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27-152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G)。结果:6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平均为(9.8±2.2)mm。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30~0.73cm,右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3cm。冠状动脉类型:右优势型30例,左优势型6例,均衡型24例。在60例患者中,CAG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MSCT诊断阳性50例,阴性10例。以CAG作为判断标准,MSCT诊断敏感性为90.9%(50/55),特异性为100.0%(5/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可合理判断冠状动脉类型与长度、直径,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 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诊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浙北明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双源冠状动脉CTA、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双源CTA诊断敏感度为90.63%,准确度为95.18%,特异性为98.48%,阳性预测值为97.75%,阴性预测值为93.53%,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DSA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减少许多并发症的产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早期检查和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预防心脏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目前,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以及结合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如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等,但上述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都不能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虽然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除了费用较高外,且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除了心律失常、感染和过敏性反应等常见并发症外,其中比较严重的有死亡(0.1%~0.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0.1%)和脑血管意外(0.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AG在临床的应用[3].  相似文献   

4.
双源CT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比,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9岁,分别予以SCA和DSCT检查.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DSCT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9.82%,阳性预测值为90.57%,阴性预测值为99.32%.结论:提示DSCT可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尤其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筛查、冠状动脉手术患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7例冠心病患者行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分析对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54支,左主干病变48支,双支病变32支,左回旋支病变28支,右冠病变25支。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测敏感度达91.38%,准确度达92.51%;对于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结论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由于其采用无创技术且对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前的护理方法对检查结果有效性的影响。方法:结合相关量表白行设计问卷对138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后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试验组在行双源CT检查前为患者做好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及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给患者做详细讲解,让患者检查前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检查。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69例检查项目清楚,检查过程、用药反应知晓率80%,均获3.4级图像(占100%),患者检查时不良反应少(8.57%);检查时间明显缩短,辐射量减少50%。对照组69例知晓率74.5%,3、4级图像占92.75%,不良反应占20.29%。结论:老年患者在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前健康教育利于提高CT扫描成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相比,评价双源CT(DSCT)在评价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男44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71岁,分别予SCA和DSCT检查(不予心率控制)。双盲法对图像资料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CT图像中可评价的节段为618个,其中图像优良的节段567个,优良率为91.75%。DSCT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9.82%,阳性预测值为90.57%,阴性预测值为99.32%。在误诊的影响因素中,冠状动脉钙化占76.19%。结论DSCT做为新一代的无创冠状动脉检查较以往的检查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不需要心率控制的前提下可以清楚显示管径≥1.5 mm的冠状动脉的2-3级分支及冠状动脉走行分布,提示DSCT可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特别是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冠状动脉钙化仍然是困扰DSCT检查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DSCT可做为冠心病患者筛查、冠状动脉手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CCTA)定量在评估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CHD患者10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ICA)测定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将患者分为无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组,两组分别52例、54例。对比两组CCTA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患者斑块形态特征指标(点状钙化、餐巾环征、低密度斑块)和其它斑块定量指标[病变长度(PL)、狭窄程度(DS)、斑块负荷(PB)、斑块体积(PV)、钙化积分(CS)、重建指数(RI)];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形态特征联合成分定量指标对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形态特征指标(点状钙化、低密度斑块)无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餐巾环征比例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心肌缺血组斑块定量指标(PL、DS、PB、RI、CS)均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PL、CS、PB、DS、R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AUC分别为0.744、0.814、0.726、0.859、0.826,截断值分别为19.83、185....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创伤和非创伤两种.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常用有创检查方法,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但费用比较昂贵且有并发症,患者很难接受.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为无创伤性检查,通过造影增强及横断及曲面重建可以显示冠脉管腔的大小,直接评价冠脉有无狭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5例,共57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将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SA)与MS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的敏感性为80%以上,特异性可达90%以上,且冠状动脉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94%左右,诊断的准确率为81%。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疾病初步诊断的影像学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CTA)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32例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其中2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级113例(85.61%),II级17例(12.88%),III级2例(1.52%)。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8.68%、95.08%和99.12%。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蒲阳  曹金明  张福洲  李海青 《西部医学》2018,30(4):590-593+598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诊断心肌桥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放射影像科收治的169例心肌桥(MB)患者及31例行冠动脉造影及双源CT动脉成像检查的非M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FLASH双源CT扫描仪及ARTIS数字减影造影机进行检查。结果 双源CT冠脉检测MB的临床检出率为3846%,高于对冠脉造影的检出率769%(P<005);双源CT冠脉检测共发现75处病灶,检出率为4098%,高于冠脉造影检出率710%(P<005)。结论 采用双源CT冠脉成像对MB患者进行检查便捷、无创且检出率较传统检查方法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减少双源CTCA检查放射剂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疑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双源CTCA检查。根据患者心率分为3组:〈70 bpm为慢心率组,70~80 bpm为中等心率组,〉80 bpm为快心率组,于25%~80%R-R间期每隔3%进行一次图形重建,确定最佳收缩期舒张期时相。同时比较在不同收缩期范围内重建、舒张期范围内重建以及二者时相范围内重建冠脉的图像质量,分析不同心率组患者最佳心电脉冲窗的范围。结果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快心率组的最佳范围分别是55%~72%、29%~73%、31%~45%RR间期。同时观察到,当使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将脉冲窗外电流降至标准电流的15%,上述3组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48.3%、7.0%、43.5%;将电流降至标准的5%时,上述3组放射剂用量分别下降68.5%、22.1%、63.2%。结论双源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和心率关联,并且使用时可以减少CTCA检查时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并同时比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30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1259节段。可评估率96.8%,不可评估节段3.2%,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1.9%;显示230处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发生部位以前降支最多。依据节段计算64MSCT的准确性,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3.9%,准确率91.1%。结论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分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石世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9-1031,1035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  白林  陶客言 《四川医学》2009,30(12):1967-1969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将进行冠脉成像的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随机选取,采用120kV,380MAS常规剂量扫描;B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20kV,330MAS进行扫描;C组选取体重指数〈25的患者,采用100kV,220MAS进行扫描。比较3组影像的质量及剂量指标,噪声指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C 3组影像最佳期相影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达到优良。A,B,C 3组剂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容积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B组较A组下降23.76%;C组较A组下降75.24%,较B组下降67.51%;剂量长度积(DLP),B组较A组下降32.13%;C组较A组下降77.6%,较B组下降66.98%。有效剂量(ED)下降幅度同DLP。A,B,C 3组的噪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B组〉A组。结论根据体重指数选择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方式,在保证优质成像的同时,可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34例(其中包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后,9例支架置入术后)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结果34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9%,优良率87.97%,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48,P=0.014)。结论在控制心率(70次/min)下,优化检查方法,64层螺旋CT能显示冠脉所有1-3级分支及大部分4级分支,是无创、简便、优良、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及搭桥后的评价与随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思争  于山 《中外医疗》2015,(3):181-182
目的:对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采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54例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与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阳性率为75.9%,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对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采取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简便、无创、经济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