固性心绞痛 ) ,并测定 18例健康成人 P-选择素作对照。以 CRP>8mg/ L、P-选择素 >15μg/ L和 c Tn I>0 .4μg/ L 为界值 ,追踪观察各因子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组的 P-选择素水平 ( 15 .2 6± 5 .5 5 ) μg/ L,较正常对照组 ( 10 .0 5± 2 .3 0 )μg/ L高 ( P<0 .0 5 ) ;在 70例 ACS中 ,CRP升高 2 3例 ,P-选择素升高 2 7例 ,c Tn I升高 3 8例 ,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 14例 ,各因子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均较正常组高 ( P<0 .0 5 ) ;三种因子的联合试验对 ACS预后判断的阳性预测值为42 .9%。结论  P-选择素与 ACS发生有关 ;CRP、P-选择素和 c Tn I分别与 ACS的短期预后有关 ,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唐明照  吴吕燕  韦冠齐 《内科》2013,8(1):66-6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目前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而引起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1]。在ACS的发病机制中,斑块破裂是ACS发生中最重要的始动环节[2]。大量的证据表明,炎症参与AC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非ACS冠心病、和ACS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本文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排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其中ACS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6±10.8)岁。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在预测正常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也可预测冠状动脉意外发生的危险性。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炎症重要的标志物。本身尽管为非特异性的,但在细菌感染、各种炎症过程及组织坏死与损伤(如外科手术后)及其恢复期的筛检、监测、病情评估与疗效判断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不是特殊的CRP,只是根据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命名,使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反应蛋白及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舒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5 1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P) 36例 ;选择 2 2例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血清 C-反应蛋白 (CRP) ,用高分辨率超声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引起的流量介导血管扩张 (FMD)与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 (NTG)。结果  ACS组 CRP高于对照组(0 .94± 1.45 mg/ dl vs0 .2 7± 0 .2 1mg/ dl,P<0 .0 5 ) ,AMI亚组 CRP明显高于 UAP亚组与对照组 (1.6 4± 1.82mg/ dl vs0 .6 5± 1.17m g/ dl、 0 .2 7± 0 .2 1m g/ dl,P<0 .0 5 ) ,UAP亚组高于对照组 (0 .6 5± 1.82 m g/ dl vs0 .2 7±0 .2 1m g/ dl,P>0 .0 5 )。ACS组的 FMD明显低于对照组 (4 .6 1± 2 .2 1mm vs9.2 3± 3.45 mm,P<0 .0 5 ) ,而 NTG与对照组比较则无差别。经 logisitic回归分析 ,CRP的风险比值 (OR)值大于 1,是 ACS的危险因素 ,FMD的 OR值小于 1,是 ACS的保护因素。经前进法观察 CRP与 FMD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C-反应蛋白升高 ,内皮功能受损 ,二者是 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AMI)及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25例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n=63)非辛伐他汀治疗组(n=62),另选健康对照组(n=60),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增高,经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非他汀治疗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他汀调脂可阻滞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超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SARS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 )和C -反应蛋白 (CRP)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SARS病人 2 0例、细菌性肺炎病人 2 0例、健康对照 2 0例 ,血清hs -CRP和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全自动定量测定。结果 hs -CRP和CRP测定结果分别为 :健康对照组 (0 6 9± 0 6 2 )mg/L和 (4 4± 0 9)mg/L、细菌性肺炎组 (10 79± 1 36 )mg/L和 (98 0± 2 8 9)mg/L、SARS组 (3 16± 3 72 )mg/L和 (11 0± 9 6 )mg/L。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SARS病人和细菌性肺炎病人早期血清hs -CRP和CRP均升高 ,但细菌性肺炎病人升高更加显著 ,比SARS组分别增加 2 4倍和 7 9倍 ,对SARS与细菌性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超敏CRP(hs -CRP)与其他心梗指标 ,包括磷酸肌酸激酶 (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肌钙蛋白I(Tnl) ,B型钠尿肽 (BNP)等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了 5 5例健康体检者 ,5 0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hs -CRP ,并同时检测其它几项心梗指标 ,并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1)隐匿型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 ,CK ,CK -MB ,Tnl及BNP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 0 5 ) ;而冠心病患者中 ,急性心肌梗死组比隐匿型冠心病组的各项指标也有显著性的升高 (P <0. 0 5 )。 (2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血清hs-CRP与CK、CK -MB及Tnl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 (P <0. 0 1) ,与BNP无明显相关性 ;CK、CK -MB、Tnl与BNP之间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超敏CRP(hs-CR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危险性的指标 ,并可与CK、CK -MB、Tnl及BNP一起作为急性心梗的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个月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01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入院时的hs-CRP和血脂水平,随访6个月,终点为冠状动脉事件(冠心病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血管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的再住院)。hs-CRP≥3mg/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7mmol/L为异常。结果:201例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猝死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6例,急诊再血管化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所致再住院27例。hs-CRP异常组较hs-CRP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RR1.90,95%CI1.09~3.32,P<0.05)。血脂异常组较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亦显著增高(RR1.70,95%CI1.02~2.83,P<0.05)。血脂及hs-CRP均异常组较均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RR3.43,95%CI1.35~8.73,P<0.01)。结论:hs-CRP或(和)血脂水平异常的ACS患者6个月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以二者均异常者为著,因此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高危个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A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观察治疗效果,以及血清hs-CRP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脑心通胶囊在心绞痛的缓解率,以及降低血清hs-CRP水平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通胶囊可有效地缓解ACS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能降低血清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86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SAP组),检测24小时(第一次)、5天(第二次)血浆Nt-proBNP和CRP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作对照。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6个月,以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观察ACS组、SAP组和ACS患者心血管死亡(死亡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事件组)与心血管事件未发生(无事件组)患者的两次血浆Nt-proBNP、CRP浓度差异。结果①ACS组两次Nt-proBNP、CRP测值均显著高于SAP组与对照组(P<0.01);SAP组Nt-proBNP、CRP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②死亡组、事件组第二次Nt-proBNP、CRP测值显著高于第一次测值(P<0.01)。结论 ACS急性期Nt-proBNP、CRP浓度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质量和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ACS的患者30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CS组[BMI≥27(kg/m2)]84例、超质量ACS组[24≤BMI27/(kg/m2)]133例,正常体质量ACS对照组[18.5≤BMI24/(kg/m2)]87例。根据造影结果,按狭窄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2支病变以上);采用Gensini积分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分,检测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Gensini积分之间关系。结果:超质量和肥胖ACS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超质量和肥胖ACS患者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较多,发生ACS的年龄较早;超质量和肥胖ACS患者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成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正常体质量ACS患者相比,超质量及肥胖ACS患者的hs-CRP水平较高;血清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hs-CRP对于预测超质量和肥胖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程度有一定价值,超质量及肥胖者应加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凝血因子Ⅰ (F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ACS患者各组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组患者血清CRP、FG、肌钙蛋白I(cT nI)、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AD)和谷草转氨酶 (GOT)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 (CPK、CPK MB、LDH、α HAD、GOT)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ACS患者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A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AMI)患者组血清CRP、FG、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均显著高于NACS组 (P <0 .0 1 )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组CRP、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cTnI、血清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CS患者CRP水平与血清cTnI、心肌酶谱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FG水平与α HAD峰值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与疾病严重程度 (心肌损害)呈正相关。提示CRP可作为ACS发病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