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诊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单导管消融组只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术。结果单导管消融组治疗后消融靶点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消融成功比例、随访心律失常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每日早搏次数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导管消融有利于减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大静脉(GCV)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例经GCV标测和消融患者,其中持续及短阵性VT各1例,PVCs2例.经左、右心室流出道(LVOT、RVOT)及二尖瓣环心内膜标测与试消融无效各2例,最后均经GCV标测与消融,并对GCV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前-二尖瓣环前壁心外膜)及最远端(前室间静脉分支后-LVOT)消融成功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均采用普通温控导管仅1例消融成功,因阻抗太高无法放电失败3例,其中2例再次经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指导下,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标测与消融均成功,1例放弃再次消融,成功率75.00%.经GCV远端及最远端消融成功各1及2例.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提早(36.00±2.65)ms,可见A波及V波(V>A) 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VT形态12及11导联相同各2例.GCV远端及最远端消融成功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1)前者假性"δ"波时间≥75ms而后者<75ms (2)前者V1呈R型无S波群而V4~V6有S波(呈Rs型),后者则相反.结论 部分体表心电图特征符合LVOT或二尖瓣环前壁起源的PVCs/VT,经上述部位标测与消融无效者,应考虑经GCV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Wu XY  Gu HY  Liang ZG  Zhang S  Jiang XR  Wu GM  Qu XF  Li WM  Liu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85-268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和非接触标测的方法对105例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42例,女63例,年龄47±16(12—73)岁。VT27例,PVC78例。结果(1)105例患者中97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93.3%。15例复发,复发者再次消融后成功。(2)起源于右室流出道84例,左室流出道21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16例,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心内膜2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环纤维连接处3例。(3)术中出现1例急性心包压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评价马洪图张文霞王继涛刘锡强孟斌孙传宝王志宏王守贞(淄博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淄博市255036)关键词导管消融;射频电流;心律失常;室上性;电生理;治疗效果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及...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速 ,因此也称正常心脏室速。根据起源部位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righ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RVT) ,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 ,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 CA)治疗成功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黄颖  唐文红  张琴 《广西医学》2012,34(3):311-312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均行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QTd、QTcd,比较治疗前后其差异性.结果 52例患者术后QTd、QT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可提高心肌复极的稳定性,使QTd明显缩短.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疗效观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诱发心功能不全。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频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好的方法,作者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射频能量采用温控法(60~65℃).结果 126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VT 62例、左后间隔IVT 43例,其他部位IVT 21例.本组RFCA的总成功率为87.3%,RVOT-IVT和左后间隔IVT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IVT(96.8%和90.7% vs 52.4%,P<0.05).本组8例患者存在发作性晕厥(发作的R-R间期230~260 ms),其中4例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合并隐匿性房室旁道、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随访6个月至10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8.2%),均再次RFCA成功.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6例,术后3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对绝大多数室速起源具有定位价值;部分室速可能合并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I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起源部位,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稳定诱发IVT的条件,对起源于左室间隔部的特发性左室室速(ILVT)采用激动标测法或窦性心律下直接标测Purkinje电位(P电位);对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25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VT,ILVT消融的靶点在左心室间隔面中、下部,IRVT消融靶点在右室流出道的间隔部及游离壁,24例消融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安全,可作为治疗IVT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靖  吕桂芬  王红 《广西医学》2003,25(10):1922-1924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技术治疗120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FCA治疗心律失常120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特发性房性早搏(房早)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及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室早)29例。结果:成功115例,总成功率95.8%。随访1~30个月,8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不仅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主要方法,而且是根治某些特发性房早及顽固性室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经主动脉窦途径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志超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0,9(6):403-405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及消融成功时靶点心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经主动脉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8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心电图特点:Ⅱ、Ⅲ和aVF导联为高大R波,胸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导联R/S波振幅比≥30%,V_1导联中r/QRS波时限比≥50%,V_5、V_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有效消融靶点心内电图示心室波明显比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0 ms。消融成功10例,放弃消融1例。结论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具有相对独特的心内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可考虑从主动脉窦途径标测消融,明确消融导管与冠状动脉口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齐书英  李俊峡  李洁  丁超  张莉  李育红 《医学争鸣》2009,(20):2209-2211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40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35例,慢性房颤5例.3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16例行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及(或)左房、右房线性消融,21例采用EnSite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7或O”型左房线性消融和(或)右房峡部消融.总结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射频消融的即刻成功率100%,3mo后判断手术成功率,所有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87.5%(35/40),5例再发房扑或房速的患者中4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术,两次术后仍有3例复发房扑,两次手术成功率90%(36/40),3例两次术后再发房扑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行第三次射频消融术.阵发性房颤一次手术成功率97.1%(34/3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者均为大折返房扑或房速,复发与患者发病时间长、持续性房颤、左心房大、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病等有关.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40例,右心室游离壁瓣环处、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心室流出道(LVOT)、左心室下后间隔及左心室后间隔近心尖部各1例]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消融。结果消融即刻成功41例,失败4例。手术操作时间37~156min,X线曝光时间5~28min。术后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5.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种类繁多,轻重不一。轻者对健康无害,重者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甚至危及生命。猝死的发生以心源性猝死居多,而心源性猝死原因又以心律失常为最多,故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解决大部分心律失常,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根治性等问题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VPC)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对左心室起源的14例VPC患者(其中左心室前上间隔2例、下后间隔4例,左心室流出道左冠状窦内4例、左冠状窦下1例,左心室侧壁中部、前侧壁近房室环处及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各1例)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成功1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另1例因起源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放弃消融。随访3-30个月左心室VPC无复发。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起源的VP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 064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RFCA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开展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1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206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4例患者中2008例RFCA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7.3%。并发症发生率为0.73%(15/2064),其中前5年为1.48%(9/609),后6年为0.41%(6/1455);2例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复发率为1.54%(31/2008),有28例再次行RFCA治疗获得成功。结论 (1)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2)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