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 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8-2.9-3.6);男性由中间型经历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 裕固族青少年男女性间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在7~12岁时体型与蒙占族、汉族、壮族、匈牙利人相似;在13~17岁时与藏族、壮族、汉族、达斡尔族体型相似.女性在7~9岁青少年期体型与匈牙利人体型相似;10~17岁与藏族、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汉族成人体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成年人体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汉族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6-4.8-2.1,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4.3-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0岁以前男性体型以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为主。30岁以后转变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且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女性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增加,外因子值下降,体型愈来愈偏内胚层体型。结论:各年龄段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他5个少数民族的资料相比。除回族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Heath-Carter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那曲地区1194名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中胚层-外胚层型均衡型(2.40-3.52-3.59),女性为中间型(3.73-3.23-3.21);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向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由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经历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型、均衡的内胚层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体型消瘦,肌肉骨骼不甚发达,脂肪含量较少;在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城区与牧区藏族青少年体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西乡村汉族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乡村汉族成人20~72岁共500人(男251人,女249人)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1)山西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2.5,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9-6.0-1.1,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  相似文献   

5.
湘语族群汉族城市成人的体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湖南城市汉族的体型特点。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城市汉族成人320例(男157例,女16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湘语族群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4-4.7-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城市男性内、中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南琼海城市汉族体型.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海南省琼海市城市汉族成人20~80岁共310人(男160人,女150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琼海城市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5.3-2.0,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8-4.8-1.8,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琼海城市汉族成人体型男、女间均存在差异.结论: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琼海城市汉族男、女体型与山东汉族、四川汉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拉萨市藏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ner法,对拉萨市1539名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藏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5-3.1-3.8),女性为外胚层一内胚层均衡型(3.7-2.6-3.4);男性由中间型向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结论:藏族青少年男女性问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青春期之前,藏族青少年的体型与汉族和壮族相似;进入青春期后,藏族男性青少年具有自己独特的体型特征,藏族女性青少年与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  相似文献   

9.
苗族成人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我国苗族成人体型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隆林县德蛾乡456例20~55岁苗族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1)苗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1.9—4.7—1.9),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2—4.2—1.3);(2)苗族男、女20~50岁间随着年龄增加,中因子值明显增加,外因子值略有减少,内因子值变化不大,中因子值的最大值及外因子值的最小值均在45岁组;(3)苗族男女间体型各年龄组差异极高度显著;结论:苗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苗族体脂较少,骨骼肌肉较发达,身体线性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均衡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苗族青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削、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苗族学生肌肉发达,线性程度低.  相似文献   

11.
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山西城市汉族体型特点.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西城市汉族成人20~71岁共303例(男150例,女15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 山西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9-5.8-1.8,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0-6.0-1.2,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与男性体型分布相比较,女性体型分布相对集中.城市男性内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中因子值在30~3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结论 山西汉族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西瑶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应用Heath-Carter 体型法对广西瑶族成人( 男性275 例,女 性383 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瑶族男性与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3.7-5.3-1.5 和5.9-5.3-0.9,体型类型分别 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内因子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外因子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中因子与年龄无相关,女性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女 性3 个因子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瑶族男性30 岁、女性40 岁以后体型出 现了明显的变化,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回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用Heath-Carter法对392名(男180,女212)20~50岁回族农民的体型进行了研究.回族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7-4.2-2.8);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4-3.6-2.4).男女性体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族男女性均呈内、中胚层值上升和外胚层值下降的趋势.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回族的内、中胚层值偏低,外胚层值居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湖南白族少年儿童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25例(男性748例,女性777例)湖南白族少年儿童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外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间型、外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女性由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体型、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白族少年儿童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度较差。与蒙古族等群体比较,白族学生脂肪含量较少,身材矮小,肌肉不发达。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温有锋  刘素伟 《解剖学报》2012,43(6):846-849
目的 了解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 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7例(男75例,女82例)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鄂伦春族男性平均体型值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6.3-5.0-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鄂伦春族男、女性体型分布集中,主要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  相似文献   

16.
8~16岁苗族学生体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广西苗族中小学生体型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8~16岁苗族学生体型进行研究。结果:(1)苗族平均体型男生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1.9-4.1-2.3),女生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8-3.8-2.0);(2)苗族男生8~16岁间随着年龄增加,中、外因子值明显增加,内因子值略有减少;(3)苗族女生自10~岁起,随着年龄增加外因子值减少,内、中因子值明显增加,15~16岁有所回落;(4)苗族学生男、女之间体型除8、9~岁组外,其余年龄组差异显著;苗族男生体型分布较集中。女生体型分布较分散。结论:与其他民族比较,苗族学生身材矮小,皮下脂肪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体型的主要差异.方法 采用Heath-Carter法,对中国蒙古人种29个族群中南亚、北亚、东亚类型的体型特点进行比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亚类型、北亚类型的体型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中国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主要为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彼此差异较大.中国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主要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东亚类型女性族群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东亚类型族群型比较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而与南亚类型族群体型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国南亚类型男性族群与北亚类型男性族群体型差异主要区别在外因子值的大小,其次是内因子值的差异.中国南亚类型女性族群与北亚类型女性族群体型的主要区别在内因子值的大小.结论 北亚类型族群内因子值大于南亚类型族群,外因子值小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976名(男性528人,女性448人)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 结果 土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43-5.35-1.61),女性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5.18-5.38-1.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外因子值先下降后递增;各年龄组男性内因子值均明显低于女性,中因子值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多个年龄组男性的外因子值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湖南农村土家族成人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男性体型较为修长,女性皮下脂肪较发达,体态丰满。30个乡村族群中,土家族成人的中因子值较大,外因子值和内因子值较小,体型与木雅人、尔苏人等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