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 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 ,收集粪便标本 ,检测轮状病毒 ,对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G、P分型 ;同时填写调查表 ,分析流行特征。资料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 9412例患儿 ,收集标本 2 0 48份 ,检测标本 13 41份 ,轮状病毒阳性 5 16份 ,阳性率 3 8 48% ;血清分型发现 ,G型以G3 ( 62 44 % )和G1( 2 4 41% )为主要流行株 ,P分型以P4( 5 8 0 2 % )为主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3月及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2月出现两个轮状病毒高峰 ;患者最小年龄为 12d ,3~ 2 3月龄占 90 12 % ,男女比例为 1 98∶1;1岁以内母乳喂养儿比人工及混合喂养儿阳性率均低 (P <0 0 1) ;轮状病毒腹泻多引起脱水。 结论  苏州地区 5岁以下儿童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其中G3型和P4型为主要流行株 ;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 ;3~ 2 3月龄为高发人群 ;母乳喂养儿阳性率较低 ;轮状病毒腹泻多会引起脱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急性腹泻儿童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7年4月至12月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203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RV抗原.结果 2039份粪便标本中,621份检测到A群RV,总检出率为30.5%(621/2039),其中男430例(69.2%),女191例(30.8%).RV感染者中,以6个月~2岁年龄段的患儿为最多,共571例(91.9%).检出率以10~12月份最高,均在30%以上,其中高峰出现在11月份,达43.4%.北京地区18个区县的统计数据显示,距市区较近的区县RV抗原检出率较低,边远区县较高.少部分患儿合并肠道细菌感染.结论 A群RV为北京地区2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的主病原,6个月~2岁婴幼儿是A群RV的易感人群,10~12月份为北京地区的流行高峰.在流行季节对肠道细菌感染患儿常规进行A群RV抗原检测有助于避免漏诊和进行更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9):1463-1464
目的分析南京儿童医院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结果3 324例标本中共检出RV阳性1 406例,检出率为42.30%。其中6~11个月、1~2岁和2~3岁3个年龄段RV检出率分别为43.4%、47.1%和51.2%;RV腹泻年龄最高为6~11个月年龄段,达41.2%;全年检出RV比较,秋冬季(9~12月份)为检出高峰,占56.2%;1 035例RNA阳性标本中,RNA长型占819例(79.13%)。结论南京儿童医院RV腹泻中6个月~2岁婴幼儿是RV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9~12月份)为流行高峰,基因组以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星状病毒抗原以及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003年天津市儿童医院344例住院腹泻患儿中,星状病毒抗原检出率16.6%(57/344),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者9.9%(34/344),发病年龄集中于1个月至2岁,感染多发生于冬季,临床症状与轮状病毒感染相似,预后良好。结论星状病毒感染可能是天津等中国北方地区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开展病原学检测有助于避免滥用抗生素及预防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乳与人工喂养对出生15d~18个月婴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生率、腹泻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影响。方法2007年7月-2009年5月因腹泻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儿465例,喂养方式为母乳或人工喂养,年龄在出生15d~18个月,收集1h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大便常规+大便潜血检查,并同时检测轮状病毒。结果465例患儿中母乳喂养306例,82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6.8%;人工喂养患儿159例,69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43.4%。母乳喂养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组发生脱水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人工喂养组低,母乳喂养组腹泻病程亦较人工喂养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保护婴幼儿减少轮状病毒感染率,或即便发生轮状病毒腹泻,其临床症状亦较人工喂养儿轻,病程短。提倡并推广母乳喂养,是减少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测标本1176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416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为199例(47.8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以水性腹泻和发热、呕吐为主,重症轮状病毒腹泻以6~24月龄的婴幼儿多见,占95.6%.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1%(87/41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70/87,80.46%).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加强轮状病毒监测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幼儿腹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1 999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住院的腹泻病儿童粪便标本 1 2 30份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1 2 30份粪便标本中 ,493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组 ,阳性检出率为 40 1 % ,未发现B组及C组轮状病毒。其中RNA长型有397份 ( 80 5 % ) ,短型有 5 5份 ( 1 1 2 % ) ,混合型有 1 8份 ( 3 7% ) ,RNA部分降解未能分型有 2 3份( 4 7% )。对 471份有明确编号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来源的患儿分析显示 ,平均发病年龄 1 4 2个月 ,社区感染 32 0例 ( 67 9% ) ,院内感染 1 5 1例 ( 32 1 % ) ,5岁以下儿童占 464例 ( 98 7% ) ,3个月至2岁儿童 369例 ( 78 3% )。 3年冬季 1 1月份与 1 2月份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均达到 5 0 %以上。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 5岁以下住院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 ,3月龄至 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以冬季 1 1月份至 1 2月份为流行高峰 ,基因组以长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Zeng M  Chen J  Gong ST  Xu XH  Zhu CM  Zhu QR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64-570
目的 监测我国城市儿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上海、杭州、广州、重庆和天津门诊急性腹泻儿童中进行一项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收集急性非细菌性痢疾样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用胶体金试剂盒检测A组轮状病毒,轮状病毒阴性标本进一步用一步法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 Ⅰ和GⅡ基因组.描述性分析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季节流行规律和易感儿童年龄特征.结果 连续1年期间,共收集到标本5091份,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563份,占30.7%,各地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上海29.5%(268/916)、杭州36.1%(334/926)、广州26.3%(254/968)、重庆34.1%(359/1054)和天津28.2%(348/1233).诺如病毒在3528份轮状病毒阴性标本中检出数为1049份(29.7%),各地检出率分别为上海21.2%(136/642)、杭州31.3%(185/592)、广州24.2%(173/714)、重庆31.8%(221/695)、天津37.7%(334/885).估计诺如病毒在所有样本中检出率至少为20.6%(1049/5092).1049份诺如病毒株中,GⅡ基因型1036份(98.7%),G Ⅰ基因型16份(1.5%),3份标本同时检测到G Ⅰ和GⅡ型.1049例诺如病毒腹泻儿童年龄在1个月~14岁,年龄中位数10(13.9±16.9)个月,91.8%患儿≤2岁.1563例轮状病毒腹泻儿童年龄在1个月~11.3岁,92.5%患儿≤2岁,年龄中位数10(12.9±13.7)个月.年龄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流行高峰发生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2月份,而诺如病毒在北方天津地区流行高峰出现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诺如病毒在上海、杭州和重庆自4月份开始活跃,流行高峰常在夏秋季7至10月份,而在广州地区除春季散发外其他季节都有较为显著的流行.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我国婴幼儿腹泻主要的病毒病原.全国轮状病毒高峰季节基本一致,但是诺如病毒流行季节因地区而异,北方冷季呈现流行高峰,东部和西南部地区主要在夏秋季最流行,南方夏秋季和冬季都可出现较强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原学调查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在郑州地区四季流行情况,我们于1983年12月至1984年11月以我院儿科门诊三岁以下腹泻患儿463例之大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50例健康儿童作了对照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实验对象、方法与结果全年共送三岁以下腹泻患儿大便标本463份,用 ELISA 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其中检测阳性者为183例,检出率为39.5%,同时对其中100例作了轮状病毒 RNA 电泳分析,二者符合率为75%。(一)轮状病毒肠炎全年各月份检出率比较表: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血症480例临床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血症与其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治疗的480例RV肠炎患儿,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RV抗原,并因此分为血清RV抗原阳性组及血清RV抗原阴性组,同时检测50名健康儿童血清RV抗原作为对照组,并分析血清RV抗原阳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RV肠炎患儿其血清RV抗原阳性率90%,血清RV抗原阳性组和血清RV抗原阴性组在腹泻的次数及脱水的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V抗原阳性组脏器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V抗原阴性组(P<0.05)。结论 RV感染患儿存在着RV病毒血症,年龄对血清病毒血症没有明显影响,病毒血症和腹泻严重程度无直接关系,但和肠道外脏器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构成,为本地区临床合理有效地控制小儿急性腹泻提供病原依据。方法对2009年1-12月福州儿童医院消化专科收治的459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抽取其中218例,再应用ELISA法检测RV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V)核酸。结果 459例患儿细菌感染35例(7.6%),真菌感染5例(1.1%),检出RV阳性117例(25.5%)。218例中RV阳性69例(31.7%),NV阳性61例(28.0%),上述二种病毒混合感染14例(6.4%)。两种病毒感染阳性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RV及N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RV、NV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RV以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NV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类型复杂多样,在临床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与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08-08-01—2009-07-31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记录其病情信息,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采集的985例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HRV)、肠道腺病毒(EADV)、诺如病毒(NORV),扎如病毒(SPAV)、星状病毒(ASTV)检测。结果腹泻病毒的年检出率为45.9%,混合感染率为22.8%,未发现GI组NORV株,单月中11月检出率最高76.3%,HRV、NORV、EADV、ASTV、SPAV的年检出率分别是28.0%、13.7%、8.8%、4.9%、1.0%,95%的阳性标本来自2岁以下婴幼儿,水样便、呕吐、发热的发生率为88.9%、75.2%与68.4%。结论病毒性腹泻是本地季节性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原因,10~12月是发病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是主要的流行人群,HRV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水样便、发热、呕吐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三联症。混合感染较常见但其症状较单一感染可能并未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甘肃白银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流行特点及轮状病毒(rotavirus,RV)血清型分型.方法 收集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19份,其中住院181例,门诊338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RV、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EADv)、人类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的检测,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RV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 检测的519份标本,4种病毒总阳性率为45.09%,其中RV 34.68%、HuCV 7.32%、EADv 2.12%、HAstV0.96%.RV是导致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180份RV阳性标本,G血清型流行优势菌株为G3型(35%),其次是G1型(20.6%),比例最低是G4型(2.2%).P基因型最常见的毒株类型是P8型(63.3%),其次是P4型(10%),最少的是P10型(0.6%).其发病高峰在每年10月、11月和12月为主,患病年龄以6~23月龄婴幼儿为主.结论 RV是导致白银地区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次为HuCV、EADv及HAstV.RV亚型以[P8]G3为主,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2004年1月~2005年12月豫北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5岁以下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一般情况调查进行腹泻病原学研究。结果162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检出率65.6%,细菌检出率13.6%;因消化不良腹泻占12.8%,其他病因腹泻占8.0%。结论RV感染是造成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并分析上海单中心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的变化特征,为RV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RV抗原阳性者345份,采用套式多重RT-PCR法进行RV的基因分型。结果 ①G基因型:2008至2010年以G3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2%、44.6%和78.0%;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成为2011年最主要的流行型别(51.1%);G1型在4年中均有检出(8%~20%);G2型少见,G4型未检出。G混合型中,以G3+G9型为主,其次为G3+G1型,还检出4例3种G基因型的混合。②P基因型:2008、2010和2011年均以P[8]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5.6%、60.0%和68.1%,2009年以P混合基因型(43.2%)为主;P[4]型在4年均有流行;P[6]、P[9]型少见,仅在混合感染中检出P[10]型。P混合型中,以P[8]+P[4]型为主,其次为P[8]+P[10]型。③P[8]G3型是2008至2011年最主要的RV流行株(24.3%),其次为P[8]G9型及PmG3型。2011年P[8]G9型跃升为最主要的流行型别(40.5%)。结论 与2001至2007年相比,2008至2011年上海地区A组RV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流行特点,G1型及G9型的流行呈上升趋势,G3的流行有所下降,各种混合型别多见。对RV基因型保持系统性的连续监测对RV疫苗在上海的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Zeng M  Wang XH  Yu H  Zhu QR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80-584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病的临床致病意义.方法 2008年10至12月,我们采集了436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和150份术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期,收集220例因急性腹泻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和200例无腹泻症状儿童的粪便标本.HBO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结果 HBOV在43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阳性检出率10.3%(45/436),而无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阳性率仅0.7%(1/150),2组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56,P<0.001).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44.7%(20/45).呼吸道HBOV感染患儿的年龄为1.3~72个月[平均(18.3±13.6)个月].HBOV在腹泻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7%(6/220),在无腹泻症状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4/200),2组HBO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HBOV阳性的腹泻患儿中,5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粪便中HBOV阳性的患儿都在4岁以下.结论 HBOV呼吸道感染通常见于婴幼儿.本研究支持HBOV与儿童时期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但是HBOV对儿童腹泻的致病性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2002—2003年肠道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喂养情况的调查。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2002年感染率为21.74%,2003年感染率为27.11%,2a总感染率为24.91%,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88%;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应以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用RIHA法对小儿腹泻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本院1987年2月至1990年11月收治小儿粪样中病原因子分布状态进行调查。586例粪样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RV)245例,阳性检出率为41.8%;鼠伤寒杆菌阳性18例,阳性率为3.13%;痢疾杆菌仅4例阳性。这一结果提示,在我国南京地区A组RV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本文还简要介绍A组RV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测定法,该法敏感、特异、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NSP4基因变异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流行株非结构蛋白4(NSP4)的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昆明地区2002年和2003年流行期不同程度腹泻患儿中分离出的22株轮状病毒流行株的NSP4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进行cDNA序列分析,与来自GenBank Database的4株人RV(Wa、KUN、AU-1、Hochi)和3株动物RV(EW、OSU、SAll)以及我国不同地区RV流行株NSP4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氨基酸同源性表明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间的同源性高达98.9%-99.4%,22株流行株全都属于Wa组。氨基酸进化树提示在Wa组内又包括3个亚组。NSP4基因变异与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2002年和2003年昆明地区轮状病毒流行株皆属Wa组,且其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NSP4基因变异与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但与流行发病的关系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北京儿童医院 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 ,星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8月 2 88例 5岁以下的住院腹泻患儿 ,每例入院后采集一份粪便标本 ,应用酶免疫法进行星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总结星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病例 ,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 星状病毒抗原的检出率为 9 0 % (2 6 /2 88) ,与轮状病毒的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 1 7% (5 /2 88)。星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为 7天~ 17个月 ,年龄≤ 12个月的患儿占 84 6 % ,平均年龄明显小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 (5 4 5± 4 6 2个月vs 9 75± 7 83月 ,P =0 0 0 5 )。 88 5 %星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 10月至次年 3月 ,与轮状病毒感染季节相似。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脱水 ,有4例患儿心肌酶 (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升高 ,4例表现为迁延性腹泻。结论 星状病毒可能是北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